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197篇
基础理论   6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基于SEM的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绩效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工程项目情境下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构成及其形成绩效机制,基于扎根理论,提出安全文化包含物质、制度、观念及情境4部分,依此构建其与安全绩效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软件AMOS7.0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全情境文化对安全结果产生持续、微弱的负向影响;安全观念文化对安全结果产生较大间接影响;而安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对安全结果的影响都有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安全行为最终影响结果)2方面,并据此提出持续改进情境文化、综合采用行为管理方法与非行为管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2.
PM2.5能够透过人体组织,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环境空气中PM2.5的污染特征具有实际意义。以遂宁市大气连续采样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并预测2012年PM2.5日均浓度值。结果表明,PM2.5和PM10呈显著相关,回归模型 R2为0.618,标准估计误差为0.023630。PM2.5预测值为60μg/m3,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值,且PM2.5污染水平高于PM10,细颗粒物是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3.
为了更简便有效地预测固体废物的厌氧降解参数,通过代表性单组份废物的生物化学甲烷潜力实验,研究了甲烷产生潜力,降解速率和碳贮藏因子这3种厌氧降解参数与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可用多糖、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4种成分替代C、H、N、多糖、蛋白质、脂肪、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9种成分;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数值分析,在厌氧降解参数与多糖、蛋白、脂肪、木质纤维素之间建立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脂肪和多糖含量越高,甲烷产生潜力和降解速率就越大;木质素含量越高,则碳贮藏因子越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烷产生潜力的减小.研究建立的线性方程可为预测固体废物厌氧降解参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4.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205.
为深入研究人因脆弱性影响因素对安全注意力衰减的深层次作用关系,基于复杂系统脆弱性(CSV)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人因脆弱性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8个人因脆弱性因子;然后,引入安全注意力配置作为中介变量,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建立人因脆弱性对安全注意力衰减的SEM。结果表明:安全注意力配置与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安全知识、工作倦怠、安全心理等因子显著相关;安全注意力衰减与安全意识、安全自制力、工作倦怠、安全心理等因子显著相关;安全注意力配置与安全自制力的关系不显著;安全注意力衰减与安全素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安全知识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6.
An ongoing debate in ecology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or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relationship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restored ecosystems because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restoring ecosystem structure will restore ecosystem functioning, but this assumption is frequently not test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novel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exemplify how to apply SEM to explore this relationship, we used a case study examining soil controls on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DNP) in two restored wetlands. Our objectives were to examine (1) whether both restored wetland soil ecosystems had similar relationships among soils variables (i.e. similar soil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2) whether the soil variables driving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DNP) were similar at both sites (i.e. the soil ecosystems were functioning in a similar manner). Using the unique ability of SEM to test model structure, we proposed a SEM to represent the soil ecosystem and tested this structure with field data. We determined that the same model structure was supported by data from both systems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restored wetland systems had similar soil ecosystem structure. To test whether both ecosystems were functioning in a similar way, we examined the parameters of each model. We determined that the drivers of DNP function were not the same at both sites. Higher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of higher DNP at both sites. However, the other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among soils variables were different at each system indicating that the soils were not functioning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at each site.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structure may not necessarily ensure the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In this study we capitalize on an inherent feature of SEM, the ability to test model structure, to test a fundamental ecological question. This novel approach is widely applicable to other systems and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相似文献   
207.
河西地区近5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东  王鹤龄  马忠明 《生态环境》2010,19(7):1550-1555
根据河西地区17站点近5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逐日ET0,以Mann-Kendall法对各站不同季节、年ET0平均总量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武威、古浪、天祝3站年ET0呈增加趋势,其余14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9站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春、夏、秋、冬四季酒泉地区和张掖地区各站ET0值均呈下降趋势,武威地区各站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前者ET0值下降趋势总体较后者明显。典型站点ET0与气候要素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风速是不同季节、不同站点影响ET0变化的首要因子。其次,最高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也是影响年ET0及各站点不同季节ET0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8.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认知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利用"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土地流转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在农户土地流转认知中的作用。研究证实:不同农户认知群体之间存在不同流转认知偏好,"无文化的老农民"相对于"有文化的年轻职业者"在土地流转认知中更加保守;农户对土地的需求普遍偏向土地的资产属性和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具备内在动力;然而,出于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农户不会因为其家庭生产方式和经济来源明显脱离土地而产生强烈的土地转出愿意,农户的家庭生计条件及"土地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村镇干部"取信于民"是农户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促进土地流转认知的最重要因素;流转价格是对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物质与精神"双重损失"的资金补偿,两者的匹配程度对农户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要规范流转程序、健全流转监督机制、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确保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和支持农村教育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和农业经营扶持机制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9.
与传统学科界限鲜明不同,生态经济学强调跨学科交叉研究,注重让问题来决定研究工具集,而不是由研究工具来决定合适的对象。由于生态经济问题涉及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研究对象属性多样、关系复杂,既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学方法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等方法,也包括生活质量、生计途径、消费评估等社会学方法。因此,采取关注学科主要方法发展演化的思路,难以系统地总结生态经济研究进展。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疑是生态经济研究的"天然典型实验场",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遵循从研究对象出发的思路,采用经典的ImPACTS等式框架,以更宽泛的视野和系统的思维框架综述了西北地区典型生态经济实证研究的思路,即:采用等级层次分析方法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某个或多个结构性成分及其关系,再用实际结果检验其正确性。综述重要进展包括:可持续性衡量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角度开展了水资源承载力、生态足迹、能值与上升性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评估开展了条件估值和选择模型,以及环境经济账户、物质流等集成核算工作;人类福利状况评价开展了幸福及生活质量核算工作;开展了生态补偿全流程的实证研究工作;集成模拟模型开展了空间建模环境的构建及简单自然过程的模拟,以LUCC和生态补偿为例进行了较好的自然过程和人文因素相耦合的集成模拟研究;以社会适应性能力作为整体性指标研究了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的适应作用,将社会资源解耦为文化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0.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motorization in China, the number of private cars increases rapidly in urban areas. However, the limit of urban resourc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ffic supply and demand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large cities, while private car consumption has been a new “light” in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Consumers’ behaviors differ from region to region.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we formulat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 comparative study about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sumption of private cars in large and small cities in China is made, and it is hoped that some guidance fo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can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