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53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1171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262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道路是城市人群户外活动暴露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场所,道路颗粒物中含有的某些氧化活性物质是诱导产生活性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组分.探索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水溶性(WSM)和甲醇溶性组分(MSM)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及其氧化潜势(OP),并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有机组分以及分布状况,还分析有机质类型与O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水不溶性组分含有更多的发色团有机物质,其总浓度平均值为(4.71±1.27)×104 R.U.,是WSM的12倍[(3.96±1.10)×103 R.U.],其中低氧化性类腐殖质(HULIS)是主要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34.8%~43.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道路扬尘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为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扬尘氧化毒性(以DTT计)的平均值是(0.34±0.08) pmol·(min·μg)-1,其中水不溶性组分提供了扬尘颗粒物总氧化毒性的70%,是水溶性组分的2.4倍.扬尘颗粒物氧化毒性的主要前驱物为金属元素,特殊类型的有机物质也是重要氧化毒性前驱物质之一,其中发色团...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市道路扬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北京市代表性道路扬尘2004年的PM_(10)与PM_(2. 5)和2013年的PM_(2. 5)中21种无机元素含量为基础,分析和探讨北京市道路扬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扬尘中6种主要元素为Si、Ca、Al、Fe、Mg和K,其含量之和占所有被测元素含量的比例分别为:2004年PM_(10)为96. 51%、2004年PM_(2. 5)为96. 42%和2013年PM_(2. 5)为96. 53%.2004年北京市道路扬尘中元素富集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总体表现为:PM_(2. 5) PM_(10);燃煤烟尘特征元素Se在2004年的PM_(2. 5)中、Cd在2004年的PM_(10)与PM_(2. 5)中均为极强富集,富集因子分别为1024. 03、68. 15和871. 55; Co、Zn、Ca和Cu属显著富集,其富集因子在2004年PM_(10)中分别为12. 93、12. 33、8. 30和8. 07,在PM_(2. 5)中分别为17. 41、21. 80、12. 83和19. 73;但Na和Si在道路扬尘中均无富集.重金属的污染载荷指数(PLI)在2004年PM_(10)中为3. 95,PM_(2. 5)为7. 71. 2013年北京市道路扬尘PM_(2. 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较2004年均显著降低,在2013年PM_(2. 5)中,Cd和Se的富集因子分别下降为98. 47和0. 95; Cu、Ca和Zn富集因子分别下降为11. 90、8. 84和8. 20; PLI下降为2. 56.研究表明,北京市道路扬尘多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极强,重金属Cd为极显著污染因子和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来源,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重金属总的RI贡献超过85%. 2004年北京市道路扬尘主干道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它道路类型,PM_(10)表现为:主干道高速进京口次干道环路,PM_(2. 5)表现为:主干道环路高速进京口次干道;而2013年PM_(2. 5)表现为:高速进京口主干道环路次干道,且次干道重金属污染水平显著低于其它道路类型. 2013年北京市道路扬尘PM_(2. 5)中,重金属Ti、Zn、V、Cr、Cu、Pb和Ni相关性显著,主要来源于与交通有关的排放.  相似文献   
993.
孙雪松  张蕊  王裕  聂滕 《环境科学》2023,44(2):691-698
为深入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O3)污染的影响,基于北京市2019年秋季VOCs和O3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开展O3污染情况下VOCs浓度水平、组成变化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结果表明,大气φ(VOCs)平均值为(22.22±10.10)×10-9,其中,烷烃是体积分数最大的组分,占总VOCs的55.65%,其次是含氧有机物(OVOCs)和烯烃,分别占总VOCs的16.23%和8.13%.观测期间,北京市城区O3共出现3次污染过程,O3污染日和清洁日φ(VOCs)平均值分别为(26.22±12.52)×10-9和(16.37±7.19)×10-9,污染日VOCs体积分数比清洁日高60.17%.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日OFP为113.63μg·m-3,比清洁日增加56.55%,OVOCs和芳香烃对OFP的贡献率分别增加6.51%和1.55%,而烯烃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4.
郑州市碳素行业无组织VOCs排放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选择郑州市3家典型碳素企业,研究了不同功能区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并利用美国环保署(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碳素行业排放的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3家企业生产区VOCs质量浓度在89. 77~964. 60μg·m~(-3)之间,管理区在51. 46~121. 59μg·m~(-3)之间,萘和二硫化碳是碳素企业厂区内浓度最高的污染物;生产区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在75. 42~1 416. 73μg·m~(-3)之间,管理区在65. 32~202. 42μg·m~(-3)之间,主要来自于芳香烃和烯烃的贡献.生产区VOCs致癌健康风险(Risk)为3. 5×10~(-5)~2. 8×10~(-3),管理区为2. 0×10~(-5)~9. 4×10~(-5),高于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6));生产区VOCs非致癌健康风险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为3. 2~1. 4×10~2,管理区为4. 3×10~(-1)~3. 8,除企业甲的管理区外均大于1,可能会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造成致癌和非致癌危害.  相似文献   
995.
鄂州市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鄂州市主城区采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对102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定量检测,对比分析了VOCs组成、季节变化特征和日变化规律,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鄂州大气VOCs年均体积分数为(30.78±15.89)×10~(-9),总体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具体表现为烷烃含氧化合物卤代烃烯烃芳香烃炔烃.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夜晚体积分数高于白天,且总体上呈"双峰"分布,芳香烃、卤代烃和OVOCs在00:00至02:00出现"第三峰".对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较大的是芳香烃和烯烃,贡献率分别为35.45%和29.5%,其中对OFP贡献率最高的物种为乙烯,达到24.217%.分析VOCs特征物种,发现机动车尾气和溶剂使用是鄂州VOCs的主要来源,其中机动车排放是最主要来源,控制鄂州机动车排放有助于削减大气VOCs活性较大的组分,从而减少臭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996.
