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糖、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培养基及菌株增殖倍数、菌株性能等为筛选方法,从牛粪低温堆肥中筛选不同原料重要功能菌并组成功能菌剂;以不同类别原料菌及单菌株发酵实验对升温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纤维单胞菌及小孢霉菌等为重要功能菌;菌剂起温快,升温效果好,48 h堆体即由低温进入中温,5 d达到高温,腐熟时间可缩短至约17~18 d;糖功能菌升温效果最为显著,淀粉及蛋白质功能菌次之,纤维素功能菌升温能力较弱;菌株利用各种原料能力越强,增殖速度越快,对升温作用越大。各菌株充分利用基质各成分,紧密协同和促进,是低温堆体发酵升温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2.
The sensitivity of an integrated mode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wind-borne spread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to variations in ke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different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was evaluated.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farms at risk is sensitive to the virus strain used and the accompanying effective contact rate. The C Noville strain increased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exposed farms ranked as high and medium risk of being infected by a factor of 5,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based on the O UKG 2001 strain. The inclusion of a model for biological ageing of the virus can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arising from transport and dispersion of the virus. Its inclusion has the practical advantage of markedly reducing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calculations.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farms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high and medium virus concentrations is not grossly sensitive to attenua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or relative humidity effects. Changes in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 θ in the exposure-risk model, does no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virus plumes, but it does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farms at risk by risk categor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s (excretion rates from infected animals, 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to infection, virus survival, etc.) of the virus strain involved in an FMD outbreak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wind-borne spread. In the event of an incursion of FMD, provision for l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virus will b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response and should be factored into contingency plans.
X. YangEmail:
  相似文献   
23.
水稻耐氨固氮菌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晚两季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脑推荐施N水平上,耐氨固氮菌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在低N情况下(每公顷减纯N37.5kg),耐氨固氮菌的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早、晚稻分别增产8.41%和7.21%。15N示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耐氨固氮菌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秧苗期明显增加秧苗对肥料15N的吸收.禾苗分蘖盛期则增强了禾苗根系的吸氮能力。  相似文献   
24.
研究在小区试验条件下,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对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可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供试蔬菜的平均增产率达20%,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5.
高效细菌挂膜处理菊酯类、杂环类农药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农药废水作为唯一能源和碳源 ,从被农药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W1、W2、Y3。 3株菌混合后在废水体系继续培养一定时间获得性状稳定的活性菌液ALMO ,用半软性填料进行挂膜 ,处理菊酯类、杂环类综合农药废水。当进水CODCr为 6 810mg L、3130mg L、1890mg L时 ,经过 2 4h的作用 ,细菌膜对CODCr的降解率分别达到 2 4 8%、4 3 5 %、5 3 4 %。而相同条件下 ,经过长期驯化的活性污泥 ,污泥含量 30 % ,处理进水CODCr浓度为 374 0mg L的废水 ,2 4h后 ,CODCr的降解率仅为 5 6 7%。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得到的降解菌的活性是相当高的 ,细菌挂膜作为该类废水的第一阶段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采用PDA、NA以及高氏一号培养基,分别从毛白杨、绦柳、荻以及二穗短柄草植株内分离、纯化出37株内生菌,其中34株为细菌,3株为放线菌.以分离纯化得到菌株各自对应的营养培养基并添加不同浓度的污染物对获得的37株内生菌进行污染物的耐受筛选,发现24株分别对20 mg·L-1的aroclor1254和BDE209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利用无机盐培养基并添加污染物作为微生物唯一碳源筛选,发现菌株CPY-4和菌株SGL-1可以在只提供4-BDE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存活,菌株CPY-4,SGL-1、菌株4、菌株13可以在提供BDE209和aroclor1254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存活.形态学观察和16S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菌株SGL-1为克雷伯氏菌属,菌株CPY-4为地衣芽胞杆菌,菌株4和菌株13为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27.
2,4-和2,6-DNT是爆炸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主要目标。文章以该技术的基础研究为背景,对DNT降解菌及其降解性能,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与处理效果、DNT生物降解途径以及降解菌的基因分析与基因工程改良等诸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DNT降解菌与原位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反硝化脱氮技术有机结合,研究开发适合爆炸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工程化的工艺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很大。对投加特殊菌种处理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运行参数,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特殊菌种的投加大大提高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9.
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四株石油组分降解菌被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石油组分降解菌包括:烷烃降解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GS3C、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Y2B、芘降解菌GP3(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P3A和伯克菌科的菌株(Pandoraea pnomenusa)GP3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对原油降解性能的测定,并对原油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不同菌株的混合培养比较,得到降解原油的最佳组合G8(GS3C+GY2B+GP3B),培养5d后使初始原油浓度为2000mg·mL-1的总去除率达到69.20%,并且对烷烃类和芳烃类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混合菌G8对原油的总去除率比单菌提高了近30%,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接种量为4%.  相似文献   
30.
通过实验从镉污染土壤中初筛得到了5株细菌和2株酵母菌,分别对这7株菌进行了耐镉性研究,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比较,得到了2株(TLB-1和TLB-2)耐镉性较强的细菌。TLB-1和TLB-2在最佳条件下培养后,考察了TLB-1和TLB-2菌在不同吸附时间、pH值、Cd2+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2株细菌都能在有Cd2+的情况下存活,并且对Cd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率可分别达到79.85%和89.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