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40篇 |
免费 | 3887篇 |
国内免费 | 3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50篇 |
废物处理 | 273篇 |
环保管理 | 3238篇 |
综合类 | 11332篇 |
基础理论 | 2595篇 |
环境理论 | 20篇 |
污染及防治 | 1475篇 |
评价与监测 | 1219篇 |
社会与环境 | 2364篇 |
灾害及防治 | 14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8篇 |
2024年 | 385篇 |
2023年 | 549篇 |
2022年 | 678篇 |
2021年 | 757篇 |
2020年 | 740篇 |
2019年 | 713篇 |
2018年 | 642篇 |
2017年 | 858篇 |
2016年 | 931篇 |
2015年 | 898篇 |
2014年 | 889篇 |
2013年 | 1163篇 |
2012年 | 1457篇 |
2011年 | 1523篇 |
2010年 | 1093篇 |
2009年 | 1094篇 |
2008年 | 963篇 |
2007年 | 1386篇 |
2006年 | 1393篇 |
2005年 | 1154篇 |
2004年 | 946篇 |
2003年 | 1043篇 |
2002年 | 820篇 |
2001年 | 711篇 |
2000年 | 649篇 |
1999年 | 615篇 |
1998年 | 449篇 |
1997年 | 379篇 |
1996年 | 430篇 |
1995年 | 315篇 |
1994年 | 295篇 |
1993年 | 235篇 |
1992年 | 197篇 |
1991年 | 155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4篇 |
1977年 | 12篇 |
1973年 | 10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技术,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作物生物量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在生长季内呈现动态变化,土壤-水稻系统CO2排放高于土壤-冬小麦系统.②作物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③作物暗呼吸系数(Rd)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植株氮含量来描述.冬小麦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Rd=0.0124N-0.0076(R2=0.9879,p<0.001)表示;水稻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Rd=0.0085N2-0.0049NR2=0.9776,p<0.001)表示.④作物根系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呼吸.冬小麦生长季土壤表观呼吸CO2平均值为247.2 mg·(m2·h)-1 ,高于未种作物土壤1.78倍,水稻生长季为215.3 mg·(m2·h)-1 CO2,高于未种作物土壤的3.38倍.冬小麦根系呼吸系数大于水稻,其根际呼吸对土壤表观呼吸的贡献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192.
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赤泥施入量对再生水磷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植物在再生水净化过程的作用,利用赤泥中富含钙、铁、铝等金属氧化物对磷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特点,构建了室内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结果表明,赤泥最适施入质量分数为2.5%~5.0%,此时TP去除率为82%~76%,出水磷浓度约为0.22~0.29 mg/L,SRP/TP比值为74%~75%.当赤泥施入量为2.5%时,相比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系统的磷净化效率提高了4%,约为86%,出水磷浓度为0.17mg/L.这些结果表明赤泥可以适当比例直接掺混于河岸带的土壤中,这为其提高对再生水中磷的去除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3.
城市环境噪声管理的新探索——环境噪声的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城市环境噪声源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方法作了研究和阐述,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环境噪声的总量控制:由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环境背景噪声计算出环境噪声的容量,并以此为尺度来控制噪声污染源的排放量。文中对此评价方法和管理方法作了必要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4.
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主页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主页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履约工作动态等信息,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资料交换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主页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并应用 Front Page 98 进行系统开发.该主页可访问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数据源点.为使主页内容具有新意,需经常更新主页. 相似文献
19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强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侵蚀力变化是一复杂过程,其变化存在一定的随机波动性,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查明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演化过程及未来趋势是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基于三峡库区1990年侵蚀降雨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对201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进行模拟、验证,预测203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选取2030年预测结果中位于库区周围的27个站点,结合2030年库区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模拟数据,使用RUSLE计算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1)2010年库区降雨侵蚀力模拟相对误差为15%,测试样本数据相对误差为14.67%,预测相对误差为19.65%,NE系数为0.85,说明BP神经网络对库区降雨侵蚀力具有良好模拟效果;2)2010年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Kappa指数为0.75,计算结果能满足模拟与预测需求;3)在土地利用不变情况下,2030年库区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均有所增加,微度及强烈以上侵蚀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且侵蚀强度转变中的58%来源于相邻侵蚀强度,跨侵蚀等级区的较少;4)在降雨侵蚀力不变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后者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5)在降雨侵蚀力及土地利用均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6.
100 MW以下燃煤机组呈单台容量小、总台数大的特点,是燃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选择7台12 MW燃煤机组,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Method 29法现场检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排放浓度,分析烟气中Hg、Pb、Cr、As的排放特征;采集机组产生的飞灰和底灰,分析除尘技术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中重金属经脱硝除尘脱硫装置协同控制后,ρ(Hg)为0.20~0.44 μg/m3,烟气Hg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100.0%;ρ(Pb)为0.5~2.6 μg/m3,烟气Pb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38.7%~92.1%;ρ(As)为0.6~3.0 μg/m3,烟气As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67.8%~100.0%;ρ(Cr)为3.6~23.9 μg/m3,烟气Cr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其占比为65.8%~99.2%.飞灰富集Hg、Pb、Cr、As的能力大于底灰.重金属主要富集于飞灰中的细颗粒物中,采取除尘技术可有效协同控制烟气中的Hg、Pb、Cr、As;飞灰中重金属元素Hg、Pb相对富集系数均与煤中硫含量呈负相关,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技术对飞灰富集Hg有促进作用.小型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02 2~0.005 1、5~17、42~160、7~24 mg/t.研究显示,100 MW以下燃煤机组与100 MW及以上燃煤机组烟气重金属Hg、Pb、Cr、As排放特征不同,100 MW以下燃煤机组烟气Hg排放浓度较小,二者烟气Pb、Cr、As排放浓度相近,选用湿式电除尘技术可进一步降低烟气Hg、Pb、Cr、As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97.
198.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NH4+、K+、Mg2+、Ca2+、Cl-、MSA、SO42-、NO3-、C2O42-和CH3COO- 11种离子的浓度.离子组成表明,气溶胶主要以海盐颗粒为主,其中(Na++Cl-)的贡献平均为60.2%;其次为硫酸盐.根据因子分析,11种离子归为4个因子,解释方差为83.7%.因子1包括Na+、nss-Mg2+、nss-Ca2+、Cl-和nss-SO42-,代表陆地和海洋混合源,解释方差为41.2%;因子2包括NH4+、nss-K+和NO3-,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所释放的二次污染物,解释方差为18.9%;因子3只有MSA,来源于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排放的二甲基硫(DMS)的氧化,解释方差为11.9%;因子4包括CH3COO-和C2O42-,主要来源于高纬度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大火,解释方差为11.6%. 相似文献
199.
200.
目的实现炮弹气密性检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压法的炮弹气密性检测方法。首先,阐述了负压法气密性检测工作原理和实施流程,并对炮弹检测设备的用例模型和检测设备功能框架进行了讨论。其次,针对工程实际,详细给出了测量腔安装密封性计算、测量腔泄漏的压差泄漏率计算、测量腔的初始测量压力值计算、炮弹气体泄漏量计算等检测算法和判定方法。结果基于负压法的炮弹气密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正压法高。结论本方法可为实现对全弹的气密性检验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和指导炮弹气密性检验设备的研制,将有效保障炮弹气密性检验自动化设备开发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