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469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91.
细菌丰度是反映水体污染状况的敏感指标.为了解亚热带岩溶区水库营养状况,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以亚热带典型岩溶水库——广西上林县大龙洞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大龙洞水库水体的营养化类型、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细菌丰度分布情况以及14C标记法测定细菌生产力.结果表明,大龙洞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细菌丰度在调查水域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沿着水流方向从上游到下游表层水的细菌丰度呈先递减后增加的趋势;细菌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细菌生产力的变化特征为表层水的细菌生产力明显高于中层和底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丰度与细菌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细菌丰度与温度、p H、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和DIC呈显著负相关,与DO、叶绿素a、DOC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生产力则与p H、DOC、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DIC呈显著负相关,与DO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影响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的10个环境因子均划分为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温度、p H、电导率、DIC、DO、Chla、DOC和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TN和TP,表明大龙洞水库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影响,进而使光合细菌成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892.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的三维荧光光谱(EEM-PARAFAC)技术,对周村水库秋末同温混合初期的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无明显特征峰,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50%~330%之间,表明其性质在不同深度上存在差异;E2/E3、E3/E4随深度增加,说明富里酸所占DOM的比例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升高;三维荧光光谱中分离了4个组分,分别为类富里酸(C1、C2)、类蛋白(C3)和类腐殖酸(C4);类蛋白(C3)与类腐殖酸(C4)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R=0.905);DOM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荧光强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DOM中腐殖质所占比例随深度逐渐增加,各样点间各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与组分比例差异显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的高FI(1.8~2.0)和BIX(>1.0),以及低HIX(<4.0)的荧光特征指数,说明不同深度DOM的腐殖化程度低,均来源于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893.
长江河口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吸附和释放特性   总被引:8,自引:20,他引:8  
为了对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磷吸附特性和磷释放特性进行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月对沉积物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含量范围为535.07~910.9 mg·kg-1,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含量相对较低.无机磷主要以钙结合态的磷存在,钙结合态磷占总磷的75.57%.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修正的Langmuir模型,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为9.78~39.84 mg·kg-1,沉积物-水界面平衡浓度EPC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范围为0.024~0.12 mg·L-1,均高于上覆水体中相应的磷含量,因此,沉积物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趋势.磷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最大释放量为11.03 mg·kg-1,在6 h左右达到最大值.沉积物磷释放量来自沉积物的铁/锰结合态的磷、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其中,铁/锰结合态磷和沉积物释放量呈相关性(P0.01).总体上,青草沙水库沉积物呈现释放状态,影响水库水体磷含量.  相似文献   
894.
周锐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64-66
对昆明市柴河水库水质现状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为:水库水体中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源污染,即水库水体中的锰来源于底泥中锰的释放;水体中锰的产生与水体中的氨氮、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污染物不相关,与水温、pH值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与溶解氧高度负相关,即较低的溶解氧是促使底泥中的锰释放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95.
Spati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ithin a large mesotrophic reservoir (Miyun reservoir, North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in relation to variation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ditions over a 5 month period in 2009. The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as represented by the dominance of cyanobacteria through summer and fall, following with a short term dominance of chlorophyta in late fall, and a relatively high abundance of diatom in October; on the other hand, maximum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recorded in the north shallow region of Miyun reservoir with a higher nutrients level.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of two cyanobacteria genera, the toxin-producing Microcystis and the taste & odor-producing Oscillatoria. Microcystis biomass was in general greatly affected by water temperature and mixing depth/local water depth ratio in this reservoir, while the Oscillatoria biomass in the surface and middle layers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and that in the bottom layer was related with the Secchi depth/local water depth ratio. Abundant Oscillatoria biomass was observed only in late September when Microcystis biomass decreased and allowed sufficient light go through.  相似文献   
896.
为探究沉积物内源污染对亚热带分层型水源水库(茜坑水库)夏季水质的影响,采用现场监测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于2020年5~9月对茜坑水库深水区水温、溶解氧、氮磷等进行了监测,并采用静态实验模拟法分析了茜坑水库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及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通量.原位监测结果表明,5~9月,茜坑水库水温和溶解氧均处于分层状态,该时期水库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低,为沉积物内源污染物的厌氧释放提供了条件;分层期底层水体氨氮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表层和中层(P<0.01),相应的表层水体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62mg/L和0.033mg/L,中层为0.058mg/L和0.037mg/L,底层为0.242mg/L和0.052mg/L.静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体及沉积物耗氧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分别为0.987,0.989),其中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处于较高水平,为1.03g/(m2·d),约为水体的1.45倍;沉积物耗氧诱发等温层溶解氧降低并伴随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其中氨氮的释放极值为0.261mg/L,平均释放通量为7.36mg/(m2·d),总磷的释放极值为0.108mg/L,平均释放通量为2.20mg/(m2·d).内源氨氮和总磷的释放对水体贡献率分别可达27.98%和38.92%,沉积物氮磷释放对水库水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97.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混凝过程中形成絮体的Zeta电位的变化分析了2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好于2种单独成分的复配使用;复合比例对PFC-PDMDAAC和PAC-PDMDAAC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影响较大,Fe(Al)/PDMDAAC质量比为4:1,投药量为4mg/L时混凝效果最好;与无机混凝剂相比,复合混凝剂的最佳pH值范围较广,可在5.0~8.0的pH值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2种混凝剂相比,PAC-PDMDA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较好,而PFC-PDMDA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98.
采用围格试验,通过对自然条件下的水库浅水区底泥及上覆水体的模拟,研究了水库浅水区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规律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库浅水区底泥营养物质在第10天开始释放,在第17天出现峰值,营养物质的释放会加速藻类的生长;改变底泥原始上覆水的水质条件,低浓度的原始上覆水可加速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同时藻类出现峰值的时间晚于高浓度的上覆水;雨季的到来可以加速底泥中P的释放,进而加速藻类的爆发,特别是绿藻爆发;藻类爆发前期,p H和溶解氧均会升高并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899.
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郑诚  陆开宏  徐镇  郑忠明  朱津永 《环境科学》2018,39(6):2688-2697
浮游植物群落变化既受到环境因子单独作用的影响,也受到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为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演替规律,对四明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及水体11项非生物因子和4项生物因子进行周年采样调查,分析了水库内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季节演替规律及其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四明湖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类可归入22个功能类群,其优势功能类群主要隶属于绿藻门和硅藻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演替;通过SIMPER分析,筛选出10个与季节变化显著相关的功能类群,其主要变化过程表现为:夏季D+Lo→秋冬季D+P+Lo→春季X2+P+MP.方差分解分析(VPA)显示,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季节变化是由水温-浮游动物交互作用与水温单独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水温(WT)、透明度(SD)和硝态氮(NO-3-N)以及浮游动物生物量是影响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00.
官厅水库微囊藻毒素的LC-ESI/MS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史红星  曲久辉 《环境科学》2005,26(6):97-100
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方法对相同的藻毒素样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微囊藻产生的5种微囊藻毒素中3种分别是常见的Microcystin-RR,Microcystin-LR和Microcystin-YR,分子量分别为1 038,995和1 045.另外2种分子量分别为1 052和1 009,分别与Microcystin-YY和Mglu-LR的分子量相同,但完全的验证工作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