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本文运用RFPA系统的强度折减版以清水大桥5号断面为背景对桥墩底部溶洞区对其上部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容对其上层围岩的影响范围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变大;破坏效应带主要是在垂直于自由面的溶洞两侧;对多溶洞而言,应力主要集中在两溶洞破坏效应带之间的区域,并且主要在此发生破坏,而在其内部效应带之间则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32.
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面水中阴离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柱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面水中F-、Cl-、NO-2-N、NO-3-N、SO2-4阴离子。以2.5mM苯二甲酸、2.4mM三羟甲胺缓冲液为淋洗液,在pH=4.0,流速为1.5ml/min的条件下,测得各阴离子检出限、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33.
花溪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花溪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花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Cu>Zn>Pb>Cr>As>Cd>Hg,污染水平顺序为Hg>Cd>Cu>As>Pb>Cr>Zn;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表明,除个别样点外,大多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多种重金属的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表明,花溪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34.
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水样中痕量氨基甲酸酯农药及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5min之内完成15种目标物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0.4%~120.7%,相对标准偏差为0.7%~12.0%;检测限为0.005~0.2ng/L;在0.002~0.2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5.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6.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37.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方法及分布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加速溶剂萃取法 (ASE)、索氏提取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12种PCBs的浓度水平,探讨了它的分布特征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测定了渤海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与莱州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检测出8种多氯联苯(PCBs),浓度范围是N.D.~48.40 ng ·g -1dw。该海域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是近岸高,离岸低,由近岸向湾外延伸方向依次递减;渤海湾PCBs的浓度范围是0.15~68.30 ng ·g -1dw,和莱州湾差别不大。索氏提取法测定12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基质加标回收率为78.00%~104.85%,相对标准偏差为0.95%~3.64%;加速溶剂萃取法的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0.00%~102.00%,相对标准偏差为0.65%~2.75%;相对于渤海湾北部海域而言,莱州湾区域只是受到轻度污染,属于低风险生态区,不会对生物产生毒副作用;而前者则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可能会对生物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38.
采用HPLC定量检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表层沉积物中16 种优控PAHs 的总量范围在505~4532.2ng/g (干重) 之间,平均值为2359.4ng/g,属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木材及石油的不完全燃烧;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表明, 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沉积物中不存在,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 风险主要来源于低环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539.
Birnessite (δ-Mn(IV)O2) is a great manganese (Mn) adsorbent for dissolved divalent metal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oprecipitation mechanism of δ-MnO2 in the presence of Zn(II) and an oxidizing agent (sodium hypochlorite) under two neutral pH values (6.0 and 7.5).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Zn–Mn mixed products were compared with simple surface complexation by adsorption model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Batch coprecipitation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Zn/Mn molar ratios showed a Langmuir-type isotherm at pH 6.0, 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result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t pH 6.0 and 7.5. X-ray diffraction an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riple-corner-sharing inner-sphere complexation on the vacant sites was the dominant Zn sorption mechanism on δ-MnO2 under thes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 coprecipitation experiment at pH 6.0 produced some hetaerolite (ZnMn(III)2O4) and manganite (γ-Mn(III)OOH), but only at low Zn/Mn molar ratios (< 1). These secondary precipitates disappeared because of crystal dissolution at higher Zn/Mn molar ratios because they were 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 Woodruffite (ZnMn(IV)3O7•2H2O) was produced in the coprecipitation experiment at pH 7.5 with a high Zn/Mn molar ratio of 5. This resulted in a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type sorption isotherm, in which formation was explained by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δ-MnO2 to a tunnel structure. Ou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abiotic coprecipitation reactions can induce Zn–Mn compound formation on the δ-MnO2 surface, and that the pH is an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 for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s and thermodynamic st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