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区域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想图景为“生态区”内的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共治中迈向“环境善治”。然而,当前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仍存在治理理念缺失、治理工具乏力、治理结构失衡等问题。区块链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项集成技术创新,其赋能区域环境治理的基本逻辑在于“治理理念嵌入—治理工具创新—治理结构变革”。立足此逻辑,可构建“公有链平台+联盟链架构+私有链装置”的实践框架,该实践框架能够在动态汇聚底层数据基础上,以数据流驱动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处理各类区域环境公共事务,并为敏感数据提供安全的储存环境。为有效推动此框架的实施落地,未来还应加强“区块链+区域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构建以技法融合为规制路径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多元治理主体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52.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新方向、新目标。低碳经济对法制化的内生需求决定了探究相关社会主体在低碳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对于未来地方低碳经济法制构建的重要意义。以低碳经济中政府、企业、公众三者角色定位为核心论题,结合广州发展实际与第三代环境管理理念,提出低碳广州的理性发展必需有主导的政府、能动的企业、积极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三者互相制衡,互相促进。未来广州低碳立法必须以此为基准,全面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低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53.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首要环节。针对政府中心运作模式与市场运作模式存在的弊端,认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可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垃圾分类减量促进服务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垃圾管理实践,重点探讨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主体、购买形式与运作过程,明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职责以及确立其运作机制;最后通过广州荔湾区西村街道实践,验证其运作效果。研究表明,该模式是治理城市生活垃圾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对破解"垃圾围城"、开发城市矿山以及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4.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programs (VEPs) are commonly construed as contracts between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that encourage businesses to voluntarily mitigate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s beyond legal requirement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polluting firms a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VEPs. We analyze 34 comparable VEPs whose shared goal i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with focus on the alleged influences of three factors drawn from existing scholarship: government supervision; 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public disclosure of participants' environmental record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a greater effect from government supervision than complete voluntarism an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inancial subsidies on firms' participation in VEPs. Although recent debates over regulatory reform have been oriented towards vesting greater discretion in regulatees to better address environmental harms, the findings imply that even in a highly privatized form of regulation, government oversight and assistance are necessary for promoting this new mod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355.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erritorial proximity play in the efficiency of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t develop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presentatives of local authorities involved in partnerships possess resources to diminish the pitfalls of sustainable governance, facilitate coordin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shared policy-making. Four French and English partnerships are presented. They include a diversity of stakeholders such as fisheries, ports, farmers, yachting associations, environmental NGOs, or local authorities. Thereby, the paper develops whether and under which conditions local governments play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as well as comparing territorial level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t is shown that collaboration at the regional level prevents the integration of decision-making in organisational networks, the inclusion of citize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takeholders – the partnership acting as a formalisation of pre-existing lobbying. Locally, governments assume inter-organisational leadership and do contribute to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the new forums. Yet, local successes of partnerships answer logics of social, rather th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e local attenuation of usage conflicts does not necessarily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ose usages on the environment. By stressing a collaborativ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partnerships tend to sideline substantial policy changes, and possibly conflict with the goals and long-term temporality of sustainabl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356.
由于企业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真实的企业环境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必要前提,所以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的企业愿意公开真实的环境信息,但同时也会使不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的企业有动机公开虚假的环境信息以谋取额外收益,进而导致企业环境信息的信号传递失效。针对此问题,本文考虑了相关主体的有限理性特征,构建了企业是否真实公开环境信息与政府监管行为交互的演化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数值实验模拟了不同初始状态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演化过程,得出了一定的结论。研究表明:初始状态时的政府监管概率、政府的监管成本、对企业公开虚假环境信息的惩罚、政府选择监管策略的收益、企业真实公开环境信息的收益和企业的伪装效果系数对系统的演化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政策手段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控可以引导系统向良好模式演化,使企业公开真实的环境信息,达到环境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357.
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保非政府组织是市场、政府和公众之外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具有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作用又可填补政府留下的空间,也使它的作用有局限。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应建立一种有利于该组织健康发展的非对抗性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58.
在评析西方社会变革"三明治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借鉴西方社会变革的成功经验,基于我国实际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善治结构设计,构建了由生态政府、生态社会和生态公民协同至善的"三明治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这一模型的动态演进过程和治理运行机制,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善治结构中,生态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增强国家力量,生态企业发挥主责作用,生态公民的草根运动则是最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9.
省级政府承担着改善地区环境质量,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重任。探究不同制度条件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组态生成机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本文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17—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汇总型FSQCA分析。研究发现:单一条件不能构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必要生成条件;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共有四种,分别为:数据赋能单向机制、市场—法治协同机制、市场—公众协同机制以及政治—数据协同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我国不同地区,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