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0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investment upon energy intensity by applying a unique panel data of China’s 27 provinces between 2004 and 2013. In addition, it also particularly studies other factors, such as energy pric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based on four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general, the indigenous investmen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a more powerful tool to decrease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regardless of region disparity.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a prominent but not persistent effect on energy intensity. However, th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has not shown its significant impact on energy intensity. At the level of an aggregate economy and China’s eastern reg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DI improves energy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For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FDI does not support the similar conclusion.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present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al policies for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802.
为了验证列车通过的等效声级、等效时间及预测模式的正确性,选择了一个开阔的场所,在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30 m处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记录列车通过时的源强及持续时间,然后利用监测值预测60 m处的1h等效连续A声级,并与60 m处的1h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列车经过身边到离开时的持续时间作为等效时间,经过身边时的最大噪声级作为源强,所得到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的误差范围在-0.3~0.9 dB(A),方差为0.229,离散度较小,预测值与监测值较吻合,可用于指导设计与规划工作.同时,在分析误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3.
采用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经超声空化预处理后的含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废水,考察了超声波功率、频率、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超声强化活性污泥法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为10w、频率为25kHz、辐照时间为15min、作用周期为12h时,对去除废水中对硝基苯胺、硝基苯与COD的强化效果达到最佳,比未经超声强化的对照组分别高出38.6%、40.4%和21.9%。  相似文献   
804.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有促进作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商业和住宿餐饮、其它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对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不利影响,而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则基本上起到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增进作用,而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则不稳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餐饮之外的其它服务业、重视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包括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等,是降低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05.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中国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日渐放大,来自于经济增长和消耗强度的冲击使得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逐年增大.在对不可再生能源供需缺口以及消耗构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IPAT方程、LMDI分解法,对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作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运用费雪指数分解法进行二次结构、效率效应分解,并就分析结果作出具体剖析.研究结论如下:①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呈现“谷峰交替”型变动趋势,消耗压力的增加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驱动,消耗压力的减弱主要源于消耗强度的抑制性驱动作用;②结构效应指数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发挥主要影响作用,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整会促进工业部门内部消耗强度的降低,从而达到拉动不可再生能源整体消耗强度降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6.
With frequent disastrous weathers an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GHG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norm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threats and challenge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for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s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ncern of the world. As the 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of carbon-emission, 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major GHG component is carbon dioxide and in China,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is mainly from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paper,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Co2 emission from industrial departments, high-carbon emission and its specific industries are shown in statistics. Meanwhil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of carbon high emission are all discussed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s in these departments and industries. At the e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ray correlation, correlativity is explored for both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tal carbon emission, and also for the production value and carbon emission of each industrial sector. Some policy proposal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ow-carbon industries and transi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re set forth.  相似文献   
807.
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对政府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政府治理压力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探寻其与碳减排的关系,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中国 30个省(区、市) 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系统考察了政府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对碳减排的协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且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碳减排的驱动作用因地区分布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08.
根据南京市5家市政水厂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调查结果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水动力和有限体积法水质数学模型,并结合各污染源的污染强度和排放规律,分析了枯水期在不同水文情况下,污染源排放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影响.有限体积法的模拟结果与常规分析的监测结果均表明,水厂受污染程度为:上元门水厂>北河口水厂>城北水厂>浦口水厂>城南水厂.主要污染源为水量较大,且有一定污染的入江河流.  相似文献   
809.
不同工况的低强度超声波处理对活性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为试验材料,以污泥的比好氧呼吸速率(SOUR)、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COD去除率及污泥产率系数λ(ΔMLSS/ΔCOD)为指标,通过对超声频率、声强和作用时间3个参数设计的均匀试验,研究不同参数组合的超声处理对活性污泥的活性和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8 kHz、20 W/L、2 min这一参数组合的超声处理可以有效增强活性污泥的活性,提高COD去除效果,并减少污泥产量.同时还研究了污泥浓度MLSS对超声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了适合于最佳超声参数组合的MLSS值.对于本次试验所用污泥,MLSS为3?000 mg/L时,超声处理达到了理想效果.根据试验结果,还对低强度超声波影响活性污泥活性和代谢过程的机理提出了假说性解释.  相似文献   
810.
水深梯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将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顶枝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处塑料盆内,研究水深对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能够明显影响黑藻的存活,当水深>2.5 m时,由于光照不足,黑藻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水深3.0、3.5、4.0 m处黑藻分别于试验第57、33、21天死亡。水深改变了黑藻植株形态。水深对黑藻株高的影响极显著(P<0.01)。试验80 d时,不同水深处黑藻的茎节数、节间距、分枝数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80 d时,水深0.5~2.0 m处,黑藻株高和茎节数随水深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水深>2.0 m时,随水深增加开始减少。试验80 d时,水深0.5~2.5 m处,黑藻节间距随水深增加而不断延长。同一生长时间黑藻分枝数随水深增加而递减。各水深梯度处黑藻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深0.5~1.5 m处黑藻生物量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水深1.5 m处生物量最大,水深2.0、2.5 m处生物量迅速降低,不同水深梯度间黑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该试验条件下,黑藻的光补偿水深在水体平均透明度(1.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