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504篇
基础理论   20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An examin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has grown and evolved since the 1980s, as have new challenges (e.g. global climate change, loss of habitat and biodiversity and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anthropogenic chemicals on ecological systems) that need to be factored into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es. There is also an on-going shift from evaluating adverse health impacts on particular, often small scale, environments to undertaking more complex ecological assessments of whole populations and communities across ecologically meaningful landscapes. These trends are generating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much more complex ecological assessments, making it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to achieve its potential as a management tool, methods must be developed to apply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to larger and more complex scal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paradigm in the United States, identifies ways it is being applied and adapted in other countries, explores future research needs and practice improvements, and examines current issue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aking forwar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s a usefu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ol.  相似文献   
792.
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为基础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水量支撑、水质限定和水生态稳定三方面特征,从而实现了足迹方法对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效表征。然而,如何界定水产品、水资源和水污染足迹以及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太湖流域上游湖州市为例,探讨了在考虑或不考虑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求并集法或求平均值法进行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反映出湖州市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需求超出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水产品供给、水量支撑和水质保障三方面因素,湖州市水生态系统可承载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为现状水平的95%;如果增加对水质标准和环境功能分类的考虑,则湖州市水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仅为现状水平的79%。虽然求并集法的计算结果更有说服力,但是求平均值法则提供了在更小尺度上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793.
李莉 《四川环境》2021,40(1):104-108
为了充分认识再生水用于城市河道补水后的潜在正面环境价值,构建了案例区规划水系的水量水质模型,并筛选了7项景观生态河流的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对案例区的河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以规划补水量为基础条件,规划水系的潜在服务价值总量约为1.995亿元,每增加1倍补水量可增加约0.4~0.5亿元的服务价值.气候调节、洪水调蓄和水...  相似文献   
794.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东南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经济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95.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管理简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丽  普天文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21-23,60
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三种生态风险各自的评价工介绍了生态管理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796.
南平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 《福建环境》2003,20(5):48-49,54
对南平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97.
露天矿区开发活动主要是在景观层次上进行,其直接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Cover Change,LUCC)。本文以黑岱沟大型露天煤矿1987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破碎度、分离度和优势度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指标,分析景观格局现状。研究显示:开发初期,耕地和草地虽有所减少,但所占面积保持在80%以上;生态恢复开始后,土地类型向林地和草地转移的面积逐渐增多。景观水平上分析显示,景观上破碎化程度加大,煤矿建设用地斑块面积逐年增大。从景观指数看,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破碎度、分离度指数变化呈上升或不稳定状态,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有所减小;优势景观类型有所改变,建设用地对于区域景观的控制作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98.
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环境保护投资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环保投资统计指标构建原则;以青岛市为例,构建环保投资统计指标体系;并使用构建的指标体系统计分析了青岛市2014~2015年环保投资情况。结果表明,2014~2015年青岛市环保投资总额分别为86.30亿元、90.69亿元,其中,污染治理设施投资是环保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市环保投资额度的一半以上。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次之,环境管理投资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799.
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创造人与环境相和谐的人工化环境的重要调控对策.本文研究了沈阳开发区生态规划与建设中的理论、方法,着重探讨了开发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其主要是:①选择理想的协调发展优化方案.②发展集中供热和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③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循环利用率.④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进行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800.
辨析持续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中国传统农业中所具有的持续农业的内涵,提出生态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