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安全科学   531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586篇
综合类   1768篇
基础理论   153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16篇
评价与监测   104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01.
毒死蜱在香蕉、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测香蕉中毒死蜱的残留量,科学、安全地使用毒死蜱防治香蕉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香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香蕉中,毒死蜱的原始沉积量较高,残留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处理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1.0724e-014149t和y=1.7840e-0.1468t,半衰期(T1/2)为4.8 d,降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31.4~31.8d;在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降解动态方程为y=6.4365e-1412t,T1/2为4.9d,T0.99为32.7 d.距第2次施药后60~68d,最终在香蕉与土壤中均未检出毒死蜱残留量(检出限为0.005mg/kg).研究表明,漳州蕉区在香蕉生产上科学、合理地施用毒死蜱,其最终残留符合NY/T 750-2011规定的MRL要求,不会对蕉园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02.
采用富集培养及平板分离方法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SNUX-1,经形态特征及16S rRNA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对该菌株絮凝活性分布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为胞外产物,显色剂显色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不含蛋白质成分,含有糖类成分;在以蔗糖为碳源、培养基初始pH值为8、以氯化铜为助凝剂的条件下培养12 h,该菌株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最高,达96.71%,可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03.
采集了长焰煤粉并提取其中的胶体,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Zeta电位仪对煤基胶体的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研究了煤基胶体在石英砂的多孔介质柱中的运移特征及p H值、阳离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煤基胶体的实测粒径与理论计算粒径基本吻合,煤基胶体表面具有丰富的褶皱和极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并呈片状,煤基胶体的化学组成以芳香烃为主,在试验范围内,煤基胶体的Zeta电位在-34.0~-21.2 e V,随p H值升高而下降。溶液p H=7时,煤基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能力最强,c/c0为0.664,增加p H值或降低p H值,运移能力下降。Ca离子对煤基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离子强度IS(Ca Cl2)由0.001 mmol/L增加到0.1 mmol/L时,胶体悬液c/c0从0.569降至0.129。  相似文献   
904.
On the basis of a unique firm-level dataset from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sector,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and non-environmental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The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with 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s points to an extremely high relevance of R&D activities for al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ypes, as well as to the relevance of a few market pull factor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dditionally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sational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In this regard, not only certifi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but also specific process- and product-related environmental organisational measures and even general organisational measures, such as the certification of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ISO 9001, play a crucial role. The estimation results therefore suggest the encouragement of firm-internal R&D activities and organisational measures by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order to stimula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which are able to both limit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and contribute to the technological modernisation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905.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ombined biological/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OP)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500 mg/L) of azo dye Acid Red 18 (AR18). Two alternating anaerobic–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1 and SBR2 without and with external feeding at the beginning of aeration cycle, respectively) were operated. The effluent of the SBRs was then post treated through enhanced Fenton process (using zero-valent iron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irradiation). More than 90% and 97% of COD was removed in the combined SBR/AOP system without external carbon source (CTS1) and with external feeding (CTS2),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dye and its metabolites using UV–vis and HPLC analysis also proved that 99% of the original dye was decolorized and more than 89% of its metabolites were degraded through CST2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ported values in the literature. Besides, more than 87% of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in CST2 compared to only 54.5% removal efficiency in CST1. Regard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combined treatment system (CTS2) can be suggest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high azo dye AR18 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06.
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废弃物即是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固态或者半固态物质,一般来说包括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很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是间接性的、潜在的以及长期性的综合影响。现结合笔者实际研究,分析了常见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并就当前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07.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烟嘧磺隆降解菌SY-6进行细胞固定化,通过单因素实验明确了菌株包埋SY-6的最优条件,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含量为4%,Ca Cl2含量为3%,固化时间为4 h,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传质性能及其对烟嘧磺隆的降解率较高。固定化细胞降解烟嘧磺隆的最佳条件为p H为7.0、温度为30℃、包菌量为5%。在不同p H或温度下,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有较宽泛的耐受性。将包埋的SY-6投加到序批式反应器(简称SBR)中处理烟嘧磺隆废水,结果表明,菌株SY-6在合适的使用周期内稳定性较高且对烟嘧磺隆废水降解效果较好,为烟嘧磺隆固定化细菌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8.
针对关于城市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探讨问题,提出选择治理手段来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如光催化技术、物理吸附技术、高温熏蒸技术、臭氧和空气负离子净化技术,探讨了室内污染治理存在的误区,包括过度信赖活性炭、过度信赖植物吸附、受产品宣传误导,提出了如何选择室内污染治理手段,主要包括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根据装修材料选择治理手段和根据房间的布局及使用功能选择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90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战略决策.本文从环境质量改善及污染控制的有效性方面,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污染控制之间的互作效应关系,并探讨了有效的实现方式.研究结果旨在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展开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0.
在确定环境保护规划文本语义解析目标的基础上,列举了规划文本的形式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了规划评估的两类建模技术:基于驱动力的模型构建技术和基于利益驱动的模型构建技术,并针对语义模型构建相关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推广计算机信息搜索与统计技术在文本形式分析技术方法领域的应用;(2)关注评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的主张、焦虑、争议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