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614篇
基础理论   266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研究县域碳排放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的演进规律,在测算2009~2017年我国县域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ArcGIS空间统计模型分析了县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时序演进特征.结果显示:2009~2017年我国县域平均碳排放强度减量波动下降,2017年县域平均碳排放强度为2.02t/万元,仍有较大的削减潜力;县域碳排放强度总体格局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并呈现波动增强趋势;局部格局呈显著的南北和东西分异,热点区呈西进态势,冷点区呈南下北上态势.关键影响因素中省会距离、产业结构、路网密度和人口的重要性高于经济水平、财政收支、绿色专利和开通高铁;时序演进反映,绿色专利、人口总数和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在提升,而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的重要性在下降;其中大部分关键影响因素同碳排放强度呈现非线性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72.
为探索典型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其交换通量(F)空间格局,以我国贵阳市阿哈湖水库(AHa)、松柏山水库(SBS)、百花湖(BHH)和红枫湖(HFH)为对象,探索了区域气象水文基础数据、碳酸盐平衡参数及环境因子,进而评估表层水体pCO2及其F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受原位新陈代谢和水文调节,AHa的pCO2为(861.6±462.8)μatm,显著高于SBS (223.6±213.1)μatm、BHH (139.3±63.6)μatm和HFH (126.2±50.9)μatm (P<0.05),且各湖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2)交换速率(k值)在(2.05~3.82) cm/h范围内.AHa的F值为(6.23±9.59) mmol/(m2·d),具有向大气排放CO2的潜力;SBS、BHH和HFH的F值分别为(-5.86±5.25) mmol/(m2×d)、(-8.63±1.03) mmol/(m2·d)和(-7.58±1.10) mmol/(m2·d),表现为大气CO2汇.湖库表层水体pCO2与环境因子叶绿素a (Chla)和氨氮(NH4+-N)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喀斯特湖库碳酸盐耦合光合作用和人为输入极大影响了水体CO2量级.  相似文献   
973.
随着长江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域生态安全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以九江市沿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为理念,通过遥感、GIS技术手段,划分小流域单元。并将这些单元作为空间分析与评价的基础,选择工业集中区、城镇居民地、路网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或施压因子,以河流级别、湖泊数量和面积、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程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别等作为承压因子,综合叠加形成生态环境压力区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5个生态源区和9条生态隔离、缓冲、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组成的生态空间安全体系,用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消纳水气及土壤污染、稳定区域生态、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空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有序融合,并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出管制的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974.
大连和青岛城市经营模式的对比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经营为城市创造出独特的品牌资产。使城市拥有了一种垄断性资源。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连和青岛在经营城市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大连市以环境提升竞争力.招商引资,发展外经外贸。实现经济腾飞;青岛市以工业立市,依托产品和企业扩大经济实力。推进城市建设。两个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本文在概括和总结这两种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对其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连模式高瞻远瞩。适合于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高度发达的城市地区。因而长远意义重大;青岛模式切合中国国情,适合于现阶段的一般城市。现实价值更高。城市经营的成败还在于人,在于主要领导者和关键部门。要提倡经营城市,学会经营城市,善于经营城市。  相似文献   
975.
自然资源资产折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折补是自然资源资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折补内涵。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折补理论与方法。给出了自然资源资产折补模型。  相似文献   
976.
利用1985年和1994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2003年遥感资料,在ArcGIS 9.0平台上,选取多样性、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和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流沙河上游汉源县宜东乡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观整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组分有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减弱;景观整体破碎度增大,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集镇和主要公路的影响使得其周围景观的分布以人为景观旱地为主。地形因素中,居民点、水田在坡度15^o以下区域和平地、阴坡上广泛分布;有林地、灌木林和荒草地等景观在15^o以上坡度级分布较广,其中有林地阴坡分布稍高于其余坡向,灌木林分布阳坡多于阴坡,旱地在半阳坡出现分布峰值。  相似文献   
977.
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呈现“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状态,各管理部门闻缺乏协调性。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开发利用管理责权利不分明。本文依据辽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以流域水资源管理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外的经验,参考土地管理的成功模式,提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开发、经营和管理的产业化模式:水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产业化机制,水资源管理建立以自然集水区为控制单元的管理体制和机构。  相似文献   
978.
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遥感影像基础上利用景观指数从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多样性与均匀性以及空间相互关系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一熟作物田及耐寒经济作物田、落叶果树园” 在流域中的分布面积最大,是整个流域的基质,其它景观要素镶嵌其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小,分化程度最弱,异质性最低。 “裸地/城镇”的斑块间距最大,相似性程度低,聚合性弱,异质性最高。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斑块间隔小,分布紧密,相似性程度高,聚合性强,但自然连接性较低。整个植被景观体现出要素众多、间隔紧密、自然连接性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类型丰富、比例协调、均匀性和多样性程度较高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979.
南京市九乡河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定量探讨不同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对于指导城市景观规划、保护周边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9年的Quick Bird影像和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水质实时监测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2个方面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异对河流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NH4+-N)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的大部分景观类型与河流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浓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比例与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浓度显著正相关,林地的面积比例与这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而耕地的面积比例与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浓度相关性不显著;从景观水平上看,流域景观以少数类型大斑块为主或同一类型的斑块高度连接时,河流中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浓度较低,水质较好;但针对具体的景观类型有所不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耕地的集中连片分布会引起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浓度的上升,而林地的大面积分布则对这些指标具有相反的效应.  相似文献   
980.
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指数的海河流域总氮流失评价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孙然好  陈利顶  王伟  王赵明 《环境科学》2012,33(6):1784-1788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格局能够影响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是评价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传统的景观格局指数较少考虑景观之间的位置关系,导致生态意义不明确."源""汇"景观格局理论中的"源景观"和"汇景观"指的是促进和阻碍非点源污染发生的景观类型.通过收集海河流域2009年夏季26个子流域的总氮浓度数据,并结合1∶25万DEM和1∶10万土地利用图,构建了融合景观类型、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在内的源汇景观格局指数,发现源汇景观格局指数与总氮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燕山山区、太行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67和0.65.结果表明,源汇景观格局指数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总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其它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评价提供参考,也有可能作为输入参数提高现有水质模型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