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8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介绍了高炉煤气的主要燃烧特性,分析了高炉煤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掺烧时对炉膛换热、过热蒸汽温度、锅炉负荷、热效率、分离装置以及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不良影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2.
吨量煤体的自燃过程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弄清矿井实际的煤自然发火规律,利用装煤量达5吨的大型实验台对两种烟煤分别进行了自燃模拟实验。大煤量的实验能够很好地模拟煤矿中煤低温氧化和传热传质共同作用导致的发火过程,实验得到的自然发火期与煤矿实际发火期也是一致的。实验中煤样从缓慢氧化变为快速氧化的临界温度为100~110℃。当煤温低于,临界温度时,煤样的升温受到空气流带走热量和向外界散热的影响很大,因此夹层水的保温作用就很关键。当煤温超过临界温度后,反应加快,温度急剧上升,散热的影响明显降低,反应主要受限于氧气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53.
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的传播与温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甲烷-煤尘复合体系的燃烧特征,利用高速摄像机、超细热电偶、显微镜头等对管道内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的传播过程及其温度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的最高温度及传播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对于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粒径较大的煤尘在较小的浓度达到最高温度,而粒径较小的煤尘则需要在较大的浓度达到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54.
煤的低温氧化实验研究及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温度下的氧化煤样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微观结构及特征,得到煤样在不同低温氧化阶段的基团变化,从微观角度掌握煤样氧化过程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唐口煤矿1302工作面煤样的低温氧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唐口煤矿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的自燃倾向性和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该成果为制定矿井内火灾的防治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朱浩  彭雨  鄂加强  彭亮 《环境工程学报》2008,2(8):1083-1086
针对锌精馏铅塔动态过程中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特征、不稳定性、时滞和负荷干扰,基于模糊控制策略下给出了锌精馏铅塔燃烧系统新的控制方法.运用模糊控制系统对锌精馏铅塔的烟气温度进行仿真研究和实时控制结果表明,该研究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够克服许多干扰因素,产生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6.
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及催化剂中毒的防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Pt、Pd、Ce多组分蜂窝状催化剂上乙醇、环己烷和苯的氧化性能及水蒸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如何防止硫化氢和甲硫醇引起的催化剂中毒。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不同煤层煤自然发火特征的异同性及规律,以淮南矿区1号、3号、6号、1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发火实验,对不同煤层煤的自然发火期周期、煤样70℃时放热强度和R70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煤层煤样自燃性由强到弱依次为:3煤>6煤>1煤>13煤;变质程度相近的4个煤层,3煤自然发火期最短,这与煤体中硫分和水分含量高有关;13煤变质程度较高,且前期放热强度、耗氧速率增长缓慢,其自燃性较弱;4个不同煤层煤的耗氧速率、CO,CO2产生率,以及C2H4/C2H6值随煤温升高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煤中CH4气体大量解吸出现于煤温60℃之前,煤中灰分在80~120℃开始逐渐吸热融化,解析和融化均会抑制煤氧接触并且减小煤氧反应放热总量。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火焰脉动在火灾领域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燃料类型的火焰脉动形成机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火焰脉动现象研究中常用的脉动频率测量方法,列举了LDV、TDLAS、自由基团高频采集等新方法;介绍了池火脉动、射流/羽流气体火脉动在不同燃烧器尺寸,不同外部环境和不同燃料比等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内容与进展;对常见的3种不同的火焰脉动模型进行描述和归类;对火焰脉动的规律、机理等在火灾领域的早期识别和检测中的作用、特殊条件对于火焰脉动频率的影响和更加精细的火焰脉动模型的研究等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9.
为了合理设计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方案,以晋牛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采空区进、回风侧布置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区域,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COMSOL计算软件,研究不同注氮量、注氮位置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氮量和注氮位置参数的变化,对氧化自燃带上界限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氧化自燃带的下界限影响比较显著;最合适的注氮位置应该在距离切顶线30 m左右,运用Origin软件得出注氮量与氧化自燃带宽度呈指数关系,由拟合式计算出最优注氮量为386 m3/h,此时氧化自燃带的宽度为31.5 m。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不同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指标气体变化规律,提高对煤早期自燃预测预报的准确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得到内蒙古褐煤、神东长焰煤、河南气煤及枣庄焦煤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氧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指标气体浓度在煤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燃倾向性最高的褐煤应以CO和乙烯作为煤自燃早期预报的首选指标气体;易自燃的长焰煤应采用乙烯和烯烷比为主、以CO为辅的煤自燃判定指标;自燃倾向性较低的气煤应以乙烯和烯烷比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CO是自燃倾向性最低的焦煤的最佳自燃预报指标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