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0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篇 |
环保管理 | 552篇 |
综合类 | 284篇 |
基础理论 | 68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170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3.
24.
中国市域旅游综合吸引力指数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论文以中国338个市域作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测算其旅游吸引力指数。以南京市为例,通过GIS空间可视化并分别划分出5个等级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客源地。结果发现南京不同等级旅游目的地呈距离衰减规律,但同时出现区位跨越现象;南京旅游客源地总体上亦呈现距离衰减规律,但也出现远距离客源地等级甚至比近距离客源地等级要高的现象。笔者把吸引指数模型逆思维推演测算出了中国城市总吸引指数排名,并以可达性为基础,根据旅游目的地城市总吸引指数和旅游规模排名位序是否一致划分出中国城市旅游的发展程度现状10种类型,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比较参考。 相似文献
25.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相似文献
26.
提质增效是目前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选用Python爬取技术,对陕西省107个县域的旅游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探讨县域旅游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陕西省旅游效率达到有效的县域数量整体偏低,高旅游效率县域多集中于市辖郊县。(2)县域旅游效率分布不均衡。陕北地区高旅游效率县域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关中地区呈现“西高东低”的现象,陕南地区高旅游效率县域则集中在地市交界处。(3)影响县域旅游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主导因素不同。旅游收入占GDP比例(反映旅游业水平)、人口密度(反映县域发展水平)及汽车站数量(反映交通服务水平)是影响陕西省县域旅游总效率及技术效率的主导因素,而旅游资源禀赋(反映旅游业水平)、人口密度(反映县域发展水平)则是影响陕西省县域旅游规模效率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7.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载体,其保护和旅游利用面临着破碎化、片段化、静态化等问题,亟需开展整合开发研究。以中央苏区核心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结论如下:(1)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特征,赣南苏区形成章贡区、瑞金市、于都县“金三角”分布格局,闽西苏区则形成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银菱形”分布格局;(2)闽西和赣南苏区各重大事件红色旅游资源点在空间上8.9~106.6 km的范围内,形成带状或面状的文化生态基底,并呈现一致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态势;(3)红色旅游资源网络联系方向与服务业主导型文化生态方向错位发展,这是赣南和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网络联系度较强,跨区域网络联系度较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遵循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生态空间一体化、文化生态演变全域化、文化生态发展动态化的原则,提出空间集聚区优先整合开发、高发展指数红色旅游资源跨省域优先整合开发、跨主导类型关键节点优先整合开发三个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促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8.
以跨行政区域线状分布且多与自然资源相伴而生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针对区域红色旅游与国土空间规划拟合错位、红色旅游与三条控制线相互交织等问题,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层级传导和冲突协调展开探讨:以纵横传导双向引擎的方式构建分层次有传导的红色旅游空间体系,从而打破红色旅游区域协调和用地管制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协调红色旅游与三条控制线的冲突,当红色旅游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冲突时应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强调在发展中保护。本文旨在为红色旅游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同时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条控制线划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9.
利用灰色预测法对上海市入境旅游11个国家和地区的赴沪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进行了预测,推断出上海市入境旅游市场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索不同市场潜力等级的入境旅游国家和地区与上海市旅游外汇收入间的关系.针对亚洲和欧美各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