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Th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local people in heritage sites strongly influence their behaviour related to protecting heritage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pertinent data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d group discussions to examine local people'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 participation in heritage protection in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WS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ocal people's perceptions of heritage protection behaviou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ducation level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n local people's initiatives to protect heritage resources. Local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atus of WSD and behave more positively with regard to conservation. Gender and income are relatively important factors in perceptions of heritage. Males have better knowledge of heritage resources than females do, and inhabitants with higher income levels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protection, especially after WSD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Education level was always a key demographic factor before and after WSD's listing on the Heritage List. Household size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before WSD was listed on the Heritage List, but it was not significant after, when household income became a significant factor.  相似文献   
242.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照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初步估算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59×106 USD·a-1,其中生态效益占79.67%.这反映出该区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功能.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全国的0.001 444%,调节水分等对全国生态服务功能贡献相对较高.该景区1996-2001年生态服务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2001年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1996年减少了1.94×105 USD·a-1.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方法上的不成熟,故所得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只是一个保守的、较低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243.
规范排污权交易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排污交易产生的背景,排污权与排污许可的概念,排污交易政策在美国的发展,并以闵行区10多年来的工业废水排污交易为例,说明了排污交易的巨大环境经济效益,提出了有关规范排污权交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4.
雄安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雄安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状况,系统采集和分析测试区内土壤样品600件,采用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项重金属富集因子(EF)均值小于2,从高至低顺序为Hg>Cd>Cu>Pb>Ni>Z...  相似文献   
245.
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连接以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和长三角中心地区的一条快速、便捷的重要通道。从旅游交通对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游客决策行为等方面阐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宁波旅游业的影响:促进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沪、甬、杭地区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优势互补,扩大宁波的客源市场规模和范围,加速宁波市与长三角腹地旅游经济的融合。同时,以这些影响为依据,提出宁波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完善旅游设施、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旅游产业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联合,加快旅游产业带的迁移。  相似文献   
246.
德州灌区地表水中溶解态痕量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下游德州引黄灌区主要水系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灌区内36个地表水样,分析了水体中溶解态痕量金属元素Ba、Fe、Li、Mn、Sr、Zn和非金属元素B的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借助于空间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这几种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r﹥B﹥Ba﹥Mn﹥Li﹥Fe﹥Zn.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饮用水标准,B、Fe、Mn的超标率分别为50%、2.78%、27.78%.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各元素都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漳卫新河B、Fe、Li、Mn含量均最高,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i-B、Li-Fe、Li-Mn及Fe-Mn之间呈显著相关,说明这几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本研究为评价痕量金属污染对地表水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7.
近年来,PM2.5污染形势日趋严峻,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对昌平区大气污染源排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昌平区PM2.5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以期达到明显改善昌平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8.
利用保定市2013年7月份监测站点位大气环境监测统计数据,对保定市主要交通干道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日变化呈单峰分布,在中午12:00左右出现峰值,最低值出现在凌晨5:00。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变化规律,早晨8:00左右出现第一个峰值,分别在下午15:00和17:00左右达到最低值,夜间19:00左右出现第二个峰值。说明交通干道两侧区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与机动车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9.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保护水资源,特别是保护好饮用水源,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城阳区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的分析,发现城阳区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但存在营养盐总氮、总磷超标现象。进一步对青岛市城阳区饮用水源地现有的保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城阳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的主要对策与建议:加大宣传、建立机制、编制规划、加强监测、严格标准。  相似文献   
250.
为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大气质量状况,利用其2014年气溶胶光学厚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同步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碚区AOD500 nm的年均值为1.46±0.69,其随月份变化明显,其中11月最高为2.90±1.85, 9月最低为0.54±0.05.北碚区存在颗粒物污染的现象,PM2.5和PM10的年均值分别为(62±40)μg·m-3和(94±51)μg·m-3,均超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PM2.5与PM10的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26%和15%.细粒子PM2.5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之间呈现显著性相关,全年决定系数R2能够达到0.95(P<0.01),AOD与PM2.5、 PM10之间全年均呈正相关特性,全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8和0.46,且不同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