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51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80篇
综合类   704篇
基础理论   339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23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绿洲系统承载力是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与生活承载力3种承载力相互耦合的产物。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相互作用的驱动机制主要通过水资源、投资和人口三大核心因子的驱动进行,实现水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决定着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的最佳组合方式。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约束下,投资分配的最佳比例取决于单位投资效益的差异。人口通过改变核心驱动因子---水资源与投资的稀缺程度,在绿洲系统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相互作用驱动机制中起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2.
系统的探讨了区内白垩纪地层的划分与沉积相特征,深入研究了陆相地层的层序发育特征。指出,无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或湖泊沉积的陆相地层层序均受地层基准面控制。地层基准面穿越旋回控制着陆相环境重大层序分布。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基准面穿越旋回序次,将陆相层序划分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亚层序及小层序五个级别。每个层序根据基准面波动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沉积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沉积体系域,并可根据亚层序组的叠置特征进一步细分。根据上述陆相地层层序划分原理,作者将研究区白垩纪陆相地层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并初步将葛村组划分为五个、浦口组四个、赤山组三个和泰州组三个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33.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信息管理及安全评价系统(LHEGIS)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需求,建立了黄河下游工程地质灾安评价系统。该系统将数据库管理和图形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以及其与图形属性库之间的转换与管理,而且实现了信息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图形编辑,输出和图形管理,系统同时提供堤岸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和其它实有工具,为黄河下游堤防安全管理和规划提供了辅助决策工具。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和开发方法,系统基本框架,及开发实施等五个方面,对系统开发进行了较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34.
RS、GIS在内陆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在许多研究领域广泛推广并日渐成熟 ,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 RS、GIS相结合 ,综合应用于内陆湖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 ,充分体现了其快速、经济、高效的强大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一般监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主要讨论了 RS、GIS的特点及在内陆湖泊监测和分析中的优势所在。最后提出了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从人工神经网络(ANN)、专家系统(ES)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特点,介绍了水文生态效应评价的混合型专家系统(HEMES)的基本结构模式和各模块的功能。然后抓住ANN、ES、GIS的共同作用因子一专家知识,从数据库结构、C 类方面探讨了三者集成的问题,并根据集成的思想探讨了相关功能设计。指出HEMES是一种更准确、易操作的评价技术,可作为相关管理、决策者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6.
Community response to hazard infor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cKay JM 《Disasters》1984,8(2):118-123
The impact of flood hazard information on public acceptance of a selected flood mitigation strategy was assess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newspaper reports of community reaction and letters to the editor. The impact of personal delivery of a flood hazard map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 of risk and attitude to such inform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personal interview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dia coverage of the flood hazard information reduced public criticism of the works. This result must be partially attributable to the dramatic style of media coverage and the fact that the media only emphasized the positive value of the works. The interview demonstrated that personal delivery of the information raised perception of risk, improved comprehension of flood risk, had no impact on acceptability of risk but discouraged some respondents from seeking such information in the future. Factors to explain the last negative change were identified to be the format of the map sheet and low salience of flood hazard. On the basis of all results, methods to improve community response to hazard informat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37.
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安全系统工程》课程面临着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重要变革,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件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对该课程Web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综合运用了当今网络课件开发的新技术,规划了课件的总体结构、各模块功能和开发方案,为安全工程学科Web课件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在航空运输中 ,飞行安全最为重要 ,空管指挥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 (GIS)能够将空间位置和性质属性结合在一起 ,非常适合空管指挥中直观性、安全性方面的需要。笔者在研究开发多功能空管系统的基础上 ,讨论了对地形、地物、航道、空管区、禁飞区等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提出了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 ,介绍了多功能空管系统的显示、控制、示警、辅助决策、智能纠错等功能 ,指出了空管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
在当今信息时代,林业安全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要实现网络化必须以计算机安全技术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安全技术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举例说明实现单机运行安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A grid based daily hydrologic model for a watershed with paddy fields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stream discharge. ASCII formatted elevation, soil, and land use data supported by the GRAS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re used to generate distributed results such as surface runoff and subsurface flow, soil water content, and evapotranspiration. The model uses a single flow path algorithm and simulates a water balance at each grid element. A linear reservoir assumption was used to predict subsurface runoff component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a 75.6 km2 watershed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South Korea, and observed stream flow hydrographs from 1995 and 1996 were compared to model predictions. The stream flow predictions of 1995 and 1996 generally agreed with the observed flow, resulting in a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R2 of 0.60 and 0.62, respectively.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or percolating water through the saturated layer affected baseflow generation. The levee height of the paddy influenced the time and magnitude of the surface runoff, depending on irrigation management. The model will be used for making low flow management decisions by evaluating the role of each land use to stream flow, especially in case of paddy decrease by gradual urbanization of a water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