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6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725篇
安全科学   651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678篇
综合类   3379篇
基础理论   551篇
污染及防治   475篇
评价与监测   325篇
社会与环境   242篇
灾害及防治   34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01.
中国南方主要防火树种的防火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我国南方的主要防火树种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以易燃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对照,对其代表性树种---木荷(Schimasuperb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等的防火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树种具有着火温度高、水分含量高,且析出速率快、活化能高、挥发分发热量低等特点。主成分分析表明,树叶的着火温度、含水率、水分析出速率、活化能及挥发分发热量等可作为判断树种防火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而苯-乙醇抽取物和粗灰分含量等可作为辅助性判断指标。文章最后提出了主要防火树种的开发利用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2.
MekongRiverisoriginatedinthenorthernrangeofTibetQinghaiPlateauofChina,flowingthroughsixcountries,theyareChina(YunnanProvince),M?..  相似文献   
103.
呷村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的含金、稀土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日本黑矿相似.矿床形成于中低温、较低压的环境.成矿溶液为中等盐度、低密度水热体系.铅等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岛弧火山岩,硫和锶来自深部岩浆和海水,成矿水介质以大气降水为主,为典型海底火山热液—喷气沉积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04.
Soilwatercharacteristicsinmountainpoplarstandanditsbenefitsto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loesshillyregionWuQinxiao;LiuXiangdong...  相似文献   
105.
化学发光流动注射法测定雨水中过氧化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分析装置,将16孔阀连接成异步双流路,以过氧化氢-鲁米诺-钴(Ⅱ)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快速测定雨水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1ng/ml,在0.1—400ppb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差为0.78—3.03%,每小时可分析480个以上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6.
人工湿地处理皂素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姜是生产“药用黄金”——皂素的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是一种难降解、污染物浓度高的酸性废水,目前还没有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废水处理工艺。本文主要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经两相厌氧工艺一好氧工艺组合工艺处理之后的废水,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经过4个月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人工湿地COD平均去除率为47.79%,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5.64%,总磷平均去除率为88.82%。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作为皂素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利用2017年四川盆地18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污染特征及不同季节近地面风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各城市PM2.5逐小时浓度,结合近地面风场特征分析出四川盆地污染物变化趋势最相似的城市组合,探索污染物传输特征.研究发现,分异指数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传输通道城市组合与地面风场基本相符.四川盆地污染物输送途径可能包括以下3条路径,第1条"川西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广元→绵阳东南部→德阳→成都、眉山北部→雅安流动;第2条"川中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巴中→南充北部→遂宁北部、绵阳东南部→资阳北部→眉山东部→乐山北部流动;第3条"川东通道":污染物随气流沿重庆北部→达州、广安→南充南部→遂宁中部→资阳东部→内江、自贡→宜宾、泸州流动.川西通道城市污染排放量大,容易引起连片污染,对应城市群应实施联防联控;川东通道末端在川南城市群和重庆形成风场辐合,造成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因此,建议在中长期产业布局中减少川南城市群的重污染企业.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对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研究,总结了安徽岳山银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该矿床为火山一次火山气液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9.
应用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灰熔融性测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RD等仪器手段对国内2种垃圾焚烧飞灰的密度、颗粒特性、熔点、成分和晶相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2种灰样颗粒直径的数量积分分布非常接近,其中基本没有超过40/μm的颗粒。由于垃圾焚烧飞灰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其熔点有很大的不同。此外,XRD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飞灰其晶相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可能与垃圾的来源和焚烧工艺以及烟气处理方法有关。实验结果为飞灰无害化低温烧结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Historical trends in annual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for 11 gauging stations located throughout Iowa. Discharge records from nine eight‐digit hydrologic unit code (HUC‐8) watersheds were examined for the period 1940 to 2000, whereas data for two larger river systems (Cedar and Des Moines Rivers) were examined for a longer period of record (1903 to 2000). In nearly all watersheds evaluated, annual base flow, annual minimum flow, and the annual base flow percent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 time. Some rivers also exhibited increasing trends in total annual discharge, whereas only the Maquoketa River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nual maximum flows. Regression of stream discharge versus precipitation indicated that more precipitation is being routed into streams as base flow than as storm flow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stream flow trends are hypothesized to include improved conservation practices, greater artificial drainage, increasing row crop production, and channel incision. Each of these reason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trends, and all are likely responsible to some degree in most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