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91篇 |
免费 | 1222篇 |
国内免费 | 28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99篇 |
废物处理 | 320篇 |
环保管理 | 3395篇 |
综合类 | 9891篇 |
基础理论 | 1670篇 |
环境理论 | 22篇 |
污染及防治 | 1463篇 |
评价与监测 | 8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304篇 |
灾害及防治 | 8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364篇 |
2022年 | 560篇 |
2021年 | 680篇 |
2020年 | 718篇 |
2019年 | 565篇 |
2018年 | 511篇 |
2017年 | 675篇 |
2016年 | 803篇 |
2015年 | 786篇 |
2014年 | 826篇 |
2013年 | 1189篇 |
2012年 | 1170篇 |
2011年 | 1308篇 |
2010年 | 899篇 |
2009年 | 1036篇 |
2008年 | 756篇 |
2007年 | 1164篇 |
2006年 | 1173篇 |
2005年 | 1045篇 |
2004年 | 904篇 |
2003年 | 854篇 |
2002年 | 740篇 |
2001年 | 629篇 |
2000年 | 580篇 |
1999年 | 548篇 |
1998年 | 361篇 |
1997年 | 298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64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7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若干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1):50-54
中国具有十分特殊的基本国情,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组织机制,实施正确的长期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令人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32.
清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清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首先提出了一套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调查方法:(1)利用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及航、卫片解译结果,圈出潜在景区及潜在景点;(2)详细调查、收集及整理清江流域各市、镇已有资料,填写旅游资源调查登记卡片;(3)在(1),(2)基础上,对主要潜在景区及景点进行野外现场调研。然后,以调查结果为前提,提出了采用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信息量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233.
我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洪大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2):27-31
本文根据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我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认为从总体上看,公众的环保意识水平偏低;公众的环境资源况颇具特色;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明显矛盾时,半数公众能够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大多数公众认为环境保护与个人有关,但对个人的努力信心不足;超过七成的公众表示愿意为环境保护支付一定费用,但对高收入阶层普遍寄予较高的期望;公众有一定的依法保护环境的心理基础,但法律知识又非常缺乏。 相似文献
234.
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决定:市场收益还是政策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农户是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厘清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动机,对于制定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北省391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收益、政策激励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从事意愿与行为影响路径的基本假设,并利用OLS方法分析市场收益和政策激励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其次,运用优势分析法评估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通过交互效应检验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收入预期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与行为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焚烧秸秆惩罚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有积极影响,沼气池建设补贴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有促进作用;收入预期与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在影响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本研究认为,市场收益是刺激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着力完善生态农业市场体系,增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盈利信心;另外,政策激励对于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应该做到约束与激励并行,同时注意加强农业政策的科学设计与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235.
基于卫星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分省碳排放时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现象依然突出,尤其是分省能源消费统计千差万别,给分省碳排放评估带来了较大困难,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科学合理地估算中国分省碳排放是当前亟须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DMSP/OLS全球稳定夜间灯光数据,在通过相互校正、年内融合和年际间校正等系列处理得到中国分省稳定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分别构建中国分省稳定夜间灯光亮度DN值与人均碳排放和单位面积碳排放之间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两个模型整体效果均较好,拟合优度分别高达96.74%和99.24%;其次运用稳定夜间灯光亮度DN值对分省人均碳排放和单位面积碳排放进行时空模拟;最后运用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对分省碳排放进行估算。估算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2000—2013年年均碳排放模拟值与实际值6.3349×109t较为接近,两个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在0.5%以内。(2)分年度来看,所有年份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2006年分省加总碳排放模拟值与实际碳排放6.2036×109t最为接近,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较小,两个模型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均为0.04%。(3)分省域来看,2000—2013年年均碳排放模拟值与实际碳排放均非常接近,除海南和宁夏外,其余28个省区市的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4)分年度分省域来看,以2013年为例,40%省份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70%省份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从整体、分年度、分省域、分年度分省域的估算结果来看,基于稳定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分省碳排放时空模拟效果良好。因此,运用卫星夜间灯光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中国分省碳排放进行估算和预测,为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服务分省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提供一种补充性参考。 相似文献
236.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以及环境治理的复杂状况,对中国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治理的研究是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关键。文章测算1997—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时空跃迁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借助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嵌套模型,揭示在时间和空间推移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时空跃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在时空分布上并不是完全随机状态,各个省区碳排放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会受到其相临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省域间的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时空演进特征。(2)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具有高度的凝固性和较低的流动性,10个高碳排放强度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稳定性将成为制约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重点省区,相关省区的跃迁性将成为驱动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关键省区。(3)各省区的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过程中存在时空跃迁的驱动模式和制约模式,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的驱动机制,不同响应阶段的驱动因素的分位数与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类型之间具有很强的嵌套性。(4)根据各省区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及其跃迁机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关键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有效监测与治理,加大碳排放的约束力度等差异化的碳减排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37.
Association of plutonium with sediments from the Ob and Yenisey Rivers and Estuar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dis Skipperud Justin Brown L. Keith Fifield Deborah H. Oughton Brit Salb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2009
The present study applied sequential extraction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 binding and mobility of plutonium (Pu) in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s and estuaries of the Ob and Yenisey. As a study site, the Ob and Yenisey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s both rivers have weapons-grade Pu sources in their catchment areas, including the Russian Pu production and reprocessing plants at Mayak, Tomsk-7 and Krashnoyarsk, and the Semipalantinsk nuclear weapons testing site in Kazakhstan. Plutonium activity and 240Pu/239Pu ratio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Sequential extractions showed that between 47 and 80% of the Pu in Yenisey River sediments and 35–53% of the Pu in soils around the Techa River are mobilized with weak oxidising agents, which can indicate that Pu is bound to organic material. In contrast, Pu in Ob and Yenisey Estuarine sediments was more strongly bound, with 60–100% being found in the HNO3-extractable fraction. This change in speciation could reflect either that Pu bound to organic material in the Techa and Yenisey River sediments becomes more fixed to the sediments with time, or that organic-bound Pu is mobilized and released to the water when the sediments encounter the more saline water of the Ob and Yenisey estuaries. In general, 240Pu/239Pu ratios were relatively consistent between different extraction fractions, although, in whole sediments, an increase in ratio was observe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This reflects the increased influence of weapon fallout from catchment runoff within the river systems, as compared to the weapons-grade sources close to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cessing plants. Knowledge of Pu speciation in the Ob and Yenisey Rivers, and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its behaviour in estuarine systems, can improve predictions of its transfer and subsequ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Arctic Seas. 相似文献
238.
在地震观测中,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级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地震观测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江苏省宿迁地震台的观测环境目前就处在这种境况之中,这给我们的数据采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我台环境受影响的现状、国家的法律法规、解决的思路等方面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39.
240.
短程硝化的实现可推动能源节约型脱氮工艺的应用。通过阐述间歇曝气策略实现短程硝化的机理,分析了应用间歇曝气策略实例中的运行参数,总结了DO协同缺氧时长分别在单独短程硝化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PN/D)工艺以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中的影响效果,如对功能菌活性和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以功能菌种、污泥存在形式等影响途径作为依据,基于DO协同缺氧时长的调控策略,并对各脱氮工艺中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期为各工艺系统实现最佳运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