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本文从近代社会发展探讨乌鲁木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指出,自然绿州不断缩小,人造绿州扩大;城市发展迅猛,环境污染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森林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和沙化;草场过度放牧,退化严重;野生生物锐减;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耕灌地大面积增加,由此表明,该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既朝着某些有利于人类发展,也存在某些不利人类发展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02.
乌鲁木齐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为了解乌鲁木齐市2015—2018年空气污染状况,利用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23日乌鲁木齐市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的ρ(PM2.5)、ρ(PM10)监测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分析乌鲁木齐市PM2.5、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ρ(PM2.5)从2015年(66.60 μg/m3)到2016年(76.93 μg/m3)呈上升趋势,在2016—2018年呈单一下降趋势;ρ(PM10)从2015年(132.74 μg/m3)到2016年(125.93 μg/m3)呈下降趋势,在2016—2018年呈单一上升趋势.2015—2018年工业活动集中的乌鲁木齐市边缘各区的ρ(PM2.5)、ρ(PM10)平均值比城市中心(商业区、居民区)分别高11.28、7.17 μg/m3,说明工业集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受污染影响明显.此外,2015—2018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呈季节性和北高南低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气象因子分析表明,ρ(PM2.5)、ρ(PM10)均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降雨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呈负相关.2015—2018年,乌鲁木齐市大气中ρ(PM2.5)/ρ(PM10)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冬季以PM2.5污染为主,其他季节以PM10污染为主.研究显示,2015—2018年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状况变化与地形、气象条件、城市化建设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检测2013年冬季采暖期与2014年夏季非采暖期乌鲁木齐市不同等级交通沿线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污染程度,探讨乌鲁木齐市交通沿线大气中TVOC污染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居民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依据。采用PhoC heck+5000Ex挥发性有机气体检测仪。结果表明:采暖期大气中TVOC的质量浓度为0.048~1.161 mg/m3;非采暖期大气中TVOC的质量浓度为0.0883~0.4601 mg/m3,乌市大气中TVOC的污染较轻。采暖期大气中TVOC的浓度高于非采暖期。  相似文献   
104.
乌鲁木齐市地下饮用水源水质历年变化趋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饮用水是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大事,其水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源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城市地下饮用水源12年水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5.
乌鲁木齐市冬季典型污染事件气象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乌鲁木齐市2008年1月10—15日的冬季典型重污染气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存在严重污染且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其ρ(PM10)峰值往往对应近地面风场风向转变和低风速情况.边界层及上层大气持续存在的强稳定层结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近地面空气ρ(PM10)变化的重要因素.天山山脉、乌鲁木齐河谷、准噶尔盆地及吐鲁番盆地间形成的山谷风局地环流配合辐射逆温,是形成乌鲁木齐市夜间深厚逆温的重要原因.深厚的夜间逆温在减少污染物向上扩散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上下动量的交换,造成地面静风频率的增加,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平流输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6.
乌鲁木齐市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  朱建雯  钱翌 《环境工程》2015,33(5):90-94
选择乌鲁木齐市125条道路调研测试得来的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在用机动车的行驶分布的规律、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和机动车道路的行驶特点。然后使用COPERT本地化模型计算CO、NMVOC、NOx和PM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2012年CO、NMVOC、NOx和PM的排放量。通过估算得到2012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CO、NMVOC、NOx和PM的排放量分别为94 087,17 886,25 079,1 489 t。柴油机动车对NOx、PM的排放分担比率较大,而柴油机动车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偏低;柴油汽车的CO、NMVOC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跟它的排放分担率相比,贡献率要大;占保有量22.3%的国Ⅰ、国Ⅰ前标准的机动车辆对机动车CO、NMVOC、NOx、PM的排放分担比率分别为50.5%、41.0%、51.5%和55.0%;占保有量64.3%的国Ⅲ、和国Ⅳ车辆对CO、NMVOC、NOx和PM的贡献率分别为35.2%、42.7%、35.6%和33.9%。  相似文献   
107.
对乌鲁木齐市的水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对1991~2000年的饮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分析水质变化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利用大气超级站对乌鲁木齐市4月9日至10日沙尘天气过程,粒径谱、离子和重金属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雷达观测结果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基本一致;小粒径颗粒在沙尘和非沙尘时段含量最多,但在沙尘时段大粒径颗粒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小粒径;沙尘过程中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一次源;沙尘过程中地壳元素浓度及占比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9.
随着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大量尾气外排对城区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文章分析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探讨了开发清洁能源,发展低污染环保型交通工具的可行性。根据乌鲁木齐城市特点,提出了预防或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0.
以2005-2009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硫酸盐化速率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硫酸盐化速率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并用Arc-Gis绘出了乌鲁木齐市硫酸盐化速率的空间分布图,分析探讨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