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29篇
基础理论   9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21.
论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中的黑龙江省讷谟尔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65年的Corona 和2005年的SPOT5影像做为数据源,获取研究区1965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以地形图、Landsat/MSS影像和TM影像作为数据源,获取1954、1975、1995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据此就研究区沟蚀动态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 a间侵蚀沟密度>250 m/km2的区域由1965年的0 km2增加到4 077.17 km2,占总侵蚀区面积的37.57%;侵蚀沟密度以北东—南西向为轴线从剧烈增加区逐渐过渡到微度增加区;耕地上沟蚀状况最严重,草地和沼泽地次之,林地侵蚀沟密度较小;耕地和草地之间的互相转换,侵蚀沟密度增加最大,分别为600.60和456.08 m/km2;其次是林地转变为耕地,侵蚀沟密度增加346.91 m/km2;各沟蚀变化区耕地的增加比例在29.21%~46.54%之间,草地减少的比例在27.10%~41.50%之间,沼泽地减少的比例在5.86%~12.50%之间。  相似文献   
222.
江永宏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1039-1045
对湖南、贵州剖面的上下岩层的硅质岩、磷块岩、重晶石岩、金属富集层的沉积海水的温度、深度、介质条件、生态条件进行研究,硅质岩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平均为84.81℃或87.27℃,磷块岩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平均为42.17℃,磷块岩的形成温度与硅质岩比较相似,<100℃,分别约为37~47℃、79~98℃。研究区水深变化在100~300 m之间。硅质岩、富硫化物黑色页岩(金属富集层)、重晶石生成于微碱性的介质环境。而磷块岩生成于微酸性-微碱性的介质环境。成岩成矿模型研究充分揭示亲基性元素Ni、Mo、V、Cr、PGE的存在与基性岩、超基性岩的成因联系。研究区域在早寒武世期间属于东特提斯海域, 中国南部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于早寒武纪分离期间所形成的深大断裂带,正可能是海水进行深部循环吸取镁铁质下地壳PGE形成富金属热卤水而在海底沉积的通道。  相似文献   
223.
The tea bush (Comellia sinensis) is grown commercially in a large number of countries. Tea is a beverage, which consists of processed and dried tea leave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global drinks. Tea contains some heavy metals, such as Pb and Cd, which exert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b and Cd levels in tea leaves and in the solution following dissolution in boiling water. In order to assess Pb and Cd in Iranian consumed tea, 10 tea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metal concentration in tea leaves and boiled water solutions. For tea leaf analysis, the samples (5 g) were oven dried, ash dried in a cold oven, cool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n 2 mL nitric acid were added to the samples and the acid were evaporated on hot plate. For tea solution analysis, tea (5 g) was added to 250 mL of boiling distilled water and after filtering, the liquid was collected as tea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b and Cd in Iranian tea leaves was 9.73 and 0.67 mg kg?1 and in foreign tea leaves 2.5 and 0.53 mg kg?1, respectively. Shariat and Golkis representing Iranian, and Red Shahrzad and Ahmad representing foreign tea, showed the highest and lowest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of Pb. Bamdad and Shariat representing Iranian, and Black Sedaghat and Ahmad representing foreign tea, showed the highest and lowest levels of C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nger the time of dissolution of the tea,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b and Cd in tea solution. In order to control Pb and Cd levels in tea, the type of water used in agriculture and quality of soil needs to be regulated.  相似文献   
224.
活性黑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活性黑KN-B(Reactive Rlack KN-B,RB KN-B)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力和菌丝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黄孢原毛平革菌对RB KN-B的降解.于P.chrysosporium培养液MnP酶活达最高前,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350 mg/L和500 mg/L的RB KN-B.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液MnP酶活,电镜观察菌丝超微结构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培养液中RB KN-B的降解.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50 mg/L RBKN-B组的MnP酶活力增强,200 mg/L、350 mg/L和500 mg/L组的MnP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电镜观察显示,经RB KN-B作用后,菌丝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含物减少,胞质浓缩,出现质壁分离现象,500mg/L组有大量细胞解体;3)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显示,RB KN-B经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可见光波段最大吸收峰由598 nm移至525 nm和556 nm,峰值减小,紫外波段的吸收峰由315 nm移至352 nm.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对RB KN-B的反应类似机体对不良环境因子的应激反应,经历了诱导、抑制及衰退的过程;RB KN-B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随RB KN-B浓度增高而增强,表明RBKN-B对MnP酶活的抑制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结构受损密切相关;黄孢原毛平革菌对RB KN-B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中MnP作为关键酶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5.
庞秀英 《环境工程》2009,27(1):104-106
论述了炭黑尾气的组成、成分分析,国内外利用技术发展状况,利用技术工艺,以及根据工程实例,提出了炭黑尾气用于精煤干燥机燃烧炉燃料的利用新技术,给我国炭黑生产企业尾气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丰富了我国炭黑尾气的利用技术范畴。  相似文献   
226.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浆黑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纸黑液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工业纯氧为氧化剂,采用自制的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对麦草制浆黑液进行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不同反应温度,时间,氧气浓度对该废水COD处理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定合理的实验参数,COD去除率可达99.8%。  相似文献   
227.
文章分析了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处理制浆所产生的黑液污染问题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情况,对国内造纸行业的治污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8.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藻源性黑水团发生过程中沉积物表层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Fe-S-P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加入藻细胞后很快形成厌氧、还原环境,使得沉积物中Fe-S-P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实验第1d,表层上覆水中的Fe2+、SO42-、S2-含量高达4.993,242.0,387.57mg/L,为对照样柱中的1.8倍、2.2倍和18.8倍;在沉积物4cm处其浓度分别为8.5,40.0,65.3mg/L.随后,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Fe2+、S2-含量表现出一个先快速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其浓度分别在实验的第3,2d达到最大值为11.1,634.6mg/L. 沉积物中PO43--P浓度受Fe-P解析等具有滞后性,从实验的第2d后开始直至实验结束时表现为其含量持续增加,到实验结束时其浓度为39.450mg/L,为对照样柱中的242倍.上覆水和间隙水中Fe-S-P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藻华聚集形成的厌氧环境中发生了剧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沉积物中形成的Fe2+、S2- 和 PO43--P不断向上覆水体中扩散,对形成黑水团的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造成阻碍和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29.
生物黑炭是化石燃料或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非纯净碳的混合物,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良土壤性状、促进植物生长,但生物黑炭施用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茶园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一,为明确生物黑炭输入对茶园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生物黑炭施用对茶园土壤呼吸的影响。试验设置生物黑炭施用量0 t·hm^-2(CK)、8 t·hm^-2、16 t·hm^-2、32 t·hm^-2和64 t·hm^-25个水平,采用LI-Cor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不同生物黑炭施用水平处理下茶园土壤呼吸速率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呈现单峰曲线特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10 cm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土壤10 cm温度能够解释各处理土壤呼吸月动态变化的67.79%-89.16%。生物黑炭输入提高了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各处理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CK提高10.75%、17.52%、35.78%和42.58%,并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生物黑炭输入降低了茶园土壤呼吸敏感性(Q10值),各处理土壤呼吸Q10值分别比CK降低1.96%、3.14%、4.01%和10.76%。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降低验证了生物黑炭具有热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是可以在茶园土壤中长期固存的惰性有机碳。  相似文献   
230.
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坡地茶园上应用比较困难,而利用聚丙烯酰胺(PAM)来防治茶园土壤侵蚀的适宜性还有待研究。因此,在铁观音(Camellia sinensis)茶园设置6个不同PAM施用量的小区(0、2、4、6、8、10 g·m-2),并采集春、夏、秋3个收获季节的土壤和茶叶样品,通过分析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中丙烯酰胺残留来评价PA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小区相比,土壤容重在低PAM施用浓度小区中发生降低,土壤有机质在不同季节的各PAM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在3个收获季节中的流失下降明显,其中施用2 g·m-2 PAM的小区其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每个PAM处理的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中单体丙烯酰胺的残留量分别为0.011~0.095μg·L-1和0.008~0.036μg·L-1,均远低于丙烯酰胺安全限值0.5μg·L-1。文章认为红壤茶园施用PAM不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而且对茶叶生产也是安全的。施用PAM是一种适宜的防治红壤茶园土壤侵蚀的水保措施,且最佳用量为2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