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13篇
综合类   660篇
基础理论   284篇
污染及防治   505篇
评价与监测   323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华 《四川环境》2008,27(1):40-41,51
介绍了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组成、作用于流通范围,提出了环境监测信息的构架、环境数据库的设计原则、环境监测应用软件的开发思路,以及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62.
Phleum pratense and Poa pratens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01) on plots with more than 250 ppm copper. Above-ground biomass of Phleum pratens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on plots with copper levels above 250 ppm. Decreased mean grass density was found on plots with pH < 6.4, but the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r Juncus balticus, which had increased density on plots with pH < 6.4. In contrast to the clear impacts of trace metals and pH on vegetation, other site characteristics did not alter measure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63.
基于OPC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控制网接入上层管理网难和各个安全监控系统互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工控设备配有的OPC服务器,与矿井下各安全监控分站建立通讯关系,并遵循统一的OPC协议,将采集的井下实时状况数据整合到SQL Server2005关系数据库中,借助工业以太网上传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平台,经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显示,可以快捷直观地了解井下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页W eb在整个煤矿企业内部办公网络中进行发布,让安全信息得到全矿的分享。这里以煤矿注浆监测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OPC技术实现上层网与终端注浆监控网通讯的方案。  相似文献   
64.
李会杰  单文丽 《环境与发展》2020,(2):154-154,15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确保其监测结果准确性、代表性、全面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情况下,采取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并优化土壤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促进土壤监测工作的优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土壤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实施的各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5.
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城市化和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工业企业搬迁或遗留的污染场地数量与日俱增,亟须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作,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综述了我国污染场地及其产生、状态和风险,污染场地管理、修复技术及工程实践进展,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主要问题,场地污染防治与修复政策、技术和融资机制需求,旨在推进污染场...  相似文献   
66.
淮南潘北矿塌陷湿地土壤退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带来的地面塌陷是极为重要的新生环境地质问题。以淮南潘北矿塌陷湿地为研究区域,其总氮(TN)含量平均水平为1.04g/kg,总磷(TP)含量平均水平为425mg/kg,在空间分布上均有从非季节性积水区向季节性积水区递减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间总氮与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与pH呈负向相关,与有效磷(AP)呈正向相关;总磷与有效磷表现为极显著相关;AP与有效钾(AK)、SOM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应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原理,以TN、TP、AP、AK和SOM等5个土壤肥力指标为基础,对该区域季节性积水区和非积水区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季节性积水区IFI为0.463,非积水区IFI为 0.601,表明塌陷湿地形成后会加剧水域周边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67.
综述了国际上典型工业场地有机溶剂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机制及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从抽出-处理发展到治理污染源区和污染羽的纳米铁技术,涌现出-大批较为成熟的联合化学与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潜力较大的有治理污染羽的渗透反应墙、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微生物强化降解及基于监测的自然衰减等.文...  相似文献   
68.
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钼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选择该矿区受污染农田土壤样本8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欧共体参比司推荐的BCR三步连续提取法进行化学形态分析;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As、Hg、Cr、Cd、Zn、Cu、Ni的全量及各种化学形态的含量并进行评价,同时对矿区地下水进行分析;采用spa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矿山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物为Cd、Hg并伴有Cr污染;Nemerow综合指数6.81,综合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壤已受严重污染;Cd与As污染来源基本相同,Cu、Ni、Zn污染来源基本相同,Hg有独立的污染来源;重金属中化学形态分布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结合态>酸可提取态;重金属Cr及Hg的有效态比例较大,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矿山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可能是污染地下水的浇灌,矿石的开采、运输和大气降尘等过程;有机农药及塑料农用制品的施用过程,自然成土、矿物的伴生及其转化等过程.  相似文献   
69.
黔西北土法炼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四个矿区周围的土壤和植物(蔬菜和作物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壤和植物重金属(Zn、Cd、Pb、Cu和As)污染现状进行了监测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四个土法炼锌矿区除野马川的土壤属于中度污染外,其余全部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并且Cd是每个矿区的主要污染元素;土法炼锌矿区周围的蔬菜已全部受到严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在10.83~40.67之间,属于重度污染,蔬菜污染主要以Cd为主,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4倍;矿区周围其他植物如土豆、玉米和绿肥等中的重金属亦严重超标,主要以Pb污染为主,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366.75倍.说明矿区土壤中种植作物的生长及食用安全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0.
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金属光谱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Cr、Cu、Ni、Pb、Zn和As六种金属,结果发现,重金属光谱分析仪对Cu、Pb、Zn和As四种金属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与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数据接近,误差可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重金属光谱分析仪测定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满足大部分重金属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