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16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670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31.
探讨了高山红景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摄取的动力学,计算了碳源、氮源对生物量的得率系数.通过对细胞基本元素组成的分析,建立了细胞生长的基本计量方程、并从理论上测算出得率系数和呼吸商.最后,从碳平衡及氧平衡方程建立了细胞生长速率、底物摄取速率与O2消耗速率及CO2排出速率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832.
对热敏纸中双酚A的溶出、迁移和光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热敏纸中双酚A在人工模拟汗液中的溶出规律,探讨了热敏纸与普通纸在一定湿度和压力下重叠放置时双酚A的迁移转化情况,研究了热敏纸中双酚A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及不同光源下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光源下双酚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热敏纸中双酚A的总含量约为13.06mg/g,在模拟汗液中的最大溶出量为10.35mg/g,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溶出量的主要因素;湿度是双酚A从热敏纸迁移至普通纸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33.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bisphenol A(BPA) on titanium dioxide(TiO2) and its effect on the photocatalysis by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using UV radiation and TiO2 photocatalyst. Degradation of BPA was also evaluated for the system without adsorption prior to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The separation of TiO2 from BPA solution treated by pilot-scale photocatalytic reactor (capacity 0.16 m^3) was studied using submerged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 It was found that although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PA was not high, adsorp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photocatalysis. On the other hand, during the separation of TiO2 particles from aqueous suspension, the permeate flux of the membrane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transmembrane pressure and TiO2 dose. The permeate turbidity was decreased below 1 NTU.  相似文献   
834.
用A2/O新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充分利用旧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A^2/O法工艺技术改造的可行性,指出A^2/O工艺是今后焦化厂废水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5.
高浓度炼油化工废水HA/O1/O2处理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探讨了一种新的A O工艺组合HA O1 O2 工艺及其技术特点 ,并成功应用于高浓度炼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采用膜法水解酸化 (HA)、一级泥法好氧 (O1 )和二级膜法好氧 (O2 ) ,设计总停留时间 5 0h。在设计进水水量30 0m3 h、CODCr=12 0 0mg L、BOD5=5 0 0mg L ,Oil≤ 2 0mg L ,pH =6~ 9的条件下 ,出水CODCr≤ 10 0mg L ,去除率达 92 %以上  相似文献   
836.
Hu XL  Peng JF  Liu JF  Jiang GB  Jönsson JA 《Chemosphere》2006,65(11):1935-1941
The effect of some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factors including salinity, pH, and humic acid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bisphenol A (BP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negligible-depletion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nd-SPME) biomimetic method. With the variation of salinity (0–500 mM NaCl) and pH (5.0–8.5) of aqueous solutions,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BPA between the nd-SPME fiber and the aqueous solution varied in the range of log D = 3.55–3.86,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alinity and pH can influence the availability of BPA. By using Acros humic acid as mode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t w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salinity and pH could affect the partitioning of BPA between DOM and aqueous solutions. The determined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BPA betwee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aqueous solutions were in the range of log DDOC = 4.03–5.60 for Acros humic acid solutions with 1–50 mg l−1 DOC.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and pH on log DDOC was more significant at low concentration (0–5 mg l−1) of DOC.  相似文献   
837.
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在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中,探析0、50、100、200或400mg/L Ca2+加入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 ferrooxidans)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体系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铁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0~24h培养过程中,各体系pH值、ORP、Fe2+氧化率及总Fe沉淀率变化幅度基本一致.24~108h培养过程中,体系中Ca2+加入量越大,Fe2+氧化越迅速,相应总Fe沉淀率相对较高.400mg/L Ca2+的加入使得体系Fe2+在72h氧化完全,总Fe沉淀率在108h达到39.1%.0、50、100或200mg/L Ca2+ 加入的体系在24~84h培养过程中,体系Fe2+氧化速率随着Ca2+加入量逐渐增加而依次升高,并在84h Fe2+氧化完全,且在108h,相应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为27.0%、29.7%、33.9%或36.9%.不同体系所得次生铁矿物均为施氏矿物与黄铁矾的混合物.本研究结果对明晰富铁酸性硫酸盐环境钙离子调控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合成的影响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8.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应用领域广泛,由于其对有机物或生物分子有吸附作用,二者相互反应,对各种细胞可能产生与nano-Ti O2单独作用时不同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双酚A(BPA)对nano-Ti O2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用不同缓冲液,测定不同浓度的BPA(0、0.1、1、10 mol·L-1)对不同浓度nano-Ti O2(0、0.1、1、10 mg·L-1)的粒径、表面电位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然后测定不同浓度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DNA双链断裂、DNA损伤关键修复酶h Msh2基因(h Msh2)、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基(DNA-PKcs)的m RNA表达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缓冲液中,随着BPA浓度的增加,nano-Ti O2粒径增加,表面电位上升,在细胞培养液DMEM中这一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缓冲液中nano-Ti O2对BPA的吸附能力无明显差异。单独nano-Ti O2暴露不引起DNA双链断裂,对DNA损伤修复关键酶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与相应剂量的BPA单独染毒组比较,nano-Ti O2与BPA混合染毒组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加重(P0.05),h Msh2、MGMT和DNA-PKcs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BPA可促进nano-Ti O2团聚,但团聚的nano-Ti O2仍可吸附BPA。单独nano-Ti O2暴露无DNA损伤作用,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其中h MSH2、MGMT和DNA-PKcs都参与2种污染物联合暴露所致的DNA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39.
IntroductionTrichloroethyleneisaveryeffectivesolventtoremoveoilfromsiliconandothermaterialsusedinsemiconductorindustry.TheC2HC...  相似文献   
840.
一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多次尝试和重现性验证,首次证明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EBPR(A/O工艺)中的厌氧池可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磷"的功能,对磷和氨氮的去除效率甚至可以达到35%和40%左右.本文通过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较好地解决了A/O反应器中厌氧同时脱氮除磷优势微生物的鉴定难题.针对这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生物现象,论文展开了有关微生物的培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种新型的"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现象及其优势微生物的鉴定,国内外还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