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4篇 |
废物处理 | 26篇 |
环保管理 | 110篇 |
综合类 | 392篇 |
基础理论 | 1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5篇 |
评价与监测 | 36篇 |
社会与环境 | 2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探究北方富营养化咸水湖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以内蒙古岱海为例,于2023年4月、7月和10月按水文分布特征选取10个监测点,采用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和模型法测定岱海近岸带、开阔湖区和湖心区表层水体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交换通量.研究期间,岱海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季节变化显著;表层水体CO2、CH4和N2O浓度平均值为(26.52 ±17.58) μmol·L-1、(282.30 ±172.30) nmol·L-1和(9.09 ±1.64) nmol·L-1,平均通量为(5.29 ±11.98) mmol·(m2·d)-1、(178.24 ±63.34) μmol·(m2·d)-1和(-0.74 ±1.28) μmol·(m2·d)-1,累计排放量为50 770.77、543.52和-4.21 kg·km-2,全球增温潜势[以CO2当量(CO2-eq)计]为50 770.77、15 218.49和-1 254.48 kg·km-2.结果表明,岱海是大气CO2和CH4的源,是N2O的汇.对温室气体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岱海CO2浓度和通量的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影响CH4浓度和通量的因子为水温(WT)、水深(WD)、风速(WS)、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总氮(TN);影响N2O浓度和通量的因子为WT、WS和TN.此外,岱海自身的营养水平和盐度特性也是影响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Sn-3.5Ag-0.75Cu无铅焊料及其与Cu基板的钎焊接头在模拟土壤的NaCl,NaCl-Na2SO4和NaCl-Na2SO4-Na2CO3溶液中Sn元素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焊料在NaCl-Na2SO4-Na2CO3溶液中Sn的浸出相对严重;而接头在NaCl溶液中Sn的浸出量最多.在Sn浸出量多的焊料和接头表面形成厚而疏松的腐蚀产物,XRD分析表明其产物主要由SnO,SnO2和Sn4(OH)6Cl2组成.动电位极化测试分析表明接头中Cu基板与焊料合金之间的电偶腐蚀是焊料合金与接头在同种溶液中Sn元素浸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ABSTRACTGlob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hinese ideal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Human Beings. The report of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committed to proactive mitigation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further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oth of which are largely integrated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BRI are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South–South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ooperation proposed by China from previous UN summits. Based on shared ideas, intersected agendas, and compatible governance approaches, BRI an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ow increasingly relevant and they might form synergies based on increasingly interactive relations. In sum, seek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BRI and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could address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deficits and enhance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相似文献
105.
为评估北方季冻区除冰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开展了混凝土试件的盐冻试验,根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与质量损失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冻融环境下的损伤情况,得到了盐冻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盐冻损伤度随冻融循环周期变化的关系式。同时将钢筋混凝土盐冻损伤度引入到氯离子扩散模型(DuraCete模型)中,修正了公式中氯离子扩散系数,使得该公式更适用于冻融环境,最终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公式。修正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公式既考虑了冻融和氯离子侵蚀双重作用,又不需要对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经验取值,使得本预测模型更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6.
对东滩植被带光量子通量密度的调查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带与海三棱藨草带光量子通量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值分别为1 570和1 556μmol/(m2·s)。光照对两物种的生长、繁殖等植物行为的影响只取决于其对光照的利用能力和效率;在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混生带,到达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效应达63%,表明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具有强的遮荫作用。光照不足严重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在混生带,海三棱藨草生长速率降低,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减少,植株高度增加。因此,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作用,抑制了海三棱藨草在中潮滩的更新过程,因而也是造成海三棱藨草生境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CH4和N2O排放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探索其源汇及地域排放特征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和N2O排放量的基础。利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了江苏沿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蒿(Suada salsa)、光滩、水面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湿地CH4和N2O排放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地上部生物量为1.70 kg·m^-2,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5 g·kg^-1;分别是芦苇和盐蒿湿地的2.50-3.43和2.15-4.15倍。2)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土壤10 cm处氧化还原电位(Eh)有明显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3:00,最高值出现在12:00;光滩和盐蒿湿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3)互花米草湿地 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0.52 mg·m^-2·h^-1,是其他湿地的2.12-6.40倍;N2O日平均通量为-3.24μg·m^-2·h^-1,显著低于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最高值(0.73 mg·m^-2·h^-1和0.30 mg·m^-2·h^-1)出现在15:00,最低值(0.37 mg·m^-2·h^-1和0.17 mg·m^-2·h^-1)出现在3:00,均与土壤孔隙水中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10 cm土温、Eh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显著正相关(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N2O通量9:00-18:00为负值,21:00—6:00为正值,均与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CH4和N2O排放通量没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沿海湿地CH4排放,但降低了N2O排放,植物对CH4传输作用以及向根际传输O2和易分解有机物是导致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和N2O排放表现出日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河流型硅藻水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做了一般性探讨,并重点关注了河流型水华的发生机制的独特点。河流水华种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静水生态系统水华种类除中心硅藻纲还包括部分羽纹硅藻纲种类。河流水华硅藻种类对营养盐浓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与静水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硅藻水华受气象和水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河流硅藻水华中常具有时滞现象,其中由气象和水文因素引起的时滞现象最为明显。目前河流硅藻水华的防治仍然以上游水库下泄稀释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河流水华硅藻的生理属性、硅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水与抑制水华的统筹以及其他控制水华的方法都是未来河流硅藻水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对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 ,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 ,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 ,生态将继续退化 ,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 ,调整用水格局 ,发展节水经济 ,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 ,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人为活动而忽视自然因素作用的倾向 ,讨论了水库兴修、灌溉、土地利用与改良、深层水利用、水环境脆弱性等水资源—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ollution, social deprivation and health in the city of Leeds, UK under a baseline and three distance-based road user charging (RUC) scenarios set at 2 pence, 10 pence and 20 pence/km. Through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linked models of traffic, emission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air quality was modelled in response to RUC scenarios. The pollutant modelled were NO(2), PM(10), CO, benzene and 1,3-butadiene, though results of NO(2) a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UC scenario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ase' scenario, all set for the year 2005. The RUC initiatives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in ambient concentrations of NO(2). The study correlates NO(2) concentrations with derived indices of social deprivation and health.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positive but weak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air quality and social deprivation, and indicates that deprived population group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exposed to higher NO(2) leve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quality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population is weak.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depriva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RUC scenarios result in reducing disparity between affluent and depriv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