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629篇
基础理论   231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为研究岩溶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细菌群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沉积物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DNA V4、V5区进行测序并分析,共得到有效序列711 403条,序列平均长度为372.34 bp,聚类产生5 952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包含70个门,150个纲,195个目,325个科,446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类群,占比为18.33%~44.16%,并以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及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为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类群中包含了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脱硫酸盐橡菌属(Desulfatiglans)等参与硫元素循环的菌群,推测对湿地沉积物中的硫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属水平上存在大量(37.85%~84.67%)未分类(Unclassified)细菌类群.在会仙岩溶湿地水质及沉积物化学指标中,与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ρ(NO3--N)、ρ(NO2--N)、ρ(TP)和ρ(TN)等水质指标.研究显示,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细菌具有很高的多样性,沉积物中蕴藏了许多潜在新物种;并且,水质指标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较大,说明人为因素对于会仙岩溶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62.
7条环太湖河流沉积物氮含量沿程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2009年9月采集7条主要环太湖河流沿程3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和有机氮(ON)含量,揭示分布特征,旨在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这些表层沉积物TN平均1 303.49 mg.kg-1,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在社渎港和长兜港;NH4+-N和ON的空间分布与TN基本一致,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21.57 mg.kg-1和1 095.71 mg.kg-1,各沉积物中NO3--N含量较低,均不足TN的1%,平均含量0.79 mg.kg-1.7条河流沉积物整体上以ON为主,NH4+-N为无机氮主要存在形式,多数河流表层沉积物氮含量沿程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63.
IntroductionTheurbanriverbasinsaregenerallylocatedinconstructedregions ,easilyinfluencedbyhumanactivities.Contaminantsineffluentsfromindustriesandresidentialareascontributetourbanriverpollution .Aquaticcontaminantsprecipitatetothebottomoftheriversandpr…  相似文献   
864.
地质累积指数是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常用参数。选择地球化学背景对地质累积指数的影响 ,在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时 ,应选择与该沉积物有直接联系的地球化学背景 ,由此而进行的污染状况分析才更真实。  相似文献   
865.
长江口PCBs污染及水环境PCBs研究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PCBs总量为 1 0 .7~ 2 8.6μg/kg,1 1个样品检出率 1 0 0 % ,新生沙岛九段沙潮滩沉积物同样检出PCBs,因此长江口PCBs污染应当引起重视。近年来国内外PCBs研究新的趋势 ,对治理PCBs污染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66.
近50年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Hg、Cu累积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瑞利  柴民伟  邱国玉  贺蓓 《环境科学》2012,33(12):4276-4283
海湾地区沉积物在输运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信息.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柱状沉积物进行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沉积速率为1.38 cm.a-1.沉积物容重、pH、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在整个剖面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6~0.71 g.cm-3、6~7、2.93×103~4.97×103μS·cm-1和1.5%~3.8%.随着沉积物剖面深度的增加,沉积物容重和电导率逐渐升高,TOC逐渐降低,pH变化不明显.沉积物中Hg和Cu含量在整个剖面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2~196 ng·g-1和29~83μg.g-1,两者在14 cm以上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再往下又逐渐降低.沉积物Hg和Cu的生态危害系数随沉积物剖面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4 cm深度处达到最大,分别为39.10和13.85.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Hg和Cu的生态危害系数均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1960~1985年间,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1985~2000年间深圳经济的快速崛起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Hg和Cu污染积累及生态危害有显著贡献.2000年后,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降低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Hg和Cu含量,改善了红树林的环境生态状况.深圳湾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较好地反映了深圳湾周边地区及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对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过程和程度.  相似文献   
867.
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富营养化湖泊的沉积物湿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温度和氧气对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过程维持pH值动态恒定,当起始pH值为1或12时,沉积物磷化氢消失很快;起始pH值为10时,吸附态磷化氢的净积累量较大;起始pH值4~12的条件下,向沉积物一水体系中加碱可使吸附态磷化氢的积累量增加.温度对吸附态磷化氢的生成和释放均有影响,20℃时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净积累量最大.氧气对吸附态磷化氢的影响不显.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净含量是其生成和释放相互平衡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8.
长江口岸带柱状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通过对长江河口岸带柱状沉积物中P的分析,揭示了沉积物中P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柱状沉积物中P的存在形态主要有DP、Al-P、Fe-P、Ca-P和OP等5种,其中以Ca-P(约占TP的28%-52%)和OP(约占TP的43%-68%)为主。研究发现,在近排污口的柱状沉积物中Al-P和有机碳(TOC)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具Al-P含量明显高于非排污口处的朝阳柱样,反映了柱状沉积物中各形态P的分布特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明显。此外,柱状沉积物中P的存在特征受沉积速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69.
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的仪器分析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条件实验,确定影响含碳酸盐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分析的主要因素是清洗操作和空气中吸湿恒重操作。真空干燥法与清洗烘干法的结果一致。较合理的有机碳分析是用约40~60倍体积的1N盐酸在超声振荡作用下将无机碳清除,过滤清洗至无氯离子,并在分析前于空气中吸湿平衡,所用样品重量之差应小于5%,分析相对误差为±14%。  相似文献   
870.
李如忠  叶舟  高苏蒂  郑侠 《环境科学》2017,38(8):3235-3242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城郊溪流底质磷吸收的影响,2016年6~11月在合肥市城市边缘某一源头溪流逐月采集溪流底质样,利用实验培养法分析人为扰动背景下溪流底质磷的生物与非生物吸收潜力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底质磷的总吸收潜力和非生物吸收潜力都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毗邻排污口的3号采样点沉积物磷的总吸收潜力和非生物吸收潜力明显高于其它各采样点;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季,6个采样点位底质磷的生物吸收贡献率都低于相应的非生物吸收贡献率,而且彼此之间差异十分明显;各采样点底质磷的吸收潜力、吸收贡献率的逐月变化态势,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强烈人为扰动对溪流底质磷的生物吸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