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28篇
  免费   7460篇
  国内免费   737篇
安全科学   3180篇
废物处理   476篇
环保管理   4592篇
综合类   16455篇
基础理论   5502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732篇
评价与监测   1823篇
社会与环境   1527篇
灾害及防治   1227篇
  2025年   292篇
  2024年   784篇
  2023年   982篇
  2022年   1166篇
  2021年   1359篇
  2020年   1316篇
  2019年   1122篇
  2018年   1014篇
  2017年   1248篇
  2016年   1354篇
  2015年   1341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885篇
  2012年   1852篇
  2011年   2013篇
  2010年   1440篇
  2009年   1646篇
  2008年   1332篇
  2007年   1800篇
  2006年   1712篇
  2005年   1455篇
  2004年   1280篇
  2003年   1197篇
  2002年   1005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822篇
  1999年   723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336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6篇
  1973年   14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杨伟  姜晓丽 《环境科学》2020,41(7):2995-3003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影响因素进度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PM2.5与气象要素以及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PM2.5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基于PM2.5空间分布数据及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华北地区PM2.5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PM2.5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PM2.5浓度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18a均保持这一态势没有变化.时间上来看,在2006年达到污染最大值,之后虽有波动但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城市PM2.5浓度超标,整体环境污染形势严峻;②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覆被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量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略...  相似文献   
42.
改革开放30年来,上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城镇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而我国沿袭至今的劳动就业统计制度突出的缺陷是将三部分人--在农村从事纯农的农民,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但户口在农村的农民工,游移于乡城间"亦工亦农"的农村劳动力--排除于劳动统计计量之外.不解决这部分劳动力就业的统计计量的问题,则很难准确回答"中国的失业率究竟有多高?".为此,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游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就业岗位、就业时间不固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不充分的计量问题.作者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以法定劳动力年工时为核心的劳动力流动性就业的调查和计量方法,并通过调查案例证实了它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为提高油气管道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含内表面缺陷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线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不同尺寸缺陷对裂纹萌生特征的影响;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管道3点弯曲模型与全尺寸静载物理试验,并非线性拟合裂纹扩展尺寸,研究内表面缺陷处裂纹扩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内表面缺陷中心处极易萌生裂纹,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大,裂纹萌生所需外力在缺陷相对长度为0.08、相对深度为0.4时的增长趋势变化较大,且缺陷深度对裂纹萌生的影响更大;对比数值模拟与全尺寸物理试验,发现在小于70 mm位移载荷或147.25 kN外力下裂纹尺寸快速扩展,之后呈变缓的趋势;非线性拟合裂纹尺寸,得到较为准确的裂纹扩展尺寸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4.
建立了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微量Zn(Ⅱ)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H为3.1~4.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TPB存在下,Zn(Ⅱ)与偶氮氯膦Ⅲ-TPB结合生成三元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散射光谱,最大RLS散射峰位于378 nm处,体系的RLS增强程度(△IRLS)与0.008~0.20 mg/L范围内的Zn(Ⅱ)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0 mg/L。研究了共振光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主要分析化学性质。方法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8%。  相似文献   
45.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重组质粒pMD-18T-16S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1×102 copies/mL~1.1×108 copies/mL,所得标准曲线符合制备实时定量PCR标准曲线的要求,对标准品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 copies/mL。用该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思茅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污染物排放剧增,与1989年相比,1995年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排放量分别增加了439.5%、26.65%和16.62%,给当地环境带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集中布局,优化产品,加强领导,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7.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固-液分配行为和形态分布对于其环境迁移过程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基于热力学机制的地球化学平衡模型是重金属形态研究中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从形态模型的发展历史出发,对土壤环境中一些常见的地球化学形态模型进行了梳理;对形态模型的使用过程中模型输入值,包括吸附组分和活性态金属含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说明;对地球化学形态模型在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浅谈事故查处遵循的原则及善后处理需把握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安全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了事故查处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和善后处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事故善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对于事故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王亚坤  张琢  李媛媛  秦晴晴 《环境科学》2023,44(10):5718-5726
磷基材料对土壤Pb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利用Meta分析法筛选汇总了1997~2022年磷基材料稳定土壤Pb的90篇文献,从土壤性质、稳定化工艺条件和磷基材料类型这3个方面量化分析了磷基材料对土壤Pb的稳定化率、赋存形态转化和对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性质来看,土壤碱性越强(pH≥7.5)、土壤ω(Pb)越低(≤500 mg ·kg-1)和土壤ω(有机质)越高(>0.5%)时,越有利于磷基材料对土壤Pb的稳定化,稳定化率分别为75.21%、34.97%和93.12%.从稳定化工艺条件来看,磷基材料添加量较高(≥10%)、含水率较高(>50%)、养护时间较长(≥30d)和养护温度较高(≥40℃)时,更有利于土壤Pb的稳定化,稳定化率可分别达到80.65%、84.98%、79.39%和41.44%.从磷基材料类型来看,可溶性磷基材料对土壤Pb有很高稳定化率(96.24%);其使土壤可交换态Pb和碳酸盐结合态Pb向残渣态Pb转化的转化率达到95.93%;可溶性磷基材料多呈酸性,对土壤pH的降低率为7.27%,难溶性磷基材料多呈碱性,对土壤pH的增加率为3.63%.综上,在土壤pH≥7.5、土壤ω(Pb)≤500 mg ·kg-1、土壤ω(有机质)>0.5%、可溶性磷基材料添加量≥10%、含水率>50%、养护时间≥30 d和养护温度≥40℃时,磷基材料对土壤Pb的稳定化效果较好.可见在实际Pb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为提高Pb稳定化率,需综合考虑土壤性质、稳定化工艺条件和磷基材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以南京市城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农业土壤(水田、菜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苊烯(Acy)在所有土壤样本中均未被检出,南京城郊农业土壤15种ω(PAHs)的范围在24.49~925.54μg·kg-1之间,平均值为259.88μg·kg-1.PAHs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水田>菜地,总体上以高环PAHs(HMW)含量为主.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PAHs的影响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和黏粒(clay)含量与PAH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H和全氮(TN)与PAHs无明显相关性.毒性当量法和CSI指数法表明,南京城郊农业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小,但是林地中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增量终身癌症风险(ILCR)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儿童健康的威胁风险略大于成人,林地的总的致癌风险(CR)明显高于菜地和水田,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对成人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表明,确定性健康风险的风险分析低估了PAHs的健康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CR总方差影响最大的输入参数是暴露频率EF(占5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