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653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高原生境下A2O工艺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及相关性.结合污染物分解、吸附及转化等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蛋白、功能基因、酶的种类及丰度在碳、氮、磷等污染物代谢途径中的作用,从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的角度分析了高原地区A2O工艺对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及绿弯菌门,优势细菌属为norank_f__AKYH767、腐败螺旋菌、Ottowia、伯克氏菌、IMCC26207、Novosphingobium.污染物去除和微生物群落发挥作用的效果在15℃为最优,微生物群落的COG、代谢途径、基因和酶活性最适宜的温度为20℃.主要功能蛋白为一般功能预测、氨基酸运输与代谢和基因转录;主要代谢途径为:ABC转运蛋白,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嘌呤、核糖体及嘧啶等代谢,主要功能基因的产物(酶)为:烯酰辅酶A水合酶、乙酰辅酶A C-乙酰转移酶、醛脱氢酶(NAD+)、硫代硫酸盐及外多磷酸酶.  相似文献   
722.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lipopeptide antibiotic iturin A, nutrient contents of the culture mediums were investigated in both submerged and biofilm fermentations. As a carbon source maltose and as nitrogen source, fish protein was used. In submerged fermentation maltose uptake was found lower (12%) compared to biofilm fermentation (15%) that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ellular growth in biofilm. However, requirement of nitrogen (fish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similar in both submerged and biofilm fermentations. Production of iturin A in submerged fermentation with 12% maltose and 5% fish protein was 4450 mg/L, and in biofilm fermentation it was 5050 mg/L when 15% maltose and 5% fish protein was used.  相似文献   
723.
以鲫鱼为供试生物,对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血清蛋白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毒性靶器官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BPA对鲫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是3.13 mg/L,TBBPA诱导下鲫鱼血清蛋白可区分为11个组分,各组分随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组分11条带清晰,表达量变化幅度最大,在低浓度TBBPA暴露下表达量先降低后升高,第16天达到最高;高浓度时表达量在第2天达到最高。组分11的分子量为24 kDa,可能为鲫鱼斯坦尼小体(CS)中降血钙因子的解聚物。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鲫鱼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与组分11的诱导差异性表达呈现相应的病理损伤。因此,鲫鱼血清蛋白组分11对TBBPA的诱导具有浓度和时间响应敏感性,且易于识别和鉴定,可作为TBBPA暴露的鲫鱼血清蛋白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24.
采用多级A/O工艺小试装置开展制革废水处理的相关研究,重点考察温度、pH值、各级进水流量分配比、单级缺氧/好氧比、HRT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立优化实验条件,多级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适宜参数为水温15℃以上,pH值在7.5~8.5,进水分配比为4:3:2:1,HRT为24h。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多级A/O出水COD和NH4一N分别在150mg·L-1和10mg·L-1以下,去除率分别可达86%和90%。实验结果表明,多级A/O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生物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内回流、耐冲击负荷、对碳源和溶解氧利用较为充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725.
工业集聚区都配套相关的污水处理厂,但是很多工业集聚区,在刚刚起步的时候配套的污水处理厂都面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收集废水量较少等问题。焦作市万方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进水单一,生化性差,进水负荷低于设计值,曝气池连续曝气造成污泥解絮,间歇曝气导致污泥在反应区发生沉淀,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好氧区添加潜水搅拌器,能够合理控制溶解氧,防止污泥解体,并且还可以避免生物反应区污泥发生沉淀现象,降低了电耗,出水指标好,达到了设备改造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26.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在脂肪酸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介绍了该酶的结构与分类、生物学作用与应用、抑制剂的类型与作用机理以及基因克隆4个方面的进展.ACC在大多数原核生物中为多亚基型酶,而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为多功能型单亚基酶,在天蓝色链霉菌和古菌勤奋金属球菌中为另外两种特殊类型;但都具备3个关键的功能域,即生物素羧化酶(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和羧基转移酶(CT).CT功能域作为潜在的靶标广泛应用于植物除草剂的筛选和哺乳动物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药物设计中.ACC基因也成为转基因油料作物和生物柴油研究中重要的靶标基因.研究表明,植物质体中的β-CT亚基是多亚基型ACC的限制因子,而BCCP是脂肪酸合成的负调控因子.油脂的合成代谢十分复杂,且存在反馈抑制机制,因此克隆和表达ACC基因可以提高宿主中ACC的活性,但不一定能显著促进脂肪酸的积累.图2参52  相似文献   
727.
采用A/O-MBR法处理某经济区市政污水,对其进、出水的水质进行连续监测,考察系统稳定性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12小时,污泥龄30天,回流比75%,好氧段DO浓度1.3~8.5 mg/L的条件下,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04%、93.66%、78.04%、91.06%。反硝化...  相似文献   
728.
探讨了A/O法合并处理煤转气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工艺原理及试运行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处理高浓度煤转气废水的简单新方法,经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29.
高含硫金属矿的自燃火灾一直是矿业安全的主要问题。自燃倾向性作为硫化矿石的内在特性以及判定自燃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微生物氧化脱硫机理,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浸出硫化矿石,分解矿石表面的无机硫,降低矿石的硫含量。通过多因素指标法,测定细菌浸出前后硫化矿石的氧化增重率及自燃点相关指标。实验表明: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硫化矿石前后对比,硫化矿石的5天氧化增重率从2.044%降低到0.902%,自燃点从209.6℃升高到319.8℃,自燃倾向性等级由Ⅰ级降为Ⅲ级,降低了硫化矿石的自燃风险。  相似文献   
730.
In this work, a novel dual Z-scheme Bi2WO6/g-C3N4/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Bi2WO6/g-C3N4/BPQDs)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and utilized towards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g-C3N4 and BPQDs in Bi2WO6/g-C3N4/BPQDs composites to a suitable mass ratio can enhance the visible-light harvesting capacity and increase the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transfer rate of excited-state electrons and holes, resulting in much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BPA degradation (95.6%, at 20 mg/L in 120 min) than that of Bi2WO6 (63.7%), g-C3N4 (25.0%), BPQDs (8.5%), and Bi2WO6/g-C3N4 (79.6%), respectively. Radical trapp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photogenerated holes (h+) and superoxide radicals (•O2) played crucial roles in photocatalytic BPA degradation. Further, 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 and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BPA intermediates. This work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2WO6/g-C3N4/BPQDs as effective photocatalysts was stable and have promising potential to remov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from real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