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11篇
综合类   62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通过对国内外油田开发的类比事故调查及资料分析,结合大庆太19区油田开采的实际情况,事故风险主要来自于钻井(井下作业)天然气集榆管线以及站场等工艺环节,危险其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腐蚀环境、误操作、设备缺陷、施工及人为破坏等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不论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还是自然灾害,其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原油、天然气或含油污水的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并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因此采取风险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2.
目的合理地进行井筒选材和更好地开展防腐工作。方法通过高压釜模拟哈法亚油田注水井腐蚀介质环境,研究温度、压力和pH对注水井油管L80钢腐蚀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L80钢表面腐蚀产物越来越疏松,腐蚀速率增大;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腐蚀速率增大,局部腐蚀逐渐增强;随着pH的升高,L80的腐蚀速率有所降低,主要发生全面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和CaCO_3。结论该研究为井筒选材和防腐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3.
王秀军  翟磊  靖波  张健 《化工环保》2016,(5):482-487
分别以胺基质子型离子液体(PIL)、非离子有机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NAPPE)、增效氧化剂(AO)、低分子量阴离子聚合物(AP)为絮体改质剂,考察絮体改质剂对大分子聚季铵盐(CWC)清水剂处理海上油田含聚污水的絮凝效果及絮体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L和AO对絮凝速率、絮凝起效时间、絮体层厚度无影响,可部分改善絮体黏附性;NAPPE虽可有效改善絮体黏附性,但影响清水剂絮凝效果,絮凝速率;相比较而言,当AP加入量为100 mg/L、CWC加入量为300 mg/L时,AP对清水剂絮凝速率和絮凝起效时间影响小,且水色清澈,可有效避免黏性油泥问题。  相似文献   
84.
油田采出水膜法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回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膜法处理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油类、细菌、硬度,防止油层堵塞、结垢和外排水的环境污染,对于促进油气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微滤、超滤和纳滤、反渗透膜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已有较多的应用研究.超滤在除油和除浊方面表现出...  相似文献   
85.
油田区土壤具有潜在的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污染风险,而以硝酸根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可能在PAHs的厌氧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具有50多年历史的江汉油田区域为对象,从该油田的油井口附近采集了9个土壤样品,编号为JH-1~JH-9,以反硝化相关的nir K(Cu-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和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基因)为分子标识,通过定量PCR及克隆文库结合T-RFLP(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的方法,研究典型油田区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油田区土壤中nirK基因的丰度高于nirS基因,PAHs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JH-4)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ir K和nir S的丰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ir K及nirS基因的丰度均与土壤PAH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irK:R2=0.54,P0.05;nirS:R~2=0.58,P0.05).克隆文库及T-RFLP的结果则表明,该油田土壤中nirK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变异较大,且PAHs含量最高的JH-4中该基因的群落组成与其它各样品有明显的不同,RDA(redundancy analysis)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除有效氮、有效磷外,土壤PAHs含量也是影响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相较于nirK,该油田区土壤中nirS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较小,但发现nirS型假单胞菌的丰度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具备较强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假单胞菌属可能在该区域土壤PAHs的反硝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陆丰22-1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弃置的海上油田,处于南海330m深水区.分析开发前期、中期及末期油田附近海域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甲壳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数据,结果表明油田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好,油田开发对环境的主要污染影响是表层海水和底栖生物体内石油类污染物质含量有所升高,尚未见生活污水和食品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迹...  相似文献   
87.
Due to the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legislative frameworks, the removal of polyacrylamide(PAM)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from produced wastewater in offshore oilfields before discharge is becoming an urgent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a novel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based on plasma operated in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was used to rapidly decompose PAM, and multiple methods including viscometry,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of PAM.Under a discharge voltage of 25 kV and pH 7.0, the PA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100 to 0 mg/L within 20 min an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decreased from 49.57 to1.23 mg/L within 240 min, following zero-order reaction kinetic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background TOC as high as 152.2 mg/L, complete removal of PAM(100 mg/L) was also achieved within 30 min.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AM improved following plasma treatment for 120 min. Active species(such as O_3 and H_2O_2) were produced in the plasma. Hydroxyl radical was demonstra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gradation of PAM due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bserv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an ·OH scavenger, Na_2CO_3. Meanwhile, the release of ammonia and nitrate nitrogen confirmed the cleavage of the acylamino group.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plasma, with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chemicalfree features,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rapid removal of PAM.  相似文献   
88.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利用探讨——以大庆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的油田在油气生产中携带的大量热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论文以松辽盆地北部的大庆油田为例,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中地下赋存的载体不同将地热资源分为纯地下水型和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两种。通过分析热源的形成机制,调查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的利用现状,统计出大庆油田年油田产出水量为3.98×108 m3,按照利用10 ℃温差的热能计算,相当于56.95×104 t标准煤的能量,潜力十分巨大,并比较了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热泵供暖与传统锅炉供暖的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以15 a为周期稳定运行可以节约572×104元,经济效益也较为可观,而且地热资源清洁、环保、可循环利用,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可广泛应用于生活设施等建筑的供暖,以及原油集输伴热等流程中。  相似文献   
89.
利用生物转轴技术处理现河首站采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胜利油田现河首站采油废水排放口的污染现状,提出了利用生物转轴技术处理采油废水。研究结果表明:现河首站采油废水污染严重且达标治理难度极大,采用传统物化处理工艺已不能使其处理达标。生物转轴技术具有技术上先进可行,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等多种优势,可使采油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0.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