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8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61.
模拟南海大气环境下耐候钢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室内模拟南海大气环境加速腐蚀试验,对比分析几种钢腐蚀性能优劣,为开发耐南海大气腐蚀用钢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用Q235B,Q355和Q500q E三种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方法模拟南海苛刻大气环境对试样进行耐蚀性测试,通过试样表面形貌观察、腐蚀质量损失计算和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其腐蚀行为机制。结果 Q235B表面最先被腐蚀产物完全覆盖,腐蚀速率始终大于另外两种材料。Q355和Q500q E表面膜初期起到延缓腐蚀作用,其中以Q500q E极化阻抗最大,腐蚀表面最为平整。结论模拟南海大气环境下三种试验钢耐蚀性能排序为Q500q EQ355Q235B。  相似文献   
662.
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宏  徐娅玲  张奇  林超文  翟丽梅  刘海涛  蒲波 《环境科学》2020,41(10):4547-4554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氮和磷流失是河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氮和磷流失强度与气候、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长江上游沱江水系花椒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径流量、氮磷流失浓度以及流失量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合降雨分析氮和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小流域2012年和2013年的7~9月径流量分别为10.05×105 m3和3.34×105 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76.58%和56.51%,而且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铵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在4~6月,2012年和2013年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1.51 mg ·L-1和4.44 mg ·L-1,流失风险期为4~7月,2012年和2013年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78.45%和62.24%;总氮、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流失风险期都为7~9月,硝态氮为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形式,2012年和2013年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6.06 mg ·L-1和11.43 mg ·L-1,7~9月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88.74%和65.55%;③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流失风险期为7~9月,颗粒态磷为总磷最主要的排放形式,2012年和2013年7~9月流失量占全年流失的36%和68%,且总磷中颗粒态磷的比例会受到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3.
664.
Trace metal (Cr, Ni, Cu, Zn, Cd and Pb) exposures, distribution and bioaccum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marine organisms from Guangdong coastal regions, South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selected metals were observed in marine organisms with a predomination of Cu and Zn. The metal exposure levels exhibited obvious variations between species with the decreasing order of crab>shellfish>shrimp>fish. The higher metals enrichment seen in shellfish and crab specie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ir living habits and the higher sediment background values of trace metals. Endpoint bioaccumulation factor (BAFf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s of marine organisms to trace metals, of which Cu and Zn were the most accumulated elements. The exposure of trace metals in the cultured organisms was far lower than those in wild marine organisms,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effect of growth dilution.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most trace metals declined over the last one to two decades, except Cu, that increased indistinctively.  相似文献   
665.
客观地总结了四川省在保护旅游名城(镇)资源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大批重点文物保护有序;扩建和新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对成都市三大片区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与改造;对市内古镇进行了调研与规划。提出了四川省在保护旅游名城(镇)资源方面的3个重点层次,以及切实加强旅游名城(镇)资源的保护要做到政府重视、规划管理、完善法制、资金投入与全民意识等基本策略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66.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不仅硅化木化石数量多,分布集中,且与恐龙化石一起出现,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硅化木的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高浓度的含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  相似文献   
667.
四川泥石流灾害与降雨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四川共发生了8次泥石流灾害,造成了1130余人死亡和失踪,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近年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结果和收集的降水资料对8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大都伴有暴雨天气过程;暴发泥石流地区历年的降雨资料,说明这些区域在泥石流发生的当月,降雨量比历年普遍偏多。针对降雨对泥石流的激发作用和临界雨量问题,探索了四川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相应预测预报和防灾决策。  相似文献   
668.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树立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管理局面.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9.
四川省泥石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刘希林  苏鹏程 《灾害学》2004,19(2):23-28
通过对1990年和2000年四川省泥石流灾害易损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泥石流灾害风险度10年来的变化情况.攀枝花市、泸州市、眉山市、绵阳市、广元市、宜宾市、广安市、巴中市和凉山州的泥石流灾害风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特别是眉山市、广安市和巴中市增幅较大.通过对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定量计算,得出了2000年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攀枝花市和雅安市为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670.
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邓跞  杨顺生 《四川环境》2003,22(6):45-47
论文以四川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力依据,对四川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15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此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