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兰州市街道尘埃粒度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对2006年3月采集的兰州市街道尘埃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街道尘埃中颗粒物平均粒径范围在46.83μm-266.59μm,平均值为118.73μm;其中〉2μm的颗粒占总量的92%-99.5%,〈2μm的颗粒占10%以下。受地形因素影响,兰州市西部和东部地区粒径较粗,中间地段粒径相对较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风动能大的区域,尘埃主要以较粗物质为主;在风动能相对较弱区域,细颗粒和粗颗粒含量差别不大,而在风动能小的区域,街道尘埃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由此可见,兰州市街道尘埃中的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风力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土壤尘和人为排放的污染物所共同贡献的;粒度分布特征受到风动力条件和物源(污染源)两方面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02.
依据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贵阳市城区冬夏两季颗粒物(以PM10为主)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粒径分布特征和化学组成特征。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烟尘量多,近地面大气稳定度高,细微颗粒不易向高空扩散,因此贵阳市冬季各个监测点的PM10浓度都较夏季高;夏季较冬季空气扩散能力强,颗粒物易向高空扩散,地面颗粒物浓度较低,尤其是细颗粒物的浓度,因此冬季细颗粒物的比例明显增加;监测期间颗粒物的主要化学组分是TC、SO4^2-、Si、NO3^-、Al和Ca,除太慈桥点外,其它4个点的多环芳烃质量含量均是冬季大于夏季,环科院冬夏季和监测站夏季都是细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含量要高于粗颗粒物的,监测站冬季是粗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质量含量要高于细颗粒物的。  相似文献   
603.
Cadaver decomposi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dead mammal (i.e. cadaver) is a high quality resource (narrow carbon:nitrogen ratio, high water content) that releases an intense, localised pulse of carbon and nutrients into the soil upon decompositi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as much as 5,000 kg of cadaver can be introduced to a square kilometr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ach year, cadaver decomposition remains a neglected microsere. Here we review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adaver-derived carbon and nutrients into soil from forensic and ecological settings to show that cadaver decomposition can have a greater, albeit localised, effect on belowground ecology than plant and faecal resources. Cadaveric materials are rapidly introduced to belowground floral and faunal communities,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highly concentrated island of fertility, or cadaver decomposition island (CDI). CDI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microbial activity (C mineralisation) and nematode abundance. Each CDI is an ephemeral natural disturbance that, in addition to releasing energy and nutrients to the wider ecosystem, acts as a hub by receiving these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dead insects, exuvia and puparia, faecal matter (from scavengers, grazers and predators) and feathers (from avian scavengers and predators). As such, CDIs contribute to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Furthermore, CDIs are a specialised habitat for a number of flies, beetles and pioneer vegetation, which enhances biodiversity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604.
黄浦江上游地区水环境污染负荷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黄浦江上游地区的水环境污染来源、污染负荷及其特征,为管理部门控制污染、提高上游地区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调查中了解到污染源种类主要有4类:工业、事业、生活和畜禽污染源;水源保护区内年用水量为22196万t.污水量为17755万t/a,其中工业污染源352个,排放量占46.3%,事业污染源4108个。排放量占22.3%,生活污水排放量占30.6%.畜禽污水排放量占0.8%;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排放去向主要分4种:直排河道(占40.4%),进入市政泵站后排出(占3.9%)。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出(占20.5%),通过合流污水收集系统排出(占35.3%)。根据黄浦江上游地区水环境污染负荷特征,建议黄浦江上游区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利于水源保护的区域发展模式和格局;通过采取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抑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黄浦江上游上游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确保上海市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