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状态、趋势以及耦合协调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98—2017年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均显著上升,其中生产、生活功能的增长速率略高于生态功能;其相互作用随着时间从极低水平缓慢发展,先后经历了低水平和中等水平,最终发展到高等水平;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波浪式发展,其中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但距离高度协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黄河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应根据三生功能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解决生产、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22.
应急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围绕基于模板的规划、组织决策协调与基于Agent系统的协调机制以及马尔可夫决策规划等应急决策的关键理论与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决策理论规划为应急决策研究的主要建模和分析框架;采用逻辑程序与规划相结合的思想,研究基于应急预案模板的应急决策规划方法;基于应急处置任务的时间、资源约束关系,研究应急处置任务的多Agent马尔可夫决策建模及求解方法。基于决策理论规划的应急决策理论可以很好地用于应急决策的多阶段动态过程建模,而且能够利用预案模板降低模型求解的难度。上述研究完善和丰富了应急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为科学的应急决策实践以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23.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可为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跨区域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不明,跨区域环境监管缺乏权威性,环境监管垂管制度改革不彻底等问题。现有机制无法有效支撑地方政府开展跨区域环境监管和深层次的环境协同高效治理。为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制约障碍,提高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率,应当进一步加快中央层面的跨区域统一立法和地方层面的跨区域协同立法,以法律保障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将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权责在法律中进行明确和细化,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跨区域环境治理机构,地方层面成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协同机构,理顺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进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324.
为研究应急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协同效果,基于ISM二维云模型展开应急管理协同度研究。运用结构解释模型(ISM)剖析应急管理复杂系统内部的层次关系,依据影响因素递阶层次图构建应急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1种递阶中心度权重法用于求解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用中心度与层级系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与结构性;将二维云模型引入到应急管理协同度研究,处理各指标预防阶段和响应阶段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应用上述方法对京津冀应急管理协同度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应急管理综合协同度等级为良,3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沟通有待加强,需提高应急预案在响应阶段的可行性,同时加大预防阶段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的应急管理协同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5.
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的监控和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设计了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研究了1997~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O1)、非金属矿采选业(O2)、石油加工及炼焦业(O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O4)、化学纤维制造业(O5)、橡胶制品业(O6)、塑料制品业(O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O9)和金属制品业(O10))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性状态和趋势.结果表明,塑料制品业(O7)的节能减排绩效最好,10个被研究的行业中有9个行业属于节能减排绩效很差-差的行业,其中,O3、O4、O8和O10等4个行业节能减排绩效有变差的趋势。2006年,上述行业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性所处状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1997年变大,并分布在5个不同的状态,其中,O1和O2处于强不协调状态,O3处于弱不协调状态,O4、O8和O9处于弱协调状态,O5和O7处于强协调状态,O6和O10个处于很强协调状态;且O1、O2和O3呈弱不协调性发展趋势,O4、O5、O6、O8、O9和O10呈强协调性发展趋势,O7先呈强协调性发展趋势,后成为弱不协调性发展趋势.本研究设计的方法具有简便、直观、灵活和易用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监控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26.
异丙甲草胺在砂壤土中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327.
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空间布局优化是推进陆海统筹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以海南岛为例,基于环境损益分析思想构建海岸带“潜力—限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乘积及空间叠置等方法,对海南岛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集成评价,并依据功能空间判别条件识别“港—工—城”区、滨海旅游区、农林牧渔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四类海岸带功能空间。研究表明:海南岛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区总体呈现“西岸多,东岸少”的空间分布格局,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依次为1785.32 km2、1724.57 km2、812.86 km2、4051.67 km2,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重叠交错,给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带来巨大压力。海岸带地区四类功能空间面积依次为1813.39 km2、2138.26 km2、1831.62 km2和2591.15 km2,分别占海岸带面积的21.65%、25.53%、21.87%和30.94%,海岸带的功能空间呈现“一环”“两极”和“多点”的空间格局。依据归纳出的三类典型功能空间冲突,对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优化,增强了各类功能空间的集聚性和连通性,但仍存在海域与陆域的相同功能空间不连片,海陆经济联系不够通畅,相互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开发还存在较多的陆海矛盾和冲突。研究结果指明了各类适宜性等级区域的开发或保护模式,丰富了适宜性的应用条件,也是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适当拔高。  相似文献   
328.
青藏高原典型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区域玉树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量耦合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速度耦合方法(Tapio脱钩模型)讨论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相互关系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演变过程.结果显示:①受耕地面积变化、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区2016年处于重度失调型,典型研究区域在其余年份均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型,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效应不高.②总体而言,研究区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水平、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体系3项指标之间均呈强脱钩状态,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处于良性发展状态.综上,近年来青藏高原典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升高,资源环境体系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29.
方遥  徐帆  秦萧  张鹏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609-1625
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背景下,探索跨界区域的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之间的协同关系与提升路径,对于新时代区域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实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面向生态、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益提升,综合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浦口—南谯跨界区域2005—2019年间的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发育及其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两地的综合发展指数基本呈现一致的增长趋势,区域及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也已发展至较高水平,但距离优质协调的目标阶段尚有一定距离,且生态子系统间以及经济子系统间的协调度存在多次回退与波动的现象,需要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核心内容制定规划响应策略。本文提出的技术路径能够为中微观尺度的跨界区域发展水平评估与提升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30.
中国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杨肖  陈彤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444-4456
在2005~2018年中国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发展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水-能源-粮食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和能源子系统在2011年后长期滞后于粮食子系统,成为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短板.(2)2005~2018年,中国西部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勉强耦合协调进入初级耦合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时空特征.(3)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甘肃、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对重庆、云南等西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程度在地理空间上均呈现出“北正南负”的空间特征;地方财政环保投入的影响程度从北到南逐渐增大,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受该因素的影响最大;R&D投入强度对系统耦合协调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影响程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多资源系统联合发展视角下的区域资源管理方式,减少对有限资源间的依赖性,改善人口规模及环保科技投入等因素,构建具有西部区域特色、体现资源优势、富有竞争力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