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2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2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3篇 |
废物处理 | 97篇 |
环保管理 | 360篇 |
综合类 | 1362篇 |
基础理论 | 159篇 |
污染及防治 | 170篇 |
评价与监测 | 55篇 |
社会与环境 | 10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实现电反硝化脱氮,考察外电阻大小、进水硝酸盐和有机物浓度对产电和反硝化的影响.当外电阻从50Ω下降到5Ω,硝酸盐去除速率由0.26 mg/(L.h)上升到0.76 mg/(L.h);在外电阻为5Ω时,亚硝氮积累浓度达55 mg/L;硝酸盐起始浓度在20~120 mg/L时硝酸盐降解满足0级反应,硝酸盐浓度对MFC产电影响不显著;亚硝氮的积累浓度随硝酸盐起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35 mg/L;有机物的加入能提高阴极反硝化速度,避免亚硝酸盐积累,对MFC产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
广州市荔湾区环境保护局 《环境》2007,(5):88-91
西关大屋社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社区内存留的西关大屋、小画舫斋、蒋光鼐故居等众多体现西关民俗风情的历史遗迹。自2002年9月起,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创建“绿色社区”为突破口,以为群众创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环境为出发点,将西关大屋社区建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无污染扰民、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型社区。 相似文献
93.
苏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19-22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构建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进而计算评价体系内各指标的权重,并将其与无量纲的指标相对评价值相乘,得到各城市的综合评分,以此确定最终排名.研究结果揭示了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低水平、低层次的特点.提出运用该指标体系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4.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太湖梅梁湾,沿开阔水体至湖滨带方向,对植被型湖滨带(A区)、裸露型湖滨带(B区)和开阔水体(D区)水体中DO和水/沉积物Eh进行为期1a的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梅梁湾水体DO时空变化明显.B区和D区水体中DO常年饱和,而A区DO浓度较低(年均(5.5±1.7)mg·L-1).在植物生长季,从开阔水体至湖滨植被区溶解氧浓度从12.7 mg·L-1降到4.5 mg·L-1;在非植物生长季则从9.7 mg·L-1降到6.2mg·L-1.湖滨带水体Eh在150 mV左右波动,空间变化趋势与溶解氧变化同步.沉积物Eh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各区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158~-101 mV);而在非植物生长季,由开阔水体向植被型湖滨带Eh逐渐升高.在沉积物的垂直剖面上,开阔水体Eh自表层沉积物向下逐渐降低,而在A区的植被覆盖区则是先降低,大概在5 cm深处开始逐渐升高,于20 cm深左右达到峰值.根据上述植被型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特点,可以推知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有利于去除湖泊氮污染. 相似文献
95.
Ag3PO4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存在易光腐蚀和使用后回收难的的问题.本研究以废电池获得的磁性MnZnFe2O4作为载体,通过蛋清辅助水热原位沉积构建了Z型MnZnFe2O4@Ag3PO4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价带能谱、磁滞回线等测试手段,对不同Ag3PO4含量(10%~30%)异质结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及磁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制备材料对模型污染物四环素(TC)光催化降解的活性.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ISI-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探讨了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ZnFe2O4的介入拓宽了异质结的光谱响应范围和比表面积,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和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优化的MnZnFe2O4<... 相似文献
96.
以液氨为制作功工质,以高效除尘含硫烟气(t=160℃)为热源,依据DZF循环,建设烟气回收SO2制冷发电站,输出冷量,满足冷量用户的需求,回收烟气中的SO2,用以发展工业生产与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97.
武钢北湖污水回用工程将由明渠收集的武钢生产废水、少量生活污水和雨污水形成的综合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生产。该工程采用包含高密度沉淀池(the DensaDeg誖clarifier)和V型滤池(the Aquazur誖V filter)的两级混凝分离+消毒的工艺。10个月的运行表明,系统能有效去除悬浮物、铁和不溶解性油,出水浊度、铁、不溶解性油均达到甚至优于设计目标。但是,进出水总硬度变化甚微,且后混凝对出水铁含量有不利影响。此外,出水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将对回用系统中的金属材料有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建议对高密度沉淀池的石灰软化过程、后混凝的微絮凝过滤过程中铁的行为、出水氯离子降低途径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行费用,建议对药剂投加量进行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8.
近地面臭氧(O_3)污染已日益成为我国城市群地区空气质量难题。基于近年广州国控空气质量观测站点及广州塔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代表性站点典型时间段VOCs的离线采样观测,探讨了广州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和污染特征,并初步分析了O_3生成对前体物VOCs和NOx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2014年广州市近地面O_3浓度年均值波动上升,每年6~10月份O_3浓度最高,一般以10月份污染最严重;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值在14:00左右;空间分布上O_3浓度呈现中心城区低、南北郊区高的特征,而2015年1~5月份广州塔观测发现488m高度O_3浓度显著高于168m、118m和6m高度,且其峰值相对延迟1h左右;广州中心城区O_3生成属VOCs敏感型,秋季南部近郊区以VOCs敏感型为主,北部和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南部郊区属于过渡型;夏季南部远郊属于过渡型但偏NOx敏感型。 相似文献
99.
基于中国资源型城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城市转型绩效,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特征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逐渐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四种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成熟型城市贡献最大;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发展格局由以跨越区为核心的“多点式”零星分布向先行区为核心的“组团式”聚集形态演变。(2)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在不同时期存在状态转移的可能性,具有滞后区、起步区、跨越区和先行区4个趋同俱乐部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表明转移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关联性,状态转移通常出现在相邻等级之间,较少有“跳跃式”转移现象,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空间区位的异质性特征,经济产业转型、社会生活转型和生态环境转型是发挥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政策冲击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碳减排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00.
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具有推动作用,通过何种路径驱动以及是否存在城市类型异质性有待进一步理清。本文选取2004—2019年中国113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与GML指数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随后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优化在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及其在城市类型间的异质性。研究表明:(1)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系数显著为正,产业结构优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而科技创新表现为间接抑制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中,三类中介效应均不显著。(2)类型异质性检验显示,科技创新在成长型、成熟型城市中发挥了正向中介效应,在再生型城市中表现为间接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衰退型城市中的中介效应值为正,而在再生型城市中表现为负向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在成长型与成熟型城市中发挥了正向中介效应。(3)对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全样本回归时,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梯次递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占比接近80%,环境规制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