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ArcView的空间型苏州河环境信息系统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流域污染源调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GIS开发设计中原型法的思想,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为主要技术路线,以ArcView为主要软件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Avenue所开发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信息系统,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确立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等。笔者认为,流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与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规划与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 4.7×106 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 10.2×106 ind/L,生物量均值为 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 5.774 ind/μL 和 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次之。生物量、个体数与细胞数的Shannon Weaver指数均值分别为3.05、3.22和3.28;生物量、个体数与细胞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则分别为0.73、0.76和0.77,Margalef和Simposon指数均值分别为1.59和0.84.  相似文献   
23.
The Central Niger Delta is made up of a network of rivers and creeks that constitute the inland surface waters. These surface waters have historically influenced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are of diverse use to residents of the Central Niger Delta. Surface water like many ecological system are complex, whose complexity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variability. Traditional knowledge (TK),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ivelihood knowledge (TELK) of residents of four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Central Niger Delta have been explored in developing a river use profile of rural communities of the Central Niger Delta. A questionnaire surve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four communities, two each from the Otuoke and Kolo Creeks. The result shows that river use varies across seasons and affected by: physico-chemical water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water;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biological/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use and demand; need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access to this vital resource. Fishing constitute one of the major livelihood source in the Central Niger Delta and the TELK of fishers in the sample communities have specifically been explored to understanding fishing patterns across seasons. The five seasons identified from this study are: flood season; flood recession season; dry season; early rainy season; and rainy season. Therefore, the thesis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re is the need to balance the current usage of surface water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such as the Central Niger Delta with the demand for development as well as future use if development is to meet the criteria for equitable development. The river use profile could be a promising tool in planning for equitable development.
M. D. SmithEmail:
  相似文献   
24.
苏州河武宁路断面底泥需氧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苏州河武宁路断面的底泥需氧量(SO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调水工程后,SOD首先经历了一个显著上升的过程,随后开始逐步下降,目前还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上覆水体的流态对SOD的影响很大;另外,随着水质改善,生物耗氧的权重可能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25.
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水文、水质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苏州河水质和污染现状和综合环境质量,提出了影响苏州河水的8项主要环境问题;严重的有机污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上游来水水质;合流污水系统的溢流;河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航运影响;沿岸景观和陆域布局不合理等。根据这些分析,作者从苏州河的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出发,提出了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设想。  相似文献   
26.
苏州河6支流截污工程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最重要的治水工程之一。在工程进一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根据多次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按水系截污、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污的3项原则,对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截污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际纳管污染源数量由原计划的820个增加到2977个,实际截除污水量由原计划的6.8万m^3/d增加到26万m^3/d,6交流区域的截污率由22%提高到85%以上,6条主要交流的平均污水截除率接近70%,其他一些主要交流污水截除率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7.
环境因素对苏州河市区段底泥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苏州河市区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和探讨了环境因素(温度,pH,厌氧、好氧,微生物)对富含有机物的底泥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外界环境温度分别为5、10、15、25℃的条件下,底泥内源磷释放达到动态平衡时,上覆水中磷的含量分别为0.45、0.57、0.77、1.40mg/L,反映较低的环境温度不利于内源磷的释放;环境温度的升高,能够加速底泥磷的释放;(2)pH为5.0—8.0,底泥内源磷释放量较小;当pH升至11.0时,底泥的释磷量显著增加。(3)底泥中的有机物,在好氧状态下,能加速其内源磷的释放。(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底泥内源磷释放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8.
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恢复过程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对苏州河8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主要为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中华颤蚓和霍甫水丝蚓,种类数比1999年有所增加,但仍以耐污种为主。对不同水体间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体污染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底栖动物恢复指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地指示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动态过程。结合历史资料研究显示,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恢复迹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9.
彭越浦苏州河河口底泥沉积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彭越浦-东茭泾河道污染底泥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河道底泥的垂直分布与苏州河及其支流大多数河道的底泥分布一致。而彭越浦交通路桥到中山北路桥段的河道底泥,却出现了特有的垂向分布。这种河道底泥从垂向上,其表层污染物含量较低,接近河道自然底泥的背景值。它是由于苏州河河水流入彭越浦,流速降低而形成的拥水沉积,其形成与彭越浦及苏州河的水文条件密切相关。这种特殊的河道底泥的发现,为苏州河支流及类似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上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赵军  杨凯  邰俊  吴阿娜 《环境科学》2005,26(2):5-10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推导环境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的标准方法之一.以全国城市河流整治的样板工程--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采用支付卡式CVM研究方法,对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分析.共发放支付卡式CVM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获得张家浜生态系统服务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95.07~253.04元/(a·户),将研究结果与国内外部分研究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支付意愿的分布形态和范围,对支付意愿与受访者个人社会经济变量(收入、学历、捐款经历和环境态度等)的回归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回归结论进行了环境经济学解释.对支付卡式CVM研究中导致支付意愿产生偏差的部分原因作了一定讨论.最后提出了用CVM推导支付意愿的研究方法面对的批评和争议以及CVM研究结论可靠性的环境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