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Both the ‘cascade model’ of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and the 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framework individually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nature interactions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SES). Yet, as several points of criticism show, they are limited analytical tools when it comes to reproducing complex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in such systems. However, in this paper, we point out that by merging the two models, they can mutually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ness and overcome their individual conceptual deficits. Therefore we closed a cycle of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and societal feedback by rethinking and reassembling the core elements of both models. That way, we established a causal sequence apt to describe the causes of change to SES, their effec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inally, to illustrate its functioning we exemplified and discussed our approach based on a case study conducted in the Alpujarra de la Sierra in southern Spain.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007/s13280-015-0651-y)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22.
随着遗产旅游与遗产产业的兴起,以保护地质遗迹为主旨的地质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外发展起来。采取了走访、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知状况,分析了影响地质公园相关知识认知的因素,并为地质遗迹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正从边缘化向系列化发展。沂蒙山区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针对沂蒙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状况,分析了沂蒙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条件,认为生态脆弱区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经济多元复合化发展与内源发展的原则,建构纵向深化与横向附加开发模式,具体提出乡村旅游开发途径,即旅游内容特色化、耦合化,旅游服务网络化、规范化的深化途径与附加旅游教育和旅游养生内容等途径。  相似文献   
24.
陕南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龙山是大巴山系在川陕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2917.2m,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各,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这些珍稀濒危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保护区的生态沿革,分析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生态作用等生态效应,针对当前所存在的草甸严重退化、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水量减少等生态问题,提出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应尽快制定环境保护规范化,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权威机构,实行社区共管,开展科学生态旅游等措施。  相似文献   
26.
定位研究了25a来缙云山银木荷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木荷林维管植物物种由57种(隶属于24科,46属)减少到38种(隶属于19科,26属)。林下草本和层间植物逐渐消失,胸径大于7.5cm的乔木层树总胸断面积有所减少。尽管群落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但是银木荷依然是优势树种,处于林冠层,而林冠亚层的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长蕊杜鹃逐渐增多,短刺米槠逐渐减少。群落乔木层4个α多样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由2.98下降为1.99,Shannon-Wiener指数25a间减小了0.34,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都很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木荷群落的物种差异很大。研究表明,25a间群落物种差异显著。揭示缙云山银木荷林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为缙云山保护区及长江流域中上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银木荷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以遥感影像数据、专题数据、DEM数据、气象站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极差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RS&GIS等方法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由中部向东西两端逐渐降低.各生态安全等级面积从大到小为临界安全等级、较安全等级、不安全等级、较不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统计了各行政单元的平均生态安全指数和等级构成,各县市生态安全水平从高到低为长白县、抚松县、安图县、和龙市、临江市,各县市的生态安全等级构成也有所差异.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水平以临界安全等级为主,整体上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28.
放射性碳同位素加速器质谱(ASM14C)测年法是湖泊沉积物定年的主要方法,并且是全新世年代学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全新世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选取不同介质定年可能对年代模型的准确性造成误差,进而影响到气候指标的解译。本文选取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九龙池沉积物中树枝、树叶、树皮、种子等植物残体和全样有机质作为测年介质,利用ASM14C进行定年。结果表明,相比全样有机质,使用植物残体定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碳库效应的影响。但相比于原位沉积且生长年限较短的叶片,树枝的定年结果偏老,不是一种理想的定年介质。另外,根据定年结果及总有机碳含量重建了全新世九龙池的碳累积速率,发现碳累积速率可以指示该地区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29.
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在于解决区域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发展。本文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出发,用空间发展的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北京山区各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区域背景。  相似文献   
30.
福建太姥山龙潭洞地质环境与景观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福建太姥山龙潭洞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并对龙潭洞的规模形态、形成机制及景观资源特点进行讨论,为龙潭洞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