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1篇
  免费   735篇
  国内免费   1600篇
安全科学   660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2042篇
综合类   4882篇
基础理论   886篇
污染及防治   605篇
评价与监测   1655篇
社会与环境   307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15篇
  197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细粒子PM2.5污染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中国东部地区灰霾天气迅速增加.灰霾天气的本质是细粒子气溶胶污染,与光化学污染相关联,形成灰霾天气的气溶胶组成非常复杂.近年来由于灰霾天气日趋严重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以及气溶胶辐射强迫引发的气候效应问题,已引起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增设PM2.5浓度限值,对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析中国大气污染背景、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PM2.5标准,及近期热点问题,提出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过程中实施新标准,监控PM2.5的策略.  相似文献   
912.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河流生态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是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角度对河流质量进行的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已经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多种评价方法(预测模型法、生物完整性指数、多要素综合评价)、流域尺度方向发展。该文重点介绍了国外评价体系产生的背景和研究基础,分析了广泛应用的几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在不同国家和流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各方法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国内开展河流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阶段性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我国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及应用前景,为河流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13.
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布局与建设,环境管理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以全面考核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新环境管理时代即将来临。从现有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管理的需求出发,提出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论述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控职责,尤其是省级监测站作为地区质量控制中心,应该和国家站一起加大自身质控能力建设,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做好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914.
北京市空气质量及其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动态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模糊集理论中的Euclidean权距离评价2002—201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空气质量等级值,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动态矩阵分析法,研究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与9种能源消费因子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2002、2004—2007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处于Ⅲ级,2003、2008—2011年处于Ⅱ级,空气质量由劣到优的年份排序为2002、2011、2010、2006、2007、2009、2008、2005、2004、2003年,2003、2008年空气质量得到改善,2009年以来有所恶化;燃料油、焦炭和煤炭是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前3位能源,天然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同种能源与不同污染物的关联程度相似;同种能源与污染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关联序基本不变,不同能源因子分别表现出"缓慢上升"、"逐渐升高"、"水平S"型和"倒U"型4种态势;燃料油与大气污染物"同增同减",大气污染物与燃料油正相关;天然气与大气污染物"此涨彼消",天然气与大气污染物负相关。  相似文献   
915.
珠三角秋冬季节长时间灰霾污染特性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2年10月与2013年1月能见度、不同粒径颗粒物与BC质量浓度、气溶胶光散射系数、O3、相对湿度等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秋冬季节2次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长时间灰霾过程污染特性与成因。结果表明,冬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3%和67%;PM2.5、PM1占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66%和39%;较高的PM2.5与BC日均浓度相关系数(R2=0.88)体现了一次排放对颗粒物质量浓度及能见度的显著影响。秋季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吸光系数和光散射系数对大气总消光系数的贡献分别为11%和69%,由BC导致的吸光效应较冬季下降了约20%;PM2.5和PM1占PM10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68%和45%,均高于冬季;O3浓度日最大小时值的平均值接近冬季的2倍;二次来源对PM2.5浓度升高和能见度下降起主导作用。来自不同方向的2种气团在珠三角僵持,大气扩散条件差是导致这2次灰霾过程的重要外在条件,应成为灰霾预报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916.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分析了西部小城镇空气质量的历时演变规律,并对小城镇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小城镇空气质量夏季优于冬季,NO2和O3年均浓度(分别为29~33、18~34μg/m3)有所增加,但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标准值内,PM10和SO2的年均浓度则逐年下降,2012年年均浓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34%和19%;PM10、SO2、NO2浓度与温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气压、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3浓度与温度、风速、气压、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则刚好与此相反。对铜梁县近3年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铜梁县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相对于2010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来说,2012年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分别提高了5%和9%,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微污染的天数则降低了9%。研究结果可为小城镇空气质量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7.
京津冀典型城市采暖季颗粒物浓度与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选择京津冀地区3个典型城市和从南至北的4个国家大气背景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采暖季空气颗粒物PM2.5、PM10样品,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了样品中的68种元素。结果表明,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和PM10日均质量浓度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和背景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M10与PM2.5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Na、Mg、Al、S、K、Ca、Fe质量浓度为0.1~10μg/m3,Si、P、Ti、Mn、Ni、Cu、Zn、Ba、Pb质量浓度为10~100 ng/m3,其他元素质量浓度为0.01~10 ng/m3或未检出。在元素构成上,S、Na、Al、K、Fe、Mg、Ca、P、Si等是主要元素,元素含量均大于1%。其他微量元素每种元素含量为0.1%~1%。14种重点防控重金属在PM2.5中的吸附显著高于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  相似文献   
918.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铊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铊,对样品前处理的多个细节进行改进,使前处理过程耗时缩短,回收率提高。试验表明,方法在0μg/L ~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5;检出限为2.0μg/L,取样量为500 mL,富集50倍时,方法检出限为0.04μg/L;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 RSD 为4.9%~8.4%;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02%。  相似文献   
919.
对测定水中乙醛和丙烯醛的3种方法——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法、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吹扫捕集一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概述和总结,并对各方法的试验条件、方法原理、测定影响因素以及效能验证等分析、比对,突出表现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用3种方法同时测定实际水样,结果无显著差异,精密度、准确度满足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9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 -SPME)技术萃取水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全面分析对目标物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萃取试验的最佳条件。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法(HS -SPME -GC)测定水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方法在0.500 ng/L~2.00×10^5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 ng/L ~2000 ng/L,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9.8%~121%, RSD为4.8%~18.3%。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低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