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政策发布     
国务院发布《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环保部、海洋局联合签署《关于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工作机制的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42.
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配准后的4 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结合野外调查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林地植被、草甸植被、湿地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977~2004 年间,植被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年均增加3373.68 hm2;其中,柽柳、芦苇、碱蓬和农田植被面积分别增加了1066.14,314.19,1128.87,5811.71 hm2;刺槐林面积呈波动变化.初期湿地有河流、沼泽和滩涂3 种类型,后期又增加水库、水田、池塘等人工湿地类型.受黄河来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沼泽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水库、水田、虾池、滩涂湿地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3.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与8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7个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研究了其物种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对该区域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调查中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于软体动物(16种)、甲壳动物(9种)、多毛类环节动物(4种)、鱼类(2种)和腕足动物(1种);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优势种较为集中,主要为光滑河蓝蛤、彩虹明樱蛤、泥螺、托氏昌螺、短文蛤、拟沼螺、双齿围沙蚕、日本刺沙蚕和四角蛤蜊;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92.30/m2和658.94 g/m2,因季节及环境状况差异而不同;由MPI评价结果可知,黄河三角洲湿地潮间带总体为清洁和轻度污染,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4.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在野外调查、观测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地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在0.50~2.50 m,其中滨海地带普遍小于1.00 m。(2)区内黄河现行流路两侧的河成高地及滨海近岸的局部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动态属基本稳定型,其地下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渗入-径流"或"水文"型,而其它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动态属震荡起伏型,且以"降-升-降"型为主,其地下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渗入-蒸发"型。(3)总体上该地区年内地下水位以相对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为主,而年际地下水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及"蓝黄"战略在区内叠加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145.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磷(P)的累积和分配过程的影响,于2016年5-11月,选取新生芦苇湿地和退耕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芦苇植物体各器官与枯落物的生物量和P含量.结果 表明:①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内芦苇各器官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枯落物生物量符合指数型增加模型,退耕湿地内的芦苇生物量高...  相似文献   
146.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10,(12):19-21
无论是上海的人工鸟岛,还是成都的活水公园,都是备受上海世博会推崇的"人工湿地"。而在世博会外,成片的天然湿地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灾难,共和国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面临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47.
为全面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演变,利用1973~2016年9期Landsat卫星影像,构建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空间数据库,分析区域湿地景观的组成及其变化,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趋势,并结合质心模型探讨湿地景观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咸水湿地多分布于海岸带附近,淡水湿地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人工湿地多分布于距离海岸线15km以内的沿海区域以及河流沿岸.(2)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是由芦苇沼泽、翅碱蓬柽柳沼泽以及芦苇柽柳沼泽为主的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的转换变化导致.(3)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整体呈破碎化的萎缩趋势,景观空间构型不断朝破碎化、多样化,形状简单化的人工化特征突出的方向发展.(4)1973~1985年间,受黄河由刁口河流路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的影响,加上充沛的淡水水源,黄河三角洲湿地呈以淡水湿地的东北向扩张变化主导;1985年后,黄河处于改道清水沟流路中后期,后又改至清8汊流路,加上黄河径流量的减少,使得区域湿地景观整体呈咸水湿地主导的东南方向萎缩变化.  相似文献   
148.
以1991、2000、2010和2016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和目视解译的分类方法,提取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同时,利用空间分析、动态度模型、非等间距序列灰色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讨论了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6年间,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逐渐减少,约91.39 km2。其中,以2000~2010年期间面积变化最为剧烈,自然湿地面积以30.21 km2/a的速度减少,而人工湿地以32.77 km2/a的速度增加。在各类型湿地中,草甸湿地面积减少最多,为312.83 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大幅增长,且以养殖池和盐田的增加最为迅速,增加了544.63 km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研究区人工湿地面积有逐渐向滨海区扩张的趋势。湿地养殖、农业开垦、工程修建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9.
黄河三角洲水土盐形成演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形成与演化规律基础上,研究了浅层地下水赋存分布与水质特征以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了地下淡水、微咸水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泥沙填海造陆而成,据三角洲形成年代,将黄河三角洲划分为古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2)近年来,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口三角洲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3)黄河三角洲咸水含水层广布,浅层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主要赋存在黄河现代河床、古河道带和决口扇高地;(4)黄河三角洲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分布与形成演化及土壤含盐量分布状况与三角洲形成的早晚、黄河河道的变迁、所处微地貌部位及现代河道与渠系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5)三角洲形成时间越晚,浅层淡水和微咸水分布面积越小,水量越贫乏。  相似文献   
150.
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湿地环境污染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2001年对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湿地环境质量。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监测与研究。评价了环境质量。分析了鸟类种群组成,区系组成,季节居留型及多样性特点,确定了鸟类多样性分布中心,研究了环境污染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