张蕊  孙雪松  王裕  王飞  罗志云 《环境科学》2023,44(4):1954-1961
为深入了解臭氧(O3)污染高发季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O3生成的影响,基于北京市2019年夏季VOCs和O3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开展VOCs变化规律、组成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结果表明,大气φ(VOCs)平均值为(25.12±10.11)×10-9,其中,烷烃是体积分数最大的组分,占总VOCs的40.41%,其次是含氧有机物(OVOCs)和烯/炔烃,分别占总VOCs的25.28%和12.90%. 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呈双峰型,早高峰出现在06:00~08:00,烯/炔烃占比明显增加,表明机动车排放对VOCs贡献显著,而午后VOCs体积分数降低,期间OVOCs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下午的光化学反应和气象要素对VOCs体积分数和组成影响较大.北京市城区夏季OFP为154.64μg·m-3,贡献率较高的组分是芳香烃、 OVOCs和烯/炔烃,正己醛、乙烯和间/对-二甲苯等是关键活性物种,削减机动车、溶剂使用和餐饮源排放是北京市城区夏季控制O3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利用后向轨迹模式计算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以南京城区为受体点的逐小时气团24 h后向轨迹,并将后向轨迹数据和PM2.5浓度数据结合,进行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京市ρ(PM2.5)平均值为(36±20)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的污染天数为17 d,ρ(PM2.5)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49μg·m-3)>春季(42μg·m-3)>秋季(31μg·m-3)>夏季(24μg·m-3),全年PM2.5浓度和地面气压显著正相关,而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均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春季气团输送路径为7条,其余季节均为6条,其中,春季的西北路和东南偏南路,秋季东南路和冬季西南路是各季主要的污染输送路径,均具有传输距离短,气团移动慢的特点,说明静稳天气下本地累积是PM2.5出...  相似文献   
998.
陈鹏  张月  邢敏  李珊珊 《环境科学》2022,43(5):2383-2394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PM2.5和O3共同的关键前体物,是大气污染防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VOCs的控制政策主要基于VOCs排放量,而没有考虑到VOCs组分其化学反应活性,这将影响VOCs减排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因此,尝试建立基于VOCs排放量和大气反应活性的VOCs污染源分级控制方法,以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采样监测获得了北京市餐饮业、汽修业和加油站这3个典型VOCs污染源的成分谱,并通过文献调研获得了炼油石化、包装印刷、汽车制造、建筑涂装和机动车这5类VOCs污染源的成分谱.然后,分别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计算污染源排放单位质量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来表征VOCs污染源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反应活性.在获得北京市各VOCs污染源的排放量(EA)、 OFP和SOAFP值后,采用极差法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获得归一化指数NEA、 NOFP和NSOAFP.最后,计算得到VOCs污染源分级指数(PCI),并根据归一化后的NPCI将VOCs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9.
生活垃圾处置单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源,明确其排放变化趋势及特征,是制定生活垃圾单元GHG减排的前提.采用IPCC清单模型,对中国2010~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置单元的GHG排放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GHG排放量(以CO2-eq计,下同)从2010年的42.5 Mt增长至2019年的75.3 Mt,2020年降低到72.1 Mt;生活垃圾填埋场是GHG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生活垃圾焚烧比例的增加,焚烧GHG排放占比从2010年的16.5%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60.1%;在区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南地区是排放量最高的区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是最主要的排放省.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转变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垃圾填埋向焚烧的转变),提高填埋场填埋气体(LFG)收集效率,利用生物覆盖功能材料强化覆盖层甲烷(CH4)氧化效率,是实现固废处置单元GHG减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王晓雯  刘旻霞  王扬  宋宜凯 《环境科学》2023,44(9):4809-4818
通过OMI遥感卫星数据分析华东地区2005~2021年大气对流层臭氧(O3)、二氧化氮(NO2)和甲醛(HCHO)柱浓度的时空特征,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① 17年间,对流层O3柱浓度平稳增加,2010年上升到最大值,之后呈现一种波动起伏的状态;NO2在2005~2012年呈增加趋势,2012~2021年缓慢下降;HCHO柱浓度由2005年的1.15×1016 molec ·cm-2呈现增长趋势,上升到2021年的1.8×1016 molec ·cm-2.②在空间上,3种污染物柱浓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北部为高高聚集区域,中部为无特征区域,南部为低低聚集区域.③ O3的敏感性呈现为:春季η<2.3,属于VOCs控制区;夏季η<4.2,表现为大部分地区是NOx-VOCs协同控制区,少部分地区是VOCs控制区;秋季η<4.2,主要为VOCs控制,极少部分为NOx-VOCs协同控制区;冬季η<2.3,为VOCs控制区,山东省以VOCs控制为主.④因2005~2021年O3在山东省呈现为高高聚集,所以选取2021年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进行O3来源解析,2021年济南市的O3浓度增加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远距离的气团输送主要来自于江苏省的连云港市和河北省的沧州市;二是近距离的气团输送来自于济南市附近城市的污染和黄海、渤海经济区,且聚集性分析与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PSCF)和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有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