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61.
以灰霾、水质污染等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蓝天、清水、净土的期盼日益强烈.规划环评作为规划实施前期环境战略安排,能较好地解决长期性、区域性的环境问题.选取江苏省太湖流域一个综合性开发区,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规划方案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准则.通过规划环评引导开发区在维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集约利用资源能源,并基于生态敏感性、适宜性确定合理的开发格局,为开发强度高、现状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同类开发区规划环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2.
张志雄  王仕琴  张依章  冯文钊 《环境科学》2021,42(11):5312-5321
唐河污水库位于雄安新区白洋淀西侧,污水库渗漏和污水灌溉历时长达40 a,包气带中累积大量污染物.识别污水渗漏和灌溉复合系统残留污染物对地下水水化学动态的作用机制,对雄安新区的水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利用水化学离子示踪及改进的氯碱指数等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解析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时空特征及演化机制.结果表明,污水库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SO4 ·HCO3-Na型,平均污水混合比例为48.4%,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岩盐溶解作用分别为地下水提供了29.9%和8.6%的钠离子;污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SO4 ·HCO3-Na ·Mg型,平均污水混合比例为58.3%,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降低了地下水中8.1%的钠离子;降水和灌溉水的混合稀释作用导致残留污水混合比例和矿物饱和指数降低,促进地下水中钠离子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钙镁离子的交换作用.含水层反硝化作用能有效减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此外,污水库修复前后污水比例分别为61.5%和49.3%.污水渗漏和灌溉复合系统中长期滞留的污染物将在降雨和灌溉模式驱动下以不同程度的污水物理混合和水岩相互作用持续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463.
This research adds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mixed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drivers and barriers to residential waste minimisation in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While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structural barriers persisted outside the participants’ immediate control, action research enhanced waste minimisation practices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se structural barriers. The reflexive and collaborative principles of action research allowed research participants to identify individualised needs and challenges. Thus, the research proceeded according to the participants’ circumstances. Some of the key drivers included a sense of accountability, active learning, social support, convenience, affordability,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The participants also offere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ity Council, producers, and policy-makers to enhance residential waste minimisation in Palmerston North. While the value-action gap persists in purely quantitative waste research seeking to understand and change waste behaviour, action research was beneficial as it added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participants’ waste behaviours. It also contextualised waste-related practices and attitudes in a specific lo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