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354篇
综合类   537篇
基础理论   590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431.
432.
A Comparison of Logging Systems and Bat Diversity in the Neotropic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bstract:  Evaluating logging systems to determine which are most compatible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is of prime importance if tropical forests are to be managed in a sustainable way. Bats are model taxa for this purpose. Two different logging systems are used in the natural forest of the Victoria-Mayaro Forest Reserve in Trinidad: open range and periodic block. Open range is a continuous harvesting system and, in common with most methods used to log tropical forests worldwide, has few harvest controls other than girth limits for selected species. Periodic block is a polycyclic system, with felling based on ecological criteria assumed to be compatible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eriodic block and open-range systems on biodiversity, we determined bat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in each system and in primary forest. We caught bats in mist nets set at ground level and in the canopy and in harp traps. In total 1959 individuals representing 38 species were captured. Species richness was similar among primary forest and logged forest habitats, although bat diversity was lower in logged forest. The distributions of bat species abundanc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logged forest and primary forest. We found, however, that both logging systems lead to a decrease in gleaning animalivores and an increase in frugivores. The increase in frugivores was likely the result of an increase in the abundance of bat-dispersed pioneer fruiting plants in logged forest. Bats of periodic-block-managed forest we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of primary forest than those of forest logged using the open-range system, indicating that the periodic-block system is more compatible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bat diversity.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measured use of tropical forests can largely be compatible with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433.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穿透冠层而获得树干信息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在南方NDVI易饱和地区的生物量估测方面优于光学遥感。文章利用地面实测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热带人工林生物物理参数及生物量对RADARSAT-SAR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树高、胸径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对于本实验区人工速生林来说,在森林生物量小于40 t.hm-2时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具有较强相关性。桉树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大于桉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关系。松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相关系数高于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为SAR在热带森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4.
通过对昆山市森林生态现状及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国际城市生态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由三环、两区、一链、四横、三纵、四大片为基本骨架的昆山市森林生态建设总体布局,为昆山市今后的森林生态建设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35.
8年(1985—1992)的试验研究,证明杉木幼林套种籽西瓜不仅提高了林分的生物生产力,而且增加了林地养分归还量,促进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有效地防止了林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速生高效和生态协调的山地立体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36.
通过对六种植物配置方式及三种开发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试验出了一种融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并探讨了灰毡毛忍冬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小沙江高海拔山区,采用金银花(品种为灰毡毛忍冬) 三木药材或其它草本药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开发,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能保持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试验出了主栽树种灰毡毛忍冬在海拔1000~1400m之间时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37.
我国桉树人工林立地土壤问题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廖观荣 《生态环境》2003,12(1):119-121
我国引种桉树。虽已100多年,但研究桉树人工林土壤问题,却只有50多年的历史。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桉树人工林土壤本底调查、土壤性质与林木生长的关系、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衰退防治、桉树人工林土壤管理、桉树速生丰产的土壤肥力指标、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等。文章对这方面研究的概况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38.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人工林在几种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中细土(粉粒、粘粒)和大团聚体数量减少,小团聚体和原生土壤颗粒增加;土壤表层孔隙度减小,尤其是大孔隙明显减少;土壤有效水降低,持水供水能力减弱,渗透系数减小。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土壤生态功能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建议在最易受人为干扰的造林地区,最好是在造林初期封山育林。图1表5参13  相似文献   
439.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沿辽河水系设置临时标准地 ,对辽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林、杂木林及灌丛 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山区 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都表现出较强的渗透性能。A层的初始入渗率 (f0 /mm·min- 1) 1 2 .8~ 6 1 .1 ,平均值为 38.7,B层 1 6 .8~4 1 .7,平均值为 2 7.0 ,C层 2 9.2~ 38.2 ,平均值为 2 4 .4 ;A层的稳定入渗率 (fc/mm·min- 1) 2 .6~ 4 .2 ,平均值为 3.5 ,B层 2 .2~ 4 .1 ,平均值为 2 .9,C层 1 .1~ 3.3,平均值为 2 .2 ;A层的饱和导水率 (k10 /mm·min- 1)1 .5 3~ 2 .2 3,平均值为 1 .86 ,B层 0 .77~ 2 .0 5 ,平均值为 1 .2 7,C层 0 .5 0~ 1 .2 8,平均值为 0 .79。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壤发生层次的入渗能力差异显著 :一般地 ,阔叶林下土壤的入渗性能明显好于针叶林 ,榛丛下土壤也表现出很好的渗透性能 ;不同土层入渗性能大小为A层 >B层 >C层。林龄差异在 2个龄级以上时 ,林龄越大 ,土壤初渗性能越好。用Horton方程拟合土壤饱和渗透过程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440.
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球囊霉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囊霉素(GRSP)作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分,对土壤质量和土壤碳库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选择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海南尖峰岭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海拔(300、600、900、1200 m)的样品采集,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丛枝菌根(AM)的重要分泌物球囊霉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壤因子,进一步探讨了其分布机制,旨在阐明球囊霉素对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碳库和土壤质量的贡献,丰富丛枝菌根的功能多样性理论基础。结果表明,4个海拔的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菌根侵染水平,平均为82.92%。不同海拔间,土壤总提取球囊霉素(T-GRSP)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RSP)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都在海拔1200 m时最高,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拔。尖峰岭T-GRSP的质量分数在1.79-3.11 mg·g^-1之间,平均2.205 mg·g^-1;EE-GRSP则为0.75-1.13 mg·g^-1,平均0.904 mg·g^-1。T-GRSP和EE-GRSP占土壤全碳比值的规律在4个海拔也一致,都是在海拔1200 m时最低。在4个海拔中,T-GRSP和EE-GRSP分别占到土壤全碳质量分数的4.33%-8.87%和1.58%-4.12%。对T-GRSP和EE-GRSP的影响因素分析则表明,土壤全碳、全氮和C/N都影响着GRSP的含量;无论是T-GRSP还是EE-GRSP都随着土壤全碳、全氮和C/N的增大而增加;三者对T-GRSP变异的解释率(63.16%、58.94%和36.05%)要远远高于对EE-GRSP变异的解释率(39.59%、32.19%和19.08%)。但土壤pH则仅影响着EE-GRSP的含量变化,全磷则对T-GRSP和EE-GRSP都没有影响。可见,热带雨林土壤中,GRSP含量较高,对土壤碳库具有重要的贡献,且受到土壤全碳和全氮及二者比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