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52篇
基础理论   9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处理造纸废液的资源化产品──精矿浆与尿素混合处理秸杆,可提高秸杆作为家畜饲料的利用率。本实验用绵羊瘤胃内48h干物质消失率(DMdp)作为对家畜可利用程度的指标。用河北涿州市造纸厂的糖矿浆处理的稻草干物质消失率提高了4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22.6%。稻草和玉米杆经糖矿浆尿素混合处理后饲喂绵羊日增重较氨化秸杆分别提高了22.8%和9.25%。  相似文献   
72.
有机污染物在白洋淀地区水陆交错带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亲水性的苯酚和新脂性的对氯苯酚,在白洋淀地区水陆交错带-芦苇地中的天然颗粒物上的吸队规律。对于亲水性有机物,它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浓度ce的对数与吸附率q的对数呈直线关系;而亲脂性有机物的吸附则符合Linear吸附关系,即平衡浓度ce1与吸附率q1之间呈直线关系,且吸附量明显高于亲水性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7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和土壤中的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测定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通过加入三乙胺使F-La^3+-苯素氨羧络合剂体系更稳定。C18柱,甲醇-水(18:82)作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566nm,本法线性范围为0.010-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1,检出限为1ng/ml,用于茶叶和土壤样品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6%-7.3%,加标回收率为91% ̄104%。  相似文献   
74.
利用NH4F与废白土中SiO2反应生成的(NH4)SiF6溶液和NH3,进行闭路循环反应,生成NH4F与水合SiO2(白炭黑),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氟化反应,NH4F∶废白土=1.28,NH4F∶水=0.9,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氨化反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投料比=2〔25%氨水mL/(NH4)SiF6g〕。循环试验结果表明,NH4F转化率可达82%,白炭黑产率达90%以上,只需补充少量NH4F和氨水,就能在不产生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从废白土中制取白炭黑。  相似文献   
75.
根据钙系固硫剂固硫原理 ,将高CaO含量赤泥加入散煤中燃烧 ,发现其能够起到固硫的效果。但是赤泥的加入影响原煤的发热量 ,因此利用高有机质含量的造纸黑液来弥补其发热量的损失 ,从而研制成功了固硫助燃剂。试验结果表明 :固硫助燃剂能够起到对燃煤固硫助燃的效果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为揭示两种"湖泛"因素对水质影响及细菌群落演替差异,对泸沽湖草海底泥和衰亡植物营养释放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冗余分析阐明影响细菌群落不同阶段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前期是衰亡植物与底泥营养释放及细菌演替差异显著的主要阶段.植物腐解过程中,细菌前期厌氧发酵更剧烈,水体迅速处于低pH、低DO和低ORP(Oxidat...  相似文献   
77.
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测试福建省武夷山市60个茶园6个土类120个土层的土壤酸度指标,分析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园0~20cm土层土壤平均pH值为4.52,其中pH < 4.5的重度酸化土壤占总调查样本的55.00%;20~40cm土层土壤平均pH值为4.52,pH < 4.5占53.33%;茶园红壤、紫色土、粗骨土0~20cm、20~40cm土层土壤平均pH值均低于4.5,茶园土壤酸化严重.总体上茶园土壤中交换性Al3+的数量和相对比例随交换性酸总量增加而增大,交换性H+的相对比例则呈相反的变化特征,交换性Al3+占交换性酸的比例为76.67%~98.40%;茶园土壤pH值与交换性酸、H+和Al3+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46和-0.59.茶园土壤酸碱缓冲性能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总体上茶园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的正相关主要受到交换性Ca2+、Mg2+饱和度的制约.但不同土壤类型表现不一,体现了茶园土壤酸度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78.
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测定了黔西北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样品氟含量及氟的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氟含量为314~3558mg/kg,平均为945mg/kg,高于全国土壤全氟平均含量(453mg/kg).不同类型供试土壤中全氟含量高低顺序为:棕壤和褐土(分别为1118和1114mg/kg)>黄棕壤(908mg/kg)>黄壤(681mg/kg).供试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940mg/kg;其次为有机束缚态氟,平均含量为7.82mg/kg,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铁锰结合态氟也较高,平均含量3.99mg/kg;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均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98,1.14mg/kg.由此可见,土壤中氟形态大部分均以残余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可被茶树叶吸收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均不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可交换态氟只与水溶态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9**),而水溶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40*, 0.226*, 0.229*), 有机束缚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也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7**, 0.312**, 0.320**),水溶态氟与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氟形态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明显,仅有机束缚态氟与土壤有机质呈弱负相关.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Green tea shoots which were sprayed with fungicides such as hexaconazole, propiconazole, carbendazim, and tridemorph were collected from tea bushes after 24 h of fungicide applic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on the residues. Significant loss of residues was noted at each stage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total loss in residues upon manufacturing of these fungicides ranged from 12.20% to 57.14%. Among the various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loss of residues, vapor pressure of the fungicides was most prominent in the contribution to residue loss. A high vapor pressure of the fungicide tridemorph amounted to a residue loss of 57.14%, while the low vapor pressure of the other three fungicides caused a loss of less than 22.22%.  相似文献   
80.
In this study, th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MB) by the coupling of black carbon (BC) and TiO2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catalyst dose, sorb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dye, pH of the solutions, recycles on discoloration, and chemical oxidation demand (COD) reduction of MB were monitored to optimize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discoloration and COD conversation rate of MB obtained by the coupling process were 100% after 90?min irradiati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MB-adsorption on BC followed by degradation through TiO2 photocatalysis was proved by FT–IR spectrophotometer. The BC as by-product of natural materials is a promising adsorbent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