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4篇
  免费   3775篇
  国内免费   2903篇
安全科学   4431篇
废物处理   278篇
环保管理   3366篇
综合类   12426篇
基础理论   3133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857篇
评价与监测   1174篇
社会与环境   2021篇
灾害及防治   1585篇
  2024年   529篇
  2023年   722篇
  2022年   870篇
  2021年   974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1044篇
  2016年   1056篇
  2015年   1020篇
  2014年   983篇
  2013年   1206篇
  2012年   1613篇
  2011年   1776篇
  2010年   1325篇
  2009年   1367篇
  2008年   1052篇
  2007年   1464篇
  2006年   1508篇
  2005年   1169篇
  2004年   968篇
  2003年   1054篇
  2002年   892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628篇
  1998年   512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4篇
  1973年   12篇
  197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生物滴滤塔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生物滴滤塔净化VOCs废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简化处理后得出了基于生物降解为一级反应动力学和零级反应动力学的污染物浓度沿填料层高度变化的方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的方程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但常数ξα/Q却随入口浓度Cgi的增大而升高。最后,采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ξα/Q随Cg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86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与高效混凝沉淀工艺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进行了2 m3/h规模的中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被污染的地表水进行了600m3/h规模的工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中度污染水资源通过这一工艺处理,可以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补给水的水质要求,并可以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工程试验证实,此工艺运行稳定,系统易启动,抗冲击能力强,管理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3.
反渗透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溶解-扩散模型,等),反渗透膜技术在环境工程(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膜集成工艺处理废水的概况,并对反渗透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4.
皂素工业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医药化工行业,我国皂素主产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其排放的大量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给水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急需制定我国的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三段式两相厌氧为核心的二级生化组合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方面对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进行了研究,皂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残留CODCr总量(以质量浓度计)约为400~500 mg/L,其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质量浓度约为240~280 mg/L.综合考虑技术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将现有企业CODCr排放限值规定为400 mg/L;为引导企业对废液综合利用,推进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规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第二时段的限值为300 mg/L.提出了丹江库区相应的CODCr总量指标及皂素规模限额.执行该标准后,全国每年可削减CODCr 71 400 t,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至少可削减60 690 t,可以满足中线调水水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865.
美国AERMOD模型与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点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AERMOD模型和中国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一般浓度公式,通过大气稳定度和扩散参数的确定、复杂地形处理和对流条件下污染物扩散等原理方面的比较认为,AERMOD模型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以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2个试验场Clifty Creek(平坦地形)和Lovett(复杂地形)的数据资料为比较数据,分别用AERMOD模型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计算SO2小时质量浓度,在Pasquill 6类稳定度下用相对偏差(FB)、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比率(RHCR)及图形法(Q-Q图)等进行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在RHCR和FB中,AERMOD模型除个别值外,其他均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存在接近或大于模型可靠性界限0.67(0.66和0.74),说明其可靠性比AERMOD模型差;图形法比较中,强不稳定和不稳定下AERMOD模型明显好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而大气导则推荐模型预测值明显偏低,其他稳定度下结果相差不大.研究认为:在平坦地形和复杂地形条件下,AERMOD模型点源预测值均优于大气导则推荐模型,并从原理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66.
对于投资较少的上游式尾矿筑坝法而言,在实际的堆积施工过程中,由于很难严格按照设计的坡比进行每一级子坝的堆筑,导致矿方无法及时、真正掌握当前尾矿坝的受力性能和稳定状态。因此,针对某典型尾矿坝剖面,采用迈达斯商业软件试用版对尾矿坝的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对施工当前状态的尾矿坝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得到了当前状态尾矿坝的塑性剪应变云图和相对应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比较了尾矿坝安全系数随着子坝堆筑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堆积子坝的进行,尾矿坝的整体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减小,此外在初期坝和一级子坝的下游坡脚处容易出现相对较大的变形。此研究结果为矿部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尾矿坝的稳定程度和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7.
为了解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SF-36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12名煤工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显示,煤工尘肺患者在SF-36量表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得分与家庭功能得分呈负相关,生存质量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以生存质量得分为因变量,以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分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利用度、家庭功能的总的功能、情感介入、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和问题解决。研究结果表明,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较低,与其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需要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68.
通过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的改善和规范,来提高食品安全效果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归纳了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影响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供应链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选择上,为此,设计了环境因素对供应链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影响机制;为了分析环境因素对供应链中生产者食品安全的影响,从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中选取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愿、生产者市场占有率、罚款金额等环境因素,以生鲜蔬果供应链中覆盖流通领域的那个部分提出了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选择策略的仿真模型,使用Netlogo软件进行了多主体仿真。通过仿真发现,食品监管的手法还宜细化,提升技术因素可以有效改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69.
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布情况,以重庆市主要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孕灾因子基础上,选取暴雨强度、地貌条件、地质岩性、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和地质构造条件等6个因子,构建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效度相耦合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建立孕灾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以1 km×1 km网格尺寸为单位精细获取各指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各网格孕灾环境综合指数值,并根据该值进行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综合指数值在43~84之间,孕灾分区主要集中在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其中危险区1.29×104 km2,占总面积的15.62%;高易发区4.42×104 km2,占53.68%;中易发区2.38×104 km2,占28.85%;低易发区0.15×104 km2,占1.85%。  相似文献   
870.
保护层分析中独立保护层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述保护层分析(LOPA)中独立保护层(IPL)的识别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以生产聚氯乙烯(PVC)的间歇聚合反应为例,对8个不同的LOPA场景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场景的IPL和要求时的失效概率(PFD),以及建议增加的IPL。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IPL的识别时,应重点确认IPL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在评估IPL有效性时,应关注具有共同元件的IPL,IPL的行动能力、人员行动有效性及IPL的PFD等。在评估独立性时,应确保IPL独立于初始事件和同一场景中的其他IPL的任何构成元件。通过分析,发现PVC工艺中安全阀(PSV)设计、安全仪表功能(SIF)设计和人员行动等IPL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