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179篇
综合类   687篇
基础理论   43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148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4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5 毫秒
801.
强化空间管理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空间开发、促进"多规合一"的新要求。同时,探索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以长春新区发展规划为例,提出前端空间引导、后端影响调控的生态空间管理体系。前端通过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空间识别,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确定开发"底线"。后端通过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技术,对生境退化度及生境质量进行空间评价,识别生境威胁源影响区域,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控建议。研究表明:耕地是新区发生变化幅度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纳入生态空间管控的用地约占16.2%。其中,15.8%的用地建议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未来城市开发对生境有一定影响,整体生境质量平均值由0.401下降至0.328。  相似文献   
802.
生态流量保障的重难点在于流域生态流量不足问题的妥善解决。生态流量不足基于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型”和“人为型”。“人为型”生态流量不足的根源在于《水法》第4条规定的三生用水关系未得到妥善处理,实质上是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合理所致。具体表现为水资源保护理念镶嵌在制度表层、生态流量缺乏核心制度保障、流域规划匮乏强效监督机制、流域水资源分配信息公开不足、末端行政考核制度偏重水质管控、生态用水制度顶层设计与地方实施间落差巨大等。流域立法作为立法体系的中间环节,对上位法具有填补协调功能,对地方立法具有引领指导作用。建议在流域立法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解构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现存的制度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成流域特有保护理念到实体制度的转型。二是基于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的开展以及有效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需要,建立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制度体系不可或缺。三是基于流域规划对三生用水的初始分配性,将生态流量供给纳入流域规划体系中,从水资源分配初始阶段保障生态流量,同时强化流域水资源规划制度的监督机制,健全规划制定的程序性规范,明确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人员的构成规则、方式及模式。四是依法加深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五是完善行政考核制度体系强化对生态流量供给的考核。  相似文献   
803.
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规划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河流水质灰色模型,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规划。灰色规划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概述了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规划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系统灰色规划模型的求解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04.
搞好工业发展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途径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该文通过本钢“400万吨钢"发展规划的环保分析,提出了搞好工业发展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本钢通过发展规划、实施技术改造,不但能够消除一些老污染源,而且还为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其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05.
A Systems Approach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n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a recent media-fueled transition from a scientific to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biodiversity has become an issue of ethics and ensuing values, beyond its traditional ecological roots. More fundamentally,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of biodiversity is being challenged by the emergence of a post-normal or systems-based approach to science. A systems-based perspective of living systems rests on the central tenets of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and necessitates flexibility, anticipation and adaptation rather than prediction and control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new perspectiv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challenges in the context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ning. The new perspectives of biodiversity are identified and explored, and the emergence of a new ecological contex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analysis, the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are considered, and a systems-based or post-normal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proposed. In light of the new perspectiv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 should ultimately reflect the essence of living systems: they should be diverse, adaptive, and self-organizing, accepting the ecological realities of change.  相似文献   
806.
生态环境规划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工具,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生态环境规划相关数字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态环境规划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分析了传统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一些技术方法落后、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有待深入、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生态环境规划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数值模拟、大数据分析、数字空间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07.
为从城市具体规划建设的视角进行防灾能力评价,找到城市空间与设施的防灾薄弱环节,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首先,在深入分析城市抗灾-救灾理念的基础上,从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2个方面,建立适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防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防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防灾有向加权图模型,通过PageRank算法对用地单元防灾能力值进行排序,实现防灾减灾能力的定量评价;最后,通过某市规划实例检验评价模型,针对控规单元的防灾问题提出规划提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控规单元的防灾能力等级评价,反映城市控规单元防灾能力的分布情况,发现用地单元规划建设中的防灾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80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得出结论:将秦皇岛建设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09.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参与宏观决策的有效途径.在对江苏、云南、重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在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浙江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1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erging role of digital tools in a collaborative planning process for British Columbia's Bowen Island.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igital workshop', combining the interactive CommunityViz tool with the immersive lab facilities at the Collaborative for Advanced Landscape Planning (CALP). In support of the larger community planning process, two 3-h workshops were held at CALP's Landscape Immersion Lab. To facilitate collaborative exploration, the interactive landscape visualisation and real-time data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CommunityViz were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possible outcomes of residential density policies for Bowen Island's Snug Cov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planning workshops were structured to provide the 14 semi-expert participa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contentious residential density components of the draft Snug Cove Village Plan. The abilities to dynamically explore the visualisations of the planning proposals, and to see real-time changes in indicator metrics were considered particularly informative, and appeared to increase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n. Written and verbal responses indicated, however, that there was insufficient time to examine and inte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during the workshop, suggesting a need to examine in greater depth how and when these tools might best be employed in collaborative settings. Current and future research relating to this projec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