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22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08年秋季珠江三角洲污染气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珠江三角洲从化、广州、开平三地的加强观测资料,分析了加强观测期间珠江三角洲的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造成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冷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高压脊控制型3类.冷锋前部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中部和东北部污染;高压底部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污染;高压脊控制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局地性污染.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污染与盛行东北风且日平均风速小于2m/s有密切关系,大部分时间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出现污染,是由于污染物沿着主导风向输送并累积造成.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人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人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0.02mm的粗粉粒比例最高,为53.41%,泥沙中细粉粒和粘粒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输沙人田使灌区土壤中0.02—0.002mm的细粉粒和〈0.002mm的粘粒比例明显增加,〉0.02mm的颗粒比例下降,虽有效避免了因渠首集中沉沙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但增加了土壤的粘重程度。农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孔隙比例、降低土壤容重,但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旧稳定在40%左右,毛管作用旺盛,使土壤通气状况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输沙入田的泥沙处理,应结合当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水盐运动规律配置泥沙,以免增强当地土壤紧实、通透性差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3.
孔兰  陈晓宏  陈栋为  杜建 《生态环境》2010,19(11):2642-2646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加速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其长期累积的结果将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威胁。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灰关联法、相关分析法等重点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代表站的年平均水位和年最低水位的影响大于对年最高水位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马口站和三水站水位的影响小于河床下切和径流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对珠江河口区水位的影响由三角洲深处向口门区有增强趋势。掌握海平面上升对水位的影响规律,对于河口地区的防灾减灾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入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入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0.02mm的粗粉粒比例最高,为53.41%,泥沙中细粉粒和粘粒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输沙入田使灌区土壤中0.02~0.002mm的细粉粒和﹤0.002mm的粘粒比例明显增加,0.02mm的颗粒比例下降,虽有效避免了因渠首集中沉沙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但增加了土壤的粘重程度。农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孔隙比例、降低土壤容重,但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旧稳定在40%左右,毛管作用旺盛,使土壤通气状况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输沙入田的泥沙处理,应结合当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水盐运动规律配置泥沙,以免增强当地土壤紧实、通透性差的性状。  相似文献   
115.
China's EIA Law does not require transboundary proposals to be assessed, despite recognition of this globally, for example in the Espoo Convention and Kiev Protocol, and in the European EIA and SEA Directives. In a transboundary context assessment within a state is unusual, as regulating these effects is primari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s. However where a state has more than one legal system such a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transboundary effects should also be addressed. Yet despite the geograph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Guangdong Province in mainland China (where the EIA Law applies) and the Hong Kong and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hich have their own provisions, neither of which requires transboundary assessments), EIA and SEA a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Coordinated or joint approaches to transboundary assessment are generally absent, with the legal autonomy of Hong Kong and Macau a major constraint. As a result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at the policy level have developed. The article considers global experiences with regulating transboundary EIA and SEA, and analyses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land use, transport and air and water planning in the PRD Region. If applied, benefits may include prevention or mitigation of cumulative effects, broader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ments to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PRD Region experience may encourage China to conduct and coordinate EIA and SEA processes with neighbouring states, which has been non-existent or extremely limited to date.  相似文献   
116.
大众休闲时代下,民宿旅游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盘活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新动能。而作为产业集聚的特殊类型和表现方式,民宿旅游集聚区是衡量区域民宿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对其学术关注明显不足。通过对依托区位(L-Location)、核心旅游资源(R-Resource)、主要动力(D-Dynamic)三要素的内涵提炼,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发展的L-R-D理论视角,并以民宿发展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进行验证,重点分析了城市景区市场主导型、城郊休闲度假市场主导型、乡村古村落政府主导型、乡村养老市场主导型和乡村景区市场主导型五种典型发展模式,为民宿旅游集聚区提质增效与整合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7.
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旅游业发展在助推长三角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6个核心城市2007—2017年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旅游生态效率存在着显著不均衡性,研究期内旅游生态高效率城市有所减少,较高效率城市数量增加,低旅游生态效率城市增多且呈现向城市群西部敛缩的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内旅游生态效率两级分化程度和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在逐步减小。(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东西方向上非均衡性比南北方向更加显著。(4)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以空间负相关为主的分布特征,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5)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群整体和不同省市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8.
综合运用熵权法、协调度研究了2010—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障碍度分析了该城市群影响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高质量水平呈上升的态势,空间分布呈“屋脊”式格局,区域差异明显。②在人居环境高质量五大准则层中,除生态环境外,其他四大准则层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度呈现高质量低协调和低质量高协调两种差异。③公共基础服务、社会经济和居住环境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障碍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9.
Floods frequently cause substantial economic and human losses,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flood risk management schemes that reduce flood consequences, detailed insights into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flood risk management cycle, such as preparedness, response, flood impact analyses and recovery, are needed. However, such detailed insights are often lacking: commonly, only (aggregated) data on direct flood damage are available. Other damage categories such as losses owing to the disrup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are usually not considered,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risk assessments and possibly in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risk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data from 858 face‐to‐face interviews among flood‐prone households and small businesses in Can Tho city in the Vietnamese Mekong Delta are presented to gain better insights into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2011 flood event and its management by households and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120.
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代表性区域的调查研究,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质量演化的趋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比较,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土壤速效氮(NO_3~--N)、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已达丰富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偏低,土壤有效镁、硼、钼仍严重缺乏,部分土壤有效硅、锰缺乏;伴随大量水田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而产生的耕作制度变化、利用强度增加以及相应的化学氮、磷肥料过量投入、蔬菜地施用石灰等管理措施等,是导致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和产生新的养分非均衡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