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65篇 |
综合类 | 130篇 |
基础理论 | 20篇 |
污染及防治 | 25篇 |
评价与监测 | 47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利用2001~2018年的Terra MODIS C6.1气溶胶产品对河南省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气溶胶垂直柱质量浓度(AMC)和细粒子比(FMF)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针对代表性区域研究了气溶胶光学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均AOD和AMC及其在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均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与河南省特殊地势、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企业数量有关,而FMF的空间分布与AOD和AMC分布相反.春季AMC值最高,而FMF值最低,表明春季主要是受到沙尘气溶胶的影响.夏季AOD和FMF值最高,而AMC值较低,主要是夏季气溶胶吸湿增长作用增强导致AOD高值出现,雨水冲刷与二次气溶胶生成量增加使夏季以细模态气溶胶为主.秋、冬季河南省AOD和AMC值相对较低,FMF值略高于春季.河南省AOD和AMC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FMF呈现上升趋势,而且2011年之后AOD、AMC和FMF的月平均峰谷差值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82.
Min Wang Chenyan Sh Jian Wu Jinghua Su Jianqiang Wu Qing Wang Juan Tan Shenfa Hu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1,33(1):160-167
The brackish tidal marsh in the Baimaosha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s severely contaminated by 400 tons of heavy crude petroleum from a tanker that sank in December 2012. The spill accident led to severe environmental damage owing to its high toxicity, persistence and wide distributi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play vital roles in petroleum degradation in marsh sediments. Therefore, taxonomic analysi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16S rRNA functional predic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mong uncontaminated (CK), lightly polluted (LP), heavily polluted (HP), and treated (TD) sediments.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responded with increased richness and decreased diversity when exposed to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The dominant class changed from Deltaproteobacteria to Gammaproteobacteria after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The phylum Firmicute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oil-enriched sediment by 75.78%, 346.19% and 267.26% in LP, HP and TD, respectively. One of the suspected oil-degrading genera, Dechloromonas, increased the most in oil-contaminated sediment, by 540.54%, 711.27% and 656.78% in LP, HP and TD, respectively. Spore protease, quinate dehydrogenase (quinone) and glutathione-independent formaldehyde dehydrogenase, three types of identified enzymes, increased enormously with the increasing petroleum concentration. In conclusion,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altered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microorganism structure, and promoted some bacteria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degrading enzymes. Additionally, the suspected petroleum-degrading gener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restoring oil-contaminated sediment. 相似文献
183.
碳收支核算与碳失衡风险识别有助于深入揭示人类活动对区域碳收支的影响机制与影响程度,对于开展区域差别化的碳治理、推动区域协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了基于碳收支的区域碳失衡风险评价研究框架.其次,以河南省为例对栅格和县域尺度的碳收支进行了核算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布格局.最后利用区域碳失衡风险指数揭示了河南省碳失衡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河南省碳排放量由2.32亿t增长到5.86亿t,空间上呈现出由市区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碳吸收量由2001年的1.17亿t增长至2020年的1.53亿t,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②河南省碳源/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并于2013年达到峰值5.14,经济发达地区的碳源/汇值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碳收支转换态势区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出\"失衡-中和-失衡\"的变化态势;③河南省碳失衡风险逐步趋于稳定,2016~2020年期间碳失衡风险指数高于0.6的区县个数共计107个(占比68.2%),高碳失衡风险区由郑州都市圈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围扩张;④未来应结合不同区域的碳失衡风险等级,建立碳失衡风险约束下的国土空间优化及差异化治理策略,完善基于碳失衡风险评估的县域空间横向碳补偿机制,缓解区域碳失衡风险,推动区域协同减排/增汇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4.
185.
王盈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25(4):61-63
对水中油类测定的新旧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2)和《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 16488-1996)作比较,前者的内容中增加了总油的定义,修改了干燥剂的处理条件、样品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萃取条件和萃取液脱水方式,删除了絮凝富集萃取的内容。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方法降低了检出限和空白干扰,样品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6.
河南省洪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与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1000~1999年的洪涝灾害统计资料,运用分形理论对河南省洪涝灾害的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步呈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为0.517,同严格意义上的数学分形Cantor集合相比分维数较小,说明河南省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组织程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危害程度将可能进一步提高;在河南省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R/S分析,得出该省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序列的H指数为0.580,说明河南省洪涝灾害具有长期相关性,且未来的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7.
基于CHNS的中国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特征——兼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2011年我国12个省(直辖市)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文章利用食物成分表重新估算我国城乡居民主要食品的消费量及在外消费特征,并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口粮方面,2011年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口粮量为119.93 kg,外出消费比例为9.91%。2)肉蛋奶类方面,2011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猪牛羊禽)为32.84 kg,其中,猪肉消费量占69.85%,禽肉消费量占20.98%,牛羊肉消费量偏低,为9.20%。我国居民平均还消费蛋类10.90 kg、奶类13.56 kg。3)我国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明显低于农村居民,肉蛋奶消费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但农村居民肉蛋奶在外消费的比例要高于城镇居民。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肉蛋奶数据整体上偏低,农村消费数据的偏低程度尤为严重,重点体现在鲜蛋、水产品与鲜奶产品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食品消费数据多与CHNS数据的家庭内部消费数据相吻合,其数据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缺失户外消费数据的统计。从消费数量上来看,预计今后我国居民口粮消费量的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但肉蛋奶消费水平仍有较大的抬升空间,农业的生产压力与畜牧饲料大量进口的局面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88.
根据《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 970—2018)的要求,以正己烷为溶剂,采用自行设计的搅拌式液液萃取器处理样品,萃取相经硅酸镁吸附脱除极性物质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石油类指标。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线性范围为0~16.0 mg/L,相关系数为0.9998,4种不同浓度配制样品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5.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2%~8.8%。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HJ 970—2018》相关质量控制要求,相比手动萃取-红外分光光度法,自动搅拌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能有效提高分析效率和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89.
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将传统的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组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形成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2)作为非线性系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个多态问题,就某一个区段而言是一个"暂态",一直处于多态的变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多组态;(3)Na+>Ca2+型的水化学组态的高氟率(平均51%)明显大于Na+相似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