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291篇
综合类   673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317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选取1996-2010年云南省16个市州的旅游总收入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累计比重等方法分析云南旅游总收入的总体差异,探讨近15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在地带间、地带内和市州际的差异及其变动演进.研究表明,时间上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小幅增长后逐步收敛的特征;空间上,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差异明显但不平衡特征正在逐步缩小.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共同导致,地带间差异已有所缓和;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中地区是地带内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时空差异及其变动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2.
在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所遵循的市场导向、规划指导、产业互动、择优扶强、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集群、以核心吸引物为中心的综合旅游产业集群、以旅游景观廊道为依托的餐饮购物业集群、以特色村镇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需要在产业要素整合、龙头企业培育、公共服务提供、重点项目建设、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4.
福建太姥山龙潭洞地质环境与景观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福建太姥山龙潭洞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并对龙潭洞的规模形态、形成机制及景观资源特点进行讨论,为龙潭洞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论江西省田塍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塍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田塍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本文分析了江西田塍资源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开发利用田塍资源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了开发利用江西田塍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6.
甘肃省作物布局演变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甘肃省1985-2005年的气候资料和同时期主要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过去20 a里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河西地区,玉米和棉花播种范围扩张趋势明显,种植面积比重显著增加,春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快速降低,种植范围大幅向祁连山浅山区退缩,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使玉米和棉花逐渐取代小麦成为河西主要作物,并最终导致该区主要作物种植格局从以小麦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棉花为主;在中部地区,春小麦面积逐年缩小,冬小麦和杂粮种植扩张,玉米的种植比例逐年上升,马铃薯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了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种植格局;在东南部地区,春小麦和冬小麦面积逐年缩小,玉米、冬油菜和其他喜温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年上升。相关分析表明,上述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7.
江苏省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及其对臭氧生成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思佳  刘倩  赵秋月 《环境科学》2018,39(2):592-599
基于江苏省工业、能源、环境等活动水平数据,结合排放因子法和源成分谱研究成果,建立了江苏省分市、分行业、分物种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其对臭氧的生成贡献.结果显示,江苏省2015年VOCs人为源排放量为192.78万t,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源、有机溶剂使用源、生物质燃烧源、移动源、有机溶剂储运源排放质量分数分别为7.38%、27.93%、39.56%、3.55%、16.18%、5.39%.苏州、南京、徐州3市VOCs排放量居全省前三位,均超过20万t.56种臭氧前驱物所产生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总量为542.95万t,行业分布与VOCs排放总量的行业分布相似,机械设备制造、交通工具制造、建筑装饰等涂装行业对OFP的贡献比例是VOCs排放总量贡献比例的1.3~1.6倍,控制喷涂行业等量的VOCs会产生更大的OFP削减.对OFP贡献大的前10位物种分别是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1,3-丁二烯、甲苯、邻-二甲苯、1-丁烯、乙苯、1,2,4-三甲基苯、对-乙基甲苯,对总OFP的贡献为75.63%.  相似文献   
148.
张淼  丁椿  李彦  王桂霞  林晶晶  孟赫  许杨 《环境科学》2021,42(12):5723-5735
为认识山东省环境空气中O3的污染现状,基于2015~2019年国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O3监测数据、2019~2020年4~9月气象代表站的气象数据及邻近环境空气站的O3监测数据,探究了山东省O3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O3污染日益突出,年均ρ(O3-8h)(90百分位)和ρ(Ox)(O3 与NO2之和)升高速率分别为7.6μg·(m3·a)-1和7.0μg·(m3·a)-1,年均ρ(PM2.5)、ρ(CO)(95百分位数)和ρ(NO2)均逐步下降,下降速率均小于ρ(O3)上升速率.03污染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M型"或"倒V型"月变化特征,在6月或9月达到峰值,且污染月呈提前出现趋势.山东省年均ρ(O3-8h)(90百分位)呈现"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并有区域均匀性发展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山东省ρ(O3-8h)总体与日最高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呈负相关,其中日 最高温度和相对湿度是O3-8h主控气象因子,气象因素对不同城市O3-8h超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9.
山东省不同地形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降水及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对于揭示区域气候变化规律,有效预防和科学评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4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降水日值数据,采用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内山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区的降水和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5年间,全省及各地形区的降水量和降雨侵蚀力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分配均集中在夏季,降雨侵蚀力在时间尺度上存在25年左右的变化周期。空间上,降水和降雨侵蚀力均呈现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分界线由东北至西南沿福山—莱阳—淄博—定陶等站呈“S”型贯穿山东省,界线东南侧降雨侵蚀力高,西北侧降雨侵蚀力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受海拔和地形的影响,东南季风携带湿润气流受胶东半岛丘陵及鲁中南山地的阻挡抬升,致使“S”型分界线东南侧迎风面降水及降雨强度相对较高;西北侧背风面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及降雨侵蚀强度较低。该结果可为山东省水土流失空间特征分析奠定数据基础,同时为区域水土资源利用与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0.
为了解浙江省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居民的膳食健康风险,选择浙江省典型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02对蔬菜和土壤样本,分析了浙江省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Cd、 Cu、 Pb、 Cr、 As、 Ni和Hg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系统评价了蔬菜生产系统生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超标严重,超标率为97.2%,土壤以中轻度污染风险为主,Cd污染风险最大,其次是Pb、 Cu和As.蔬菜中仅有少量豆类和瓜果类蔬菜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2.5%和8.7%.不同种类蔬菜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叶菜>豆类>瓜果类>根茎类.浙江省居民食用本地蔬菜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都在可接受范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面临风险(P<0.01),Cd和Pb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浙江省蔬菜生产系统生产的蔬菜整体处于安全水平,但需要加强对Cd和Pb的污染源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