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he in vivo conversion of dry olive mill residue (DOR) by wood- and dung-dwelling fungi −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Bjerkandera adusta and Coprinellus radians − increases peroxidase secretion up to 3.2–3.5-fold (∼1.3, 3.5 and 7.0 U g−1 DOR for dye-decolorizing peroxidase, manganese peroxidase and aromatic peroxygenases, respectively). The incubation of DOR with these fungi produced a sharp decrease in total phenolic content (100% within 4 wk), a reduction in phytotoxicity as well as a certain degree of plant growth caused by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fungal-treated DOR. These findings correlate with a characteristic shift in the fragmentation pattern of water-soluble aromatics (detected at 280 nm) from low (0.2, 1.5 and 2.2 kDa, respectively) to high molecular mass (35 to >200 kDa), which demonstrates the presence of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henol-rich agricultural residues are a useful tool for enzyme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studies of peroxidase-producing Agaricomycetes which could make DOR a valuable organic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采集频次、获取方式等特点,将MODIS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到渤海海冰遥感监测中。通过海冰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的光谱存在特定差异的特性,对海冰发生面积进行提取。同时对渤海海冰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完整地监测到海冰从发生到极盛再到消退的全过程。同时,在海冰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段,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密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MODIS卫星遥感数据在海冰监测中有着及时、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3.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冰芯中阴阳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皇翠兰  段克勤 《环境化学》1998,17(5):500-503
本文对希夏邦马浅冰芯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发同离子含量变化显示强烈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季节变化的特征。离子浓度高低变化将指示气候的冷暖变化。并与降水量变化有着反相关关系,与δ^18O存在着对应关系,但δ^18O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没有各咱郭反映灵敏。  相似文献   
104.
基于百度指数数据,运用指数测度、空间地理分析、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2011—2019年中国大陆26个代表性滑雪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演化上,网络关注度呈先增后减且逐渐平稳的规律。2015年、2016年为峰值年份,季节性差异明显,共两个波动峰值且为“南北为单,中东为双”的分布格局。(2)空间特性上,全国和地区均为先增后减特征,地区差异显著;变异程度先降后增并趋于稳定,全国分布相对稳定平衡,地区分布呈不稳定集聚特性。省区冷热区域分布总体呈“东北热—西南冷”格局,层级变化以稳定型为主。(3)滑雪场层面上,滑雪场总体偏好层级变动较大,高偏好保持稳定领先,其余层级以下降变动为主。滑雪场冷热点分级呈“北热南冷”的格局,东北、华北两个热点集聚区域演变较为稳定。(4)影响因素上,需求侧影响因素排序为滑雪消费吸引力>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滑雪场建设水平。供给侧的滑雪人次占比、滑雪经济贡献、客运承载力、冰雪旅游资源丰度、官方媒体建设水平解释力较强,其他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6.
张毅  彭中贵 《重庆环境科学》1992,14(3):42-44,54
本文分别对重庆大气颗粒物中TSP、自然干沉降的化学组成及其浓度水平进行了阐述.Ca元素在TSP中位居第一.而Fe元素在干沉降中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07.
辽东湾海冰中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辽东湾4个采样点海冰样品中异差细菌异养真菌、粪大菌群等微生物的分离,并用海水和淡水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了菌数分离比较,同时还对其中两个采样的冰下水与沉积物样品做了分离对照。结果表明,海冰(化冰水)样品中异养细菌的丰度为:10^3-10^5CFU/dm^3,异养真菌为:10^1-10^2CFU/dm^3;弧菌为;〈10^2-10^3CFU/dm^3;石油烃降解菌为:10^2-10^4CFU/  相似文献   
108.
辽东湾多层重叠冰单层厚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层重叠冰是辽东湾海冰中特有的一种冰类型,它是海洋环境动力作用的产物,本文用力学观点阐明多层重叠冰的形成机制,介绍了弹性板壳压曲破坏模型。全文包括辽东湾冰厚特点,以辽东湾海冰力学性质参数为依据的分析计算结果和结合多年海冰调查结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9.
闫月文  楚君  刘家明 《环境科技》2006,19(Z2):49-51
介绍了生产能力2000t·d-1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过程产生废气(主要是粉尘)的情况,针对废气排放特点,采用包含末端治理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治理工程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达到《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Ⅲ时段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有冰海区溢油清理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冰海区溢油行为的特点,中国海水监测、海冰数字预报和冰区溢油监测、溢油行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介绍了有冰海区溢油的清除技术,并提出今后有冰海区溢油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