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2篇 |
免费 | 19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41篇 |
废物处理 | 44篇 |
环保管理 | 519篇 |
综合类 | 1340篇 |
基础理论 | 115篇 |
污染及防治 | 35篇 |
评价与监测 | 94篇 |
社会与环境 | 95篇 |
灾害及防治 | 2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601篇 |
2004年 | 243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2003~2010年长江下游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年际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3月~2010年3月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的定置网调查结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期内,安庆和常熟江段共出现鱼类67种,隶属12目22科50属。其中,安庆江段有50种,隶属6目11科34属,常熟江段有52种,隶属12目21科44属,两江段均是鲤形目的物种数占绝对优势。安庆江段共出现9种优势种,出现次数最多的优势种为鲫和瓦氏黄颡鱼,都是5次,出现次数最少的优势种为、黄尾鲴、鳜,都是1次;常熟江段共出现11种优势种,每年都出现的优势种有鳊、鲢和鲫,仅一年为优势种的有铜鱼、鲤和贝氏。Simper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61.47%,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73.36%,安庆和常熟江段平均相异度为76.84%,应用相似性分析检验得出安庆和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2.
高秀秀;张晓彤;何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11):144-154
城镇和人类住区对于应对全球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了实现城镇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SDG11),表明全球发展策略正在向以城市为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进行转变。基于历史视角,回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构建过程,并对城镇和人类住区议题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联合国政策中的规范表述进行文本及语境分析,有助于厘清城镇和人类住区议题在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范式中的转变历程。以时间为顺序,系统梳理了SDG11在联合国框架体系内的提出背景和政策演进;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陈述了SDG11的执行进展并分析了实现SDG11所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从目标体系建立进程的历史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目标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SDG11的确立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类住区和城镇化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知变化及社会发展观念的演进,明确了城市和人类住区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球在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进展缓慢,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对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全球距离实现SDG11仍面临数据平台、技术路径、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挑战,同时表明住区和城镇在应对突发危机和建立新常态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全球治理理念已经从关注城市发展转变为关注城市在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城镇和人类住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全球发展挑战的前沿区域和重要引擎、重要载体和重要路径;在不同尺度建立健全数据收集体系和分析手段,推进不同领域先进技术在住区和城乡尺度的综合示范,提升地方包容性、参与性、柔性化治理能力对推动实现SDG11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64-64
一是建立了全新的协调推进机制,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本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三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建立了7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沟通协调、检查督促、跟踪评估和信息反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明确、协调一致、有序高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国人大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对上海这个工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 相似文献
74.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5.
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CH4和N2O排放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探索其源汇及地域排放特征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和N2O排放量的基础。利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了江苏沿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蒿(Suada salsa)、光滩、水面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湿地CH4和N2O排放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地上部生物量为1.70 kg·m^-2,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5 g·kg^-1;分别是芦苇和盐蒿湿地的2.50-3.43和2.15-4.15倍。2)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土壤10 cm处氧化还原电位(Eh)有明显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3:00,最高值出现在12:00;光滩和盐蒿湿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3)互花米草湿地 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0.52 mg·m^-2·h^-1,是其他湿地的2.12-6.40倍;N2O日平均通量为-3.24μg·m^-2·h^-1,显著低于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最高值(0.73 mg·m^-2·h^-1和0.30 mg·m^-2·h^-1)出现在15:00,最低值(0.37 mg·m^-2·h^-1和0.17 mg·m^-2·h^-1)出现在3:00,均与土壤孔隙水中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10 cm土温、Eh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显著正相关(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N2O通量9:00-18:00为负值,21:00—6:00为正值,均与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CH4和N2O排放通量没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沿海湿地CH4排放,但降低了N2O排放,植物对CH4传输作用以及向根际传输O2和易分解有机物是导致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和N2O排放表现出日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36-136
截止 2 0 0 3年底 ,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区 1999个 ,保护区总面积 14 3 98万公顷 (其中陆地面积 13 975万公顷 ,海域面积 60 3万公顷 ) ,约占国土面积的 14 .4%。与上年相比 ,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 2 42个 ,面积增加了 110 3 .1万公顷 ,增长率分别为 13 .8%和 8.3 %。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2 6个 ,面积8871.3万公顷。 2 0 0 3年新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8个。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77.
根据(BCC)气候系统模式第五阶段试验计划(CMIP5-RCP6.0)预测的2006~2050年各格点逐日平均温度,通过订正反演出2021~2050年凉山州各站点逐日平均温度,结合凉山州不同区域水稻抽穗杨花期低温指标,统计了各站水稻盛夏低温频次、水稻安全播种期、安全齐穗期以及安全生长季差,构建了水稻盛夏低温危害风险指数I=exp(Id+ip-2),并以此进行低温危害风险的区域划分,结果表明:(1)凉山州水稻盛夏低温频次为0.1~3.0次/a,在区域和年际之间差异很大;(2)与近30a比较,凉山州水稻安全播种期普遍提前10 d左右,提前最多的达20 d以上。安全齐穗期只有少数站点推迟,大多数站点都有提前的趋势;(3)海拔1 500 m以下为无风险区,1 500~2 000 m的区域为低风险区,2 000~2 500 m为中风险区,2 500~2 600 m为高风险区,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凉山州未来水稻生产布局、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魏衍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4)
美国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各州 ,是一种公有的资源。法律上的水权 ,是水的使用权 ,主要包括私人所有的先占权水权、岸边权水权。在美国西部各州的水权系统中 ,有一种水权现在可以在私法框架中协调环境保护目标、各种取水权人的取水需求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这就是现在美国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内径流水权。内径流水权可以在私法领域保护水流的天然禀赋 ,并且排除政府以环境法为理由介入水事争端。随着环境主义在美国的破产[1] ,美国西部开始了大规模的水权裁决活动 ,通过水法院或者行政机构确认私有水权的优先权日 ,从而确立水权的优先权序列。这样水权就会真正成为属于分散的个体的、排他性的财产权。优先权日在先的水权将在枯水季节排除他人的取水权或者其他种类的用水权。因此 ,确立内径流水权在这个优先权序列中的地位 ,是环境保护目标在私法体系中 ,而不是在效率低下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中 ,长久地得到维护的关键。内径流水权优先权日有 (1)判例法认定的日期 ;(2 )法律规定的日期 ;(3)转化生成的日期。在先占原则框架中扩张这种财产权可以更大程度地排除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7-17
加拿大政府13日公布了一项耗资100亿加元(1美元约合1.24加元)的环保计划,以保证2012年达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80.
建议设立“环境权益保护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128-129
1 环境意识与环境权益环境意识是人们主观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为此采取行动的意愿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较高的环境意识不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同时从环境政策角度看 ,还能降低环境政策实施的成本 ,因为环境意识越高 ,环境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就越低。事实上 ,作为环境政策实施主体的国家立法机关和各级政府机构 ,一直都非常重视环境意识的作用 ,一再强调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对于提高环境意识 ,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们不断接受熏陶和教育的结果。我国一直有“环境保护事业是从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