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097篇
综合类   1905篇
基础理论   304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316篇
评价与监测   624篇
社会与环境   19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31.
文章介绍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及水质自动监测周报数据管理软件和基于web方式查询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应用。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6.0为开发平台,结合Access2000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数据管理软件。运用ASP网络编程技术,实现了环境自动监测数据的网络查询和共享。经过在本机服务器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将其移植到真正的web服务器上即可实现开放式网络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932.
简述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概念和建设LIMS的现实意义,着重介绍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LIMS的过程和体会,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在LIMS选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LIMS对现行工作的影响,并对需进一步完善的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33.
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全方位推进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回顾了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指出环境监测还面临着定位不明、服务单一、投入不足、监测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阐述了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提出面向“十一五”,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环境监测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努力开拓创新,健全法制,理顺体制,多元投入。激活机制。强化科研。拓展领域,增强能力。发展事业。全方位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34.
简述了企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政策的出台背景,介绍了自主验收目前取得的成效。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自主验收缺乏有效监管及配套的技术支撑、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第三方验收监测机构管理、开展验收技术培训、规范建设项目变动认定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35.
从技术监督、网络建设、技术研究、执法程序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论述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措施是改革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即人、财、物管理以条为主,党群活动以块为主,业务开展兼顾条块。  相似文献   
936.
环境监测机构体制改革设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监测机构体制改革应从3方面考虑:机构改革应实行垂直管理,政,事分开,职能改革应体现环境监测站以环境质量监测为基本职能;内部管理改革需建立以聘任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岗位管理和竞争上岗制度,适当的分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37.
分析了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传输现状,设计了基于VPN互联网络的环境质量数据层级化直报业务系统,介绍了网络直报系统的业务模型、数据审核和存储策略、系统功能设计及其应用等。  相似文献   
938.
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控)系统网络集成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现状,结合自动监控系统设计先进技术和国内部分省市已建成的环境信息监控网络的先进经验,对重庆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进行设计,并介绍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实现的功能.现有的自动监测系统存在不同类型设备、通讯方式落后等问题,建设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的思路是采用GPRS/CDMA/ADSL为主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建立通信控制和信息集成系统,把重庆市环境空气、水、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系统化的集成,设计成一个完善的环境信息自动化动态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939.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富积、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21个样品中30种元素的富集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算术平均值)相比,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Ag等元素富集大;Fe、Se、Sc、Ba、Bi、Pb、Cu、Ni、Cr、Mn、Mo、Be、Ti、Al、Ga、Li、Co等元素的富集较小。污染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了Zn、Cu、Pb、Cd等元素主要与交通运输等扩散污染源相关,而元素As、Sb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工业污染源(点源)有关。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其中属于中等环境风险级别以上的样品占近40%,而且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钢铁厂和化机厂等工业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940.
AT Lemos  MV Coronas  JA Rocha  VM Vargas 《Chemosphere》2012,89(9):1126-1134
Organism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exposed to a mixture of pollutant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mutagenicity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responses in two fractions of particulates (TSP and PM2.5) and extracts (organic and aqueous). The mutagenicity of organic and aqueous particulate matter extracts from urban-industrial and urban-residential areas was evaluated by Salmonella/microsome assay, through the microsuspension method, using strain TA98 with and without liver metabolization. Additionally, strains YG1021 and YG1024 (nitro-sensitive) were used for organic extracts. Aqueous extracts presented negative responses for mutagenesis and cytotoxicity was detected in 50% of the samples. In these extracts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 bioavailable metals was identified. All organic extracts presented mutagens with a higher potential associated with PM2.5. This study presents a first characterization of PM2.5 in Brazil, through the Salmonella/microsome assay.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detected the anthropic influence of groups of compounds characteristically found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areas, even in samples with PM values in accordance with quality standards. Thus, the use of a genotoxic approach in areas under different anthropic influences will favor the adop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health/environment re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