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脱水污泥薄层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薄层干燥方式进行脱水污泥热干燥的研究,考察了污泥的干燥特性,并引入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Logarithmic模型比其他模型更适合薄层污泥干燥分析.应用Fick扩散模型,得到80~150℃条件下薄层污泥干燥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范围为8.486′10-10~4.386′10-9m2/s,并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建立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得到污泥干燥时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为29.56kJ/mol.  相似文献   
102.
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郑和辉  叶常明 《环境科学》2001,22(5):117-121
利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以灌溉河水为展开剂,得到乙草胺和丁草胺在北京海淀壤土中的相对移动值Rf的平均值分别为0.121和0.031,在河北白洋淀砂壤土中的相对移动值Rf的平均值分别为0.147和0.032.采用不同的土壤试验,乙草胺的移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与土壤的性质有关,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吸附性能越强,越不易移动.乙草胺属于移动性弱的农药品种,移动等级为Ⅱ级,丁草胺属于移动性很弱的农药品种,移动等级为I级乙草胺和丁草胺虽然同属于酰胺类除草剂,但是,由于它们的水溶解度的差异,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有较大的差别.以30mg·L-1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DDB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为展开剂,乙草胺在北京海淀壤土中的Rf的平均值分别为0.159和0.09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从而阻止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3.
104.
Due to the lack of data on hydraulic-jump dynamics in very large channels,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urbulence in a large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a width of 4 m. Although a hydraulic jump is always treated as a wave that is transversal to the channel wall, in the case of this study it has a trapezoidal front shape, first starting from a point at the sidewalls and then developing downstream in an oblique manner, finally giving rise to a trapezoidal shape. The oblique wave front may be regarded as a lateral shockwave that arises from a perturbation at a certain point of the lateral wall and travels obliquely toward the centreline of the channel. The experimental work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oast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the Water Engineering and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ari (Italy). In addition to the hydraulic jump formation, a large recirculating flow zone starts to develop from the separating point of the lateral shock wave and a separate boundary layer occurs. Intensive measurements of the streamwise and spanwise flow velocity components along one-half width of the channel were taken using a bidimensional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ADV). The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an ultrasonic profiler. Velocity vectors, transversal velocity profiles, turbulence intensities and Reynolds shear stresses were all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eparated boundary layer were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predictions and related work presented in literature and showed good agreement. The transversal velocity profile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zones and the law of the wall appears to govern the region around the separated boundary layer.  相似文献   
105.
填埋场内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分布对迁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杭州市天子岭填埋场为例,对不同深度填埋层中的重金属总量、重金属迁移率和重金属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填埋层中的重金属总量是土壤背景值的数十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重金属的迁移率却很低.另外,重金属迁移率与可交换态含量相关;Cd,Cu,Pb,Cr,Ni和Zn在填埋层中均以残渣态为主,填埋场中重金属都得到了有效固定,迁移性很差;各元素的易还原态与难还原态是重金属除残渣态之外主要的结合态(除Cr),铁锰氧化物循环是控制填埋场中重金属转化行为的主要机制之一;Cu的酸可溶态与易还原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cu这两种形态的转化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6.
胡瑞卿  李晶 《环境技术》2005,23(2):24-26
从保护臭氧层,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氯氟烃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阐述了用制冷剂R22代替R502在低蒸发温度应用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07.
含油污泥薄层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干燥方式进行含油污泥热干燥的研究,引入薄层干燥模型对含油污泥干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idilli模型比其他模型更适合含油污泥的薄层干燥分析。应用Fick扩散模型,得到80~140℃条件下含油污泥干燥的有效扩散系数变化范围为1.08×10-10~4.22×10-10 m2/s,其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建立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得到含油污泥干燥时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为27.26kJ/mol。  相似文献   
108.
以一座处理量为60m3·d-1的SBR法中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三层网络智能控制技术引入SBR工艺中,并对该智能控制系统的深度脱氮效果和稳定性进行了中试研究.在SBR法硝化反硝化过程中,pH、DO、ORP曲线上会出现反映生物脱氮进程的特征点,以pH、DO、ORP为控制参数建立的智能控制策略可以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避免了过度曝气,在保证深度脱氮的前提下节省了能耗.经过10个月的稳定运行,即使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该SBR法智能控制中试系统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并且达到了深度脱氮的效果,出水COD低于50 mg·L-1,总氮低于5 mg·L-1.  相似文献   
109.
气象激光雷达的城市边界层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城市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2005年7月利用气象激光雷达在南京城区做了城市边界层探测试验,就此次观测试验作了简要叙述并选取部分观测资料为示例,着重对气象激光雷达确定城市边界层高度垂直分布及逐时变化以及地面气象环境对边界层的日变化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由近地层对流混合形成的城市边界层高度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点,早晚比较低,日间有一个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由边界层混合状态确定边界层高度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由气溶胶消光系数确定城市边界层高度比较准确.将MSL探测结果与同步的低空无线电探测仪的温度探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获得的实际廓线分布相当吻合,线性良好.就地表温度、辐射、湿度及云等气象要素对边界层垂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气象要素的分布对城市边界层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其逐时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淡水湖,其周边分布若干沙山。此前研究多认为这些沙山为风成堆积的产物。选取星子镇沙岭沙山顶部(吴淞高程约58.3 m)一处红色砂层(含泥质团块)为研究对象,开展粒度分析和释光测年,以进一步揭示其形成环境和年代。粒度结果为:(1)以中粗砂为主;(2)粒度分选性差;(3)频率分布曲线显示该红色砂层包含多峰;(4)概率累积曲线显示该红色砂层包含1个推移组分、2个跃移组分和4个悬移组分;(5)萨胡判别公式值均>-2.74。之后,对红色砂层下伏泥层、红色砂层和红色砂层上覆黄色砂层开展石英单颗粒释光测年,其年代分别为:(24.7±2.1) ka、(24.0±2.4) ka和(22.4±3.9) ka。研究表明该红色砂层虽然形成于MIS2阶段,但其不是干旱环境下的风成沉积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