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安全科学   23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471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式的自然灾害,对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研究边斜坡稳定性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在总结了地震边斜坡稳定性常用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刚体极限平衡法中地震力的确定方法及考虑地震力作用的计算模式,为地震边斜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途径,为该类项目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同类工程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32.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dispersion of exhaled pollutant in the breathing microenvironment (BM) in a room equipped with a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DV) system and indoor air stability conditions (i.e., stable and unstable conditions).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the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BM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DV is combined with the stable condition (DS), pollutant tends to accumulate in the BM, leading to a high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is region. Whereas, when DV is combined with the unstable condition (DU), pollutant diffuses to a relatively wider area beyond the BM, thus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M is substantially reduced. Moreover, increasing the flow rate can reduc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M of the DS but yields little difference of the DU. In addition, personal exposure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 DS has a relatively higher increase rate than DU.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oor air stability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DV systems. DS will lead to a higher health risk for people when they stay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with pollutant sources, and DU is recommended for minimizing pollutant level in the B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providing better air environments for the occupants.  相似文献   
633.
运用非饱和土渗流与强度理论,把渗流计算的水力条件用于边坡稳定分析之中,对沟后面板砂砾石坝进行了渗流场分析与边坡稳定计算,得到一些新的结论,可补充以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坝料填筑分离造成的渗透各向异性尽管使浸润线升高,但是由于水平排水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坝体的孔隙水压力总体上降低,从而也就提高了边坡的抗滑稳定安全性;当顶部面板与坝体脱开并导致异常状态渗流时,坝体顶部有一饱和区并且渗流出逸点很高,但坝体中部仍未饱和,异常状态渗流增加的孔隙水压力有限,对坝坡的抗滑稳定影响也很小,因此,按照最高浸润线的位置确定孔隙水压力进行抗滑稳定计算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坝顶异常状态渗流增加的孔隙水压力并不会导致下游坝坡滑动失稳,而坝体顶部渗透破坏会导致局部坍塌,最终发生溃坝事故。  相似文献   
634.
采用双平面滑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考虑了水压力、地震动荷载的作用并进行加固研究,探讨了结构面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压力是边坡破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地震动荷载对边坡稳态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应当将总锚固力的标准值提高到2920 kN,才能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锚固角为25°时,锚固效果较好又相对经济;结构面力学参数1φ对边坡稳定性没有影响,参数c1、c2和2φ增大有利于边坡稳定,这三个参数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增强,但是总的来说影响并不大。本文研究方法和成果可以为改善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5.
为阐明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以福州平原红壤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后早稻田和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包括粒径0.25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型维数(D)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对照样地,0~40 cm土层中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均表现为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微团聚体(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团聚体粒级越大,含量越少;秸秆还田对0~40 cm土层中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p0.05),并显著减少了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GMD和D值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值,显著降低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D值(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  相似文献   
636.
Pure nano-Al13 and aggregates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to examine the particle size e ect of coagulation with inorganic polymer flocculant. The property and stability of various species formed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Infrared, 27Al-NMR, photo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PCS), and Ferron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exhibited di erent roles on the stability of Al13. The quantity of Alb species analyzed by ferron assay in the initial aging period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at of Al13, 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in a dimension range of 1–2 nm by PCS. Al13 solution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0.5–2.11 mol/L) were observed to undergo further aggregation with aging. The aggregates with a wid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disappeared/decreased Al13 basis on the 27Al-NMR spectrum, whereas a part of Al13 would still remain as Alb. At low concentrations, Al13 solution was quite stable at normal temperature, but lost its stability quickly when heating to 90°C.  相似文献   
637.
不同剪切条件下活性污泥理化性质及脱水性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越  王毅力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234-3243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原始活性污泥和最佳投药量下调理污泥的毛细管吸水时间、粒度、分形维数、Zeta电位和上清液SS值等参数随剪切强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污泥的剪切敏感性和强度因子及粒径、强度等参数与速度梯度(G)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剪切导致原始污泥和调理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相应的临界剪切强度分别为700 r·min-1G=554.6 s-1)和400 r·min-1G=239.5 s-1),并暴露出更多带负电荷的新鲜表面.原始污泥的质量分形维数受剪切作用影响不大,其粒径在一定范围内随剪切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调理污泥絮体的质量分形维数却随之上升,粒度随之降低.原始污泥与调理污泥絮体的KSS值分别为4.73×10-2、8.33×10-2,稳定絮体粒径常数γ值分别为4.99×10-2、35.19×10-2,且前者的强度因子较高,它们均表明原始污泥的剪切稳定性更好.剥离是原始污泥剪切破碎的主要机制,而调理污泥在临界剪切强度以上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剪切分裂机制.此外,污泥粒径、强度均与G值呈现较好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638.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入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群落生存状况、土壤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外来入侵种飞机草生长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群落内本地种盖度、群落高度等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本地种的生长能对飞机草的入侵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光因子可能是影响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本地物种多样性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影响也较显著,说明本地种多样性能有效抵御飞机草入侵;人为干扰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干扰能促进飞机草的入侵;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的关系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群落内肥水充裕程度与调节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光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造成的。群落的稳定性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稳定性较高的群落更能有效的抵御飞机草的入侵,稳定性较低的群落更容易受到飞机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639.
利用由微孔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制成的工业级膜组件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进行支撑气膜法脱除研究,考察了泡沫分离-石灰絮凝等预处理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表面张力及COD值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物料因素和操作因素对膜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工艺的长期操作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技术不仅可显著提高垃圾渗滤液的表面张力,还可大大降低其色度和COD值。当进料流量为100 L/h、进料氨氮浓度为1 000~3 000 mg/L、硫酸吸收液流量为200 L/h、硫酸浓度为6%~10%、温度为20~30℃时,支撑气膜过程(两级膜组件串联)可有效脱除垃圾渗滤液中99%以上的氨氮,同时得到含10%~15%硫酸铵的水溶液作为副产品。工业级支撑气膜组件在连续运行的2个月内保持了良好的传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40.
通过对宝珠寺水库库区塌岸情况的现场调查及其典型塌岸区的工程地质测绘,查明了其塌岸主要发生在第四系残坡积及古滑坡堆积体库岸的规律;建立了库区塌岸的3种主要模式:冲刷塌岸型,蠕动-张裂变形,牵引式滑移-拉裂错落;重点剖析了各模式典型塌岸段的形成发展过程及机制,计算分析出不同水位下的典型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统计得出冲刷塌岸后各类岸坡的水上稳定坡角、水下磨蚀坡角;最后,阐明了水库岸坡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条件是塌岸发生的内因,而水库水位消落时岩体中排水不畅所形成的滞后的动水压力,是使滑坡及土体发生蠕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