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5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902篇
综合类   1361篇
基础理论   702篇
环境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213篇
社会与环境   577篇
灾害及防治   3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71.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72.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目前要确切地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的影响还很困难。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千年尺度上,长江流域的大旱和气候变冷成正相关,而长江流域的大涝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旱和大涝与气候冷暖过渡期成正相关;2.在百年尽度上,近1042年来,共出现281次全国性大旱和大涝,平均每百年出现27次,在地域分布上以南涝北旱为主;3.就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言,气候冷冷组合期(1301~1900)易发生全国性大涝,而冷暖组合期(950~1300年,1901~1991年)易发生全国性大旱。总的来说,冷冷组合期的大旱大涝发生频率明显大于暖期,但不同地区有差异;4.在其它影响方面,台风、地震与海啸灾害在冷暖组合期(20世纪)均有比冷冷组合期(14和19世纪)多的趋势。因此,气候变暖将使防灾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73.
渭河径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宏伟 《灾害学》2006,21(2):99-102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渭河径流逐年减少,污染加重,河道淤积不断发展,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对中下游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洪害,减轻污染,必须保证渭河常年径流稳定.  相似文献   
74.
常业军  程文瀼 《灾害学》2006,21(4):42-45
针对不同结构多层商住楼的具体特征,运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未来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害损失与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这类房屋的结构选型、设计及工程投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四川德昌县典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孑亍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和极高易损的泥石流沟;泥石流风险度依次为0.39,0.53和0.37,均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造成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损失。2004年8月24日,因持续高强度降雨,导致3沟同时暴发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丁巨大损失。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方法,对这3场泥石流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针对此类严重灾害的高风险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6.
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道填塞、河网缩减现象普遍,城市水灾增加。基于灾害系统思想,构建了基于河网水系变化的水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并以永定河京津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研究区水系结构简单化趋势明显,河道长度减少了20.5%,条数减少了36.4%,水系调蓄能力下降,在同样的致灾强度下水灾危险性加大;(2)在假设暴雨重现期为50年的条件下,经济密度差异决定了水灾潜在危险区的空间格局,居民用地将成为水灾重度危险区;平原段水灾重度危险区占5.7%,中度危险区占33.1%,滨海段重度危险区占13.9%,中度危险区占26.8%。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综合减灾、水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我国煤矿一再的发生事故,绝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失误.根据人为失误的发生机理,本文提出了生活事件分析方法,并研制了其配套应用程序,对某煤矿企业的人因事故危险性进行了实际评价.该方法可方便地应用于煤矿企业人为事故的预防工作中.  相似文献   
78.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天津3市;次高值区是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省.最后,以2002年12月的一次大雾天气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着重对机场客运的雾灾灾情进行了评估,以期为雾灾损失厘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to this special issue, outl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global atmospheric nitrogen cycle has been modified by human activity and outlining the range of effects. The global total emissions of reduced and oxidized nitrogen, amount to 124 Tg N, and exceed those from natural sources (34 Tg N) by almost a factor of four showing the extent to which anthropogenic activity has taken over the global N cycle. Of the 124 Tg N, 70 Tg N is emitted in the oxidized form, largely as NO and 70% of which results directly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y. The remaining 54 Tg N is emitted as NH3, (66% anthropogenic). The enhanced nitrogen emiss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range of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issues including, acidification, eutrophication, climate change, human health and tropospheric O3. The paper also places the Global Nitrogen Enrichment (GaNE) research programme in the UK in a wider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80.
CO2-free paper?     
Black liquor gasification–combined cycle (BLGCC)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electricity production of a chemical pulping mill. Increas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otential to use biomass (e.g. bark, hog fuel) more efficiently can result in increased power output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omlinson-boiler. Because the BLGCC enables an integrated pulp and paper mill to produce excess power, it can offset electricity produced by power plants. This may lead to reduction of the net-CO2 emissions. The impact of BLGCC to offset CO2 emissions from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is studied. We focus on two different plant designs and compare the situation in Sweden and the US. The CO2 emissions are studied as function of the share of recycled fibre used to make the paper. The study shows that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the production of “CO2-free paper” is possible. First, energy efficiency in pulp and paper mills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allow the export of sufficient power to offset emissions from fossil fuels used in boilers and other equipment. Secondly, the net-CO2 emission per ton of paper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emission reduction credits for electricity export, and hence on the country or grid to which the paper mill is connected. Thirdly, supplemental use of biomass to replace fossil fuel inputs is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overall emissions of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