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2篇 |
免费 | 384篇 |
国内免费 | 135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9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701篇 |
综合类 | 3186篇 |
基础理论 | 478篇 |
污染及防治 | 241篇 |
评价与监测 | 341篇 |
社会与环境 | 761篇 |
灾害及防治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223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213篇 |
2016年 | 254篇 |
2015年 | 308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35篇 |
2011年 | 349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3年 | 6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61.
162.
于2002年4~7月在苏州河、黄浦江4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并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进行NH3-N、NO2-N、NO3-N、PO4.P、SiO3-Si等5个项目含量的测定。对比分析北新泾、河南路桥、十六铺和嫩江码头4个站点营养盐之间的情况,发现苏州河春、夏季节营养盐的变化比黄浦江强烈,而5个营养盐项目之间,NH3-N比其他项目变化较大;苏州河的营养盐通量在黄浦江通量上占一定比重,其中以NH3-N比重最大;另外,黄浦江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在嫩江码头站位较上游十六浦站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样的,以NH3-N增加为最。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CharacteristicsofphosphoruschemistryanditsgeographicaldistributionintheHaiheRivervalley,NorthChinaJiangGaoming;HuangYinxiao;L... 相似文献
16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生态补偿作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流域区段、评价方法、影响效应、优化思路、保障机制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加强多学科协同攻关、构建具有区域特征的生态补偿模式、加快建立以海定陆的生态补偿机制、注重生态损害形成机制和程度评估、加强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保障体系等未来研究中需要深化和完善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7.
2006~2019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1,他引:12
研究基于2006~2019年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斜率法等统计方法计算了珠三角不同区域臭氧年际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珠三角平均臭氧浓度上升趋势显著(P<0.05),平均增长速率为0.80 μg·(m3·a)-1.2016年之后,臭氧平均增长速率为2.08 μg·(m3·a)-1,臭氧浓度增速加快.②珠三角臭氧浓度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中部地区臭氧年均浓度增加趋势显著,外围区域臭氧增加趋势不显著;臭氧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显著.③珠三角臭氧变化趋势是由前体物和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特别与NOx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2006~2019年珠三角中部区域NO2浓度明显下降,滴定效应减弱导致臭氧浓度增加;边缘地区NO2浓度变化较小,臭氧浓度未发生明显的改变.④随着前体物浓度的变化,珠三角臭氧生成敏感区的特征正在发生改变,VOCs控制区面积不断减少,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面积逐渐增加,区域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加强对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伊犁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标准化方法建立伊犁河流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和盐碱土Cu、Zn、Pb、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模型,并计算其理论基线值.采用基线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环境背景值评价法和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法对流域土壤进行对比污染评价.结果表明:①基线因子污染评价显示流域内4种典型土壤类型以As的污染最为突出,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分别有7.14%、9.76%、7.50%的样点达重度污染;其次为Pb,栗钙土有7.32%的样点达重度污染,且As和Pb的变异度最大,表明人为扰动大.②环境背景值评价显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As,其次为Cu、Zn、Pb;③土壤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显示,Cu、Zn、Pb在4种土类中均优于二级洁净度,Hg为一级洁净度,As在灰钙土中为中度污染,黑钙土、栗钙土、盐碱土为二级或优于二级.比较3种评价体系,基线因子污染评价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特性及土壤发育过程,且可将污染评价定位到样点;而背景值污染评价因建立于区域背景值,忽视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自然迁移、淀积过程;重金属环境洁净度评价则以土壤环境安全度为主要评价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