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hang CM  Wang MK  Chang TW  Lin C  Chen YR 《Chemosphere》2001,43(8):1133-1139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of using the one-dimensional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 to evaluate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solute in a soil column is usually dependent on the proper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retardation factors. Typically,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linear sorption isotherm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consider general geochemical reactions on solute transport in a low-concentration range. However, the linea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cannot be adequately utilized to describe the solute fate a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level.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nonlinear equilibrium-controlled sorption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the retardation factor used in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Copper and cadmium transportation in a lateritic silty-clay soil column was examined. Through the explicit finite-difference calculations with a third-order total-variation-diminishing (TVD) numerical solution scheme, all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copper and cadmium breakthrough curves (BTC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reundlich nonlinear retardation factors reveal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42.
利用2002年和2006年公路建设前后的两期遥感数据,分析了公路对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建设使公路用地面积增加了4.10km^2,主要由侵占农业用地和沙地所导致;居民区、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1.12km^2和0.08km^2,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有所减少;道路、居民区和森林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增加,农田、草地、灌木、沙地和水域下降;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景观优势度降低。  相似文献   
43.
糖厂废醪废水治理一直是国内制糖业不惜花费较大人力、物力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以前技术所限,未得到很好治理或综合利用。本文根据废弃废醪池中废醪液和废醪淤泥有机质和N、P等元素含量较高特点,建议采取有效方式用于农田施肥,既可治理污染,又可对改良农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敌百虫萃取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冯旭东  杨义燕 《环境化学》1999,18(2):141-145
在考察敌百虫亲油性的基础上,本文对敌百虫稀溶液进行了溶剂萃取和络合萃取的研究。结果表于敌百虫的亲油一般,溶剂萃取分配系数较小,加入胺类络合剂提高了溶剂对敌百虫的萃取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露天矿不同高度边坡卸荷破坏模式的异同,以辽宁鞍山大孤山铁矿某岩质边坡为背景,利用边坡岩体内优势裂隙组产状、迹长和密度等随机分布参数,构建与边坡结构面具有相似分布规律的二维网络模型,借助PFC数值计算软件,探讨不同开采水平下坡体位移场和裂隙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边坡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出现的裂隙以张拉裂隙为主;裂隙主要出现在靠近坡面一定范围内,从坡面向里,裂隙数量减小,裂隙初始出现在坡脚区域,而后向坡顶发展;边坡开挖后,水平位移由负变为正,且突然增大,而后呈现阶跃型增长;边坡水平和竖向位移最大值发生在坡脚区域和靠近坡面位置,远离坡面,位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6.
我国目前的防渗尾矿库数量越来越多,但对其动力分析相对较少。结合工程实际,使用FLAC2D软件建立了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对采用粘土垫层防渗的尾矿库进行二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并将计算得到的坝顶最大水平位移与传统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数值分析考虑了尾矿坝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比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大60%。参数分析表明:防渗垫层的抗剪强度对于尾矿库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其虽有一定隔震作用,使得防渗层上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低于其下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约5%~30%,但随着防渗垫层抗剪强度的降低,尾矿库的失稳模式由经过尾矿内部的圆弧形滑动向经过防渗层的楔形滑动转变,尾矿库的屈服加速度显著降低,永久水平位移从小于5cm增加到近70cm,可能造成震陷等灾害。该分析方法和结果对于地震区防渗尾矿库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城市地铁建设中,隧道开挖可能损坏上部土体中埋设的既有管线。如何控制管线沉降,从而保证其安全是地铁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隧道开挖对刚性接口地下管线的影响,充分考虑了土质、管线参数及盾构施工参数等因素,分析了地下管线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沉降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管线本身参数(除管材、直径外)对其沉降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土质及盾构施工参数对管线沉降的影响较为显著,应当予以重视。通过对北京某地铁区间隧道正交下穿钢筋混凝土雨水管的沉降实测资料与3种假设工况沉降计算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前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8.
Four strategies can be used to achieve safety in chemical processes: inherent, passive, active and procedural. However, the strategy that offers the best results is the inherent safety approach, especially if it is applied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a project. Inherently Safer Design (ISD) permanently eliminates or reduces hazards, and thus avoids or diminishes the consequences of incidents. ISD can be applied using four strategies: substitution, minimization, moder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ISD strategies with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QRA)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storage installations. As 17% of major accident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occur during the storage process and cause significant losses,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safety in such installations. The proposed method applies QRA to estimate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design. The design can then be compared to others to determine which is inherently safer. The risk analysis may incorporate complex phenomena such as the domino effect and possible impacts on vulnerable material and human elements. Th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San Juanico tragedy that occurred in Mexico in 1984.  相似文献   
49.
基于相干函数和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定义的反应谱模拟了空间变化地震动,计算了桥梁相邻结构在不同视波速和相干程度空间地震动激励下的相对位移反应,以此确定为避免桥梁相邻结构碰撞所必需的伸缩缝最小间距,并分析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和结构振动特性对桥梁相邻结构最大相对位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的空间变化对桥梁相邻结构的相对位移反应有着重要影响,当桥梁相邻结构拥有相似的振动频率时,影响最大;抗震设计标准推荐的调整相邻结构基本频率相近而减小相邻结构间的相对位移,从而达到避免结构碰撞的建议,仅在地震动空间变化效应可以忽略的前提下才有效。  相似文献   
50.